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猫交流的时候会喵喵叫吗?如果你是日本人,他/她很可能会用 "~" (发音:nyan,类似于中文"Niang")来问候猫。
不同语言中用来学习动物叫声的单词是不同的,有时甚至非常不同。现代汉语常用“咕噜”来形容猫打呼噜的声音。英语使用“咕噜”,日语使用 “ゴロゴロ”( 音:goro goro),匈牙利语使用dorombolás(音:doromb),法语使用ronron/ronronner,德语使用schnuren(音:shinuhen)。
明明模仿的是同一个声音,为什么差别这么大?人类是如何发明这么多奇怪的拟声词的?
这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美剧《生活大爆炸》
在象声词上,人类只能达成部分共识
上面这些用来模拟现实世界中各种声音的词语叫做拟声词,也叫拟声词。广义的拟声词包括任何物体的声音和外延,狭义的拟声词多是指人和动物发出的声音,如哭声、喊叫声、猫叫声、狗叫声、鸟鸣声等。
拟声词和发音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词类都要密切。根据这一原则,拟声词在词汇的选择上应尽量接近实际声音,各国语言之间的拟声词也应十分相似。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不同的语言中,拟声词有时是相似的。以绵羊的叫声为例。汉语(baa),日语(因此),韩语(),法语(b),英语(maehh),丹麦语(mæh),德语(Mäh)和其他民族语言都使用类似于baa的声音来描述绵羊的叫声。
用来形容猫的声音在各个国家都很相似,比如英语中的喵喵、匈牙利语中的miau miau、西班牙语中的miau miau、泰语中的 “เหมียวๆ” ( :喵喵)。
不同语言中“喵”声的对比 | facebook
虽然中日两国在猫叫声方面并未达成一致,但两国语言在描述鸭、牛、狗等动物叫声方面非常相似:鸭叫在现代汉语中是嘎嘎叫, “ガーガー”(日语中:gaga);牛吠在现代汉语中是"moo moo",在日语中是 “もーもー”( :Momo);狗吠在现代汉语中是"woof woof",在日语中是 " " (音:wanwan)。
四个法语、日语、中文和韩语用户同时用咩描述羊叫声|哔哩哔哩/Sheep Sheep PD
一些语言也有自己独特的动物拟声词。例如,英语中有"peent"这个词来描绘一只山鸡(一种肥胖、短腿、长嘴涉水鸟)的声音,瑞典语中有"brl"这个词来描绘一只驼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chortle"这个词来描述描绘一只刷尾负鼠。挪威乐队Ylvis写了一首歌来描述狐狸的叫声!
大多数狐狸都不是叮叮叮的,不过没关系|《狐狸》伊尔维斯·伊尔维萨克兄弟
德国老鼠哔哔叫?
同样的公鸡叫,中文是ooh ooh ooh,英文是cock-a-doodle-doo,西班牙语是quiquiquiriquí,韩语 "" (发音像:ggo gee oh)。
同样的鼠标在中文中是"squeak", “ちゅーちゅ”( 在日语中是"chu-chu"),在意大利语中是"squitt squitt"。与汉语最大的差距可能是德语fiep/piep/fiep piep(音:哔),同样的声音,但现代汉语被用来描述汽车喇叭或哨子!
难道老鼠也会说外语吗?| Tumbler
为什么不同语种之间动物拟声词的差距这么大?
在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中,拟声词的形成和发展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受语音系统和文化习惯的影响,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
以蜜蜂拍打翅膀的声音为例。人类听觉范围和声道的限制,注定了我们只能听到和模仿一部分蜂翅拍打的声音。另一方面,现有语言体系中的音韵学会过滤和强化一些发音规则,最终促进拟声词的形成。
在大多数语言中,蜜蜂飞来飞去,而蜜蜂飞来飞去的日语音是boon-boon,普林斯顿大学语言学家Byron Ahn指出,基于日语音系规定,除了n的发音外,日语单词一般不会以辅音结尾(正因为如此,日语中时钟发出的声音不是"tick-tock",而是"kachi-kachi"),这可能是与日本蜜蜂不同的原因。
安教授认为,音韵学对拟声词的影响在英语中是相似的。在英语中,人们不会使用只有一个辅音的单词,比如“Z”。如果他们想用一个辅音组成一个单词,他们必须加上一个元音。因此,Z加U构成了英语中蜜蜂的嗡嗡声。所以我们为什么不直接说"uzzz"呢?语言学家暂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很有可能"b"的加入只是一个随机事件,在此之后,这种做法一直被遵循并形成惯例。
现有的语言系统"过滤"大自然的声音,形成常规的拟声词|哔哩哔哩/木炭和Yannick
然而,这种语音影响并不是绝对的。英语中仍有用来形容狮子吼叫的Grrr和用来使人沉默的Shhh。这两个拟声词都没有元音!
