语录网随笔 能忍辱必能负重,欲成大事,要学会忍耐,以柔克刚

能忍辱必能负重,欲成大事,要学会忍耐,以柔克刚

点击上方关注,每天分享历史故事,品味百态人生。


富弼是北宋仁宗时的宰相,字彦国。因为大度,上至仁宗,下至文武官员都称他品行优良。

北宋名相富弼

富弼年轻的时候,因聪明伶俐,巧舌如簧,常常在无意之间得罪一些人,事后,他自己也深为不安。经过长时期的自省,他的性格逐渐变得宽厚谦和。所以当有人告诉他某某在说你的坏话时,他总是笑着回答:“你听错了吧,他怎么会随便说我呢?”

一次,一个穷秀才想当众羞辱富弼,便在街中心拦住他说:“听说你博学多识,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富弼知道来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会,只好答应了。

众人见富才子被人拦在街上,都涌过来看热闹。

秀才问富弼:“请问,欲正其心必先诚其意,所谓诚意即毋自欺也。是即为是,非即为非。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样?”富弼想了想,答道:“我会装作没有听见。”秀才哈哈笑道:“竟然有人说你熟读四书,通晓五经,原来纯属虚妄,富彦国不过如此啊!”说完,大笑而去。

富弼的仆人埋怨主人道:“您真是难以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可以对上,怎么您却装作不知呢?”

富弼说道:“此人乃轻狂之士,若与他以理辩论,必会言语激烈,气氛紧张,无论谁把谁驳得哑口无言,都是口服心不服。书生心胸狭窄,必会记仇,这是徒劳无益的事,又何必相争呢?”

仆人却始终不理解自己的主人为何如此胆小怕事。

几天后,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见了富弼,富弼主动上前打招呼,秀才不理,扭头而去。走了不远,又回头看着富弼大声讥讽道:“富彦国乃一乌龟耳!”

有人告诉富弼,那个秀才在骂他。

“是骂别人吧!”

“他指名道姓骂你,怎么会是骂别人呢?”

“天下难道就没有同名同姓之人吗?”

他边说边走,丝毫不理会秀才的辱骂。秀才见无趣,低着头走开了。

古人说,“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富弼的为人处世功夫是非常高明的。要在为人处世中减少别人的伤害,就必须学会忍耐。忍耐是我们人生过程中,任何人都要经受的最困难的一件事。一旦你忍耐的功夫练得炉火纯青,就能取得以柔克刚的效果。

中国古代的名将韩信,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武功盖世,称雄一时,他更是堪称善用以柔克刚之术的典型。

有一天,韩信正在街上行走。忽然,面前拥出三四个地痞流氓,只见他们抱着肩膀,叉着双腿,趾高气扬地咪着眼睛斜视韩信。韩信先是一惊,随即便抱拳拱手道:“各位仁兄,莫非有什么事吗?”

其中一个撇了撇嘴,怪笑道:“哈哈,仁兄?倒挺会说话,我们哥们是有点事找你,就看你敢不敢做了。”

韩信依然很平静的说:“哦?不知是什么事,蒙各位抬爱,竟看得起我韩信?”

那些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刚才说话那人说:“哈哈哈,什么抬不抬的,我们不是要抬你,而是要揍你,哈哈哈——”

其他人也跟着阴阳怪气地笑着,指着韩信嘲笑他。

韩信看看他们,依旧平心静气的问:“各位,不知我哪里得罪了大家,你我远日无仇,近日无冤,为什么要揍我,我实在不明白。”

那人怪笑三声,说:“不为什么,只是听说你的胆子很大,今天我们几个想见识见识,看你到底有多大的胆子,是不是比我们哥们儿胆子还要大?”

韩信一听,这不是没事找事嘛,故意为难自己。他心中很是气愤,却又忍住了怒火,马上赔笑道:“各位各位,想是有人信口误传,我韩某人哪里有什么胆识,又岂能跟你们相提并论,我没有胆识,没有胆识。”

那群人轻蔑地望着韩信,听他这样说,依然不肯放他过去,那领头之人“当啷”一声将宝剑抽出来,往韩信面前一扔,将头向前一伸,对韩信说:“看你老实,今天我们不动手,你要有胆识,你把剑拿起来,砍我的脑袋,那就算你小子有种。要不然嘛,你就乖乖地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哈哈哈——”

韩信望着地上亮闪闪锋利的宝剑,又看了看面前叉腿仰头而立的地痞头头,皱了皱眉。围观的人早已议论纷纷,都非常气愤,让韩信去拿剑宰了这狂妄的小子。

韩信暗暗咬咬牙,却并未去拿那剑,而是缓缓屈身下去,从那人的胯下爬了过去。众人无不惊愕,连那群流氓也愣在那里发呆。韩信则立起身掸尽尘土,头也不回,扬长而去。

从那以后,那群流氓再也没找过韩信的麻烦。而韩信后来功成名就,又提拔当年的那个流氓做了小小的官吏,那人自然是感恩戴德,尽心尽力。

韩信可谓是一个聪明、顾大局的人。试想,如果当时韩信火冒三丈,一怒之下举剑杀了那个人,那么必然会有一场恶仗,胜负难料不说,纵使是韩信胜了,也免不得要吃官司,凭空出现横祸,那对他日后的发展定会产生很大的障碍或留下深深的隐患。

能忍辱必能负重。忍一时之辱,是为了今后的发展,不与小人斗是君子作风。能忍辱的人都是目光远大,胸襟宽广之人。忍辱不是屈服,而是谋略。


点击关注“说史学识”。读历史,学知识,从此不迷路!

语录网网友总结:无上忍,佛具足,入浊世,不染故,能化污。

遇顽冥,不撼故,调顽伏。

迎魔军,不惧故,降魔出。

弥勒,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65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