破案了!象声词可能是瞎起的
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本质上是任意的,语言和与语言相关联的对象之间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的先驱耿二玲指出,拟声词作为语言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人为性和非本能性的特点。所以能否客观描述拟声词并不重要,只要用户认可即可。
这种“惯例”在书面文字中尤为明显。以现代汉语的书写系统为例,同一个模拟对象往往可以使用声声接近的拟声词。例如,水流的声音可以是潺潺声或潺潺声,鼓声可以是咚咚声或桐桐声。许多拟声词也有相同的发音和不同的外观。例如,泉水的声音丁咚可以写成丁咚或丁咚。扑通一声跳水和跪下的声音也可以写成“飞溅”。
随着语言的发展,书写系统会产生字体、符号的变化等变化(如拼音系统的出现),拟声词也会随之变化。拟声词和描绘对象之间的随意性有时会被放大。
《诗经》中的《小雅鹿鸣》记载了《呦呦鹿鸣,野苹果》。很多学过这首诗的人还知道,“悠悠”是用来形容鹿鸣的,但现实生活中真正用“悠悠”来形容鹿鸣的人却很少。
例如,在《正风风风》的前两章中,有两个拟声词“解解”和“胶水”来描述鸡的声音。根据古代汉字读音表的草稿,“杰”的读音接近于我们今天模拟鸡鸣的“咯咯”,“胶”的读音接近于模拟的“ooh-ooh”今天公鸡打鸣。但时至今日,别说用这两个字来模仿声音,恐怕连这两个字都没几个人知道。即便是音符,恐怕也很难有人觉得这两个字如鸡鸣。
其他语言也有类似的情况。古希腊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写过一系列以动物为主角的作品。在剧本《青蛙》中,他用 βρεκεκέξ κοάξ κοά( 发音类似于:无视强迫、测试、测试)来模拟青蛙的叫声。因为影响巨大,19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也借用了《拇指姑娘》中的拟声词。但当剧作家马修·狄龙在21世纪将这个词翻译成英文brekekex, koax, koax时,显然英语用户并不买账。他们更喜欢用“呱呱”这样的词来形容青蛙。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拟声词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模仿者的演绎,这也反映了拟声词的发音、文本和模拟对象之间的灵活空间。说回鸡鸣,虽然字都是咯咯的,但实际阅读时可以在音调、长度、音高、音量等方面有所不同,从而使咯咯三个字的抑扬顿挫更接近实际咯咯,从而实现无障碍与公鸡的交流。
鸡语十级交流者现身说法|b站ID:麻溜上楼汤
即使是基于自然声音,拟声词也被人类作为语言使用和服务。试想,如果有一天你的狗狗学会了喵喵,你认为它学会了猫语还是人语?
参考文献
[2]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综述[J].饶勤。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3)
[3]近20年中国拟声词研究综述[J].赵爱武。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02)
作者:Vanilla
编辑:翻翻
一个AI:如果你是口技大师,就没有拟声词能困得住你!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语录网小编总结:有次撞到个外国女人,我叫,哎呦!
,她叫,oops !
以前和朋友玩一个游戏时,他在家造房子,我去林子里打猎,听到这里面的鹿是呜汪汪的叫声,我从没听过鹿是怎么叫的,就吐槽说怎么这个鹿叫起来声音和狗一样。
我朋友噗的一下就笑了,他说,鹿就是这样,哼哼唧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