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推荐
- 1、秋水天长,秋意阑珊。我愿意在这个秋天和你细数一叶之秋的时光。[05:05]
- 2、新花怒放 秋意阑珊[04:27]
- 3、三小时助眠音乐.时光清浅,秋意阑珊。[03:27:56]
- 4、枫叶越来越殷红,一片片红艳艳的在枝头尽显秋意阑珊;一片片红[02:49]
- 5、笑对人生的从容[03:52]
步骤/方法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黄花的文章"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李清照的话说,黄花瘦而憔悴,总觉得黄花是一种押韵的景象,是一种很好的题材,翻阅古诗词,看到黄花的影子并不少见,这其中,很多都离不开秋风秋霜。我从他们那里取了三句话,先写了这秋枫黄花。
宋代文人叶孟德写过一首《水调歌头》,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秋色渐晚,霜报黄花”这首诗的开头,我觉得平淡,但也有一些叙事的意义值得欣赏,文字叙事的流畅自然之感,平淡中的一种韵律,随着秋天的衰落,以秋霜为书信,黄花开始绽放。
《枫叶满山红,黄花耐夜风》出自明代文学家吴承恩的《西游记》,《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的文学功底也相当深厚,在《妖鬼西游记》的文坛中,作者对景物的模仿并不复杂,就像这句话,我觉得精髓就在于“乃”字。这里的“奈”字,应该是最接近隐忍、煎熬、忍冬的感觉。
在吴承恩的刻画中,黄花在夜风中稀薄,忍受着秋霜,就这样,时令的煎熬引出人间烟火,这里的烟火耐心而朴素,贴近劳苦大众,这种感觉就像是故事的铺垫和前言,黄花在夜风中微弱颤抖,所有的故事都在发生,在好的小说中,每一个字,每一帧风景都是为故事服务的,提到的每一个物件都有它的意义,也有作者的意图。
宋代诗人严继道写过一首诗《思远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红叶黄花深秋,千里共游子”读这首诗,感觉前半句是一种自然的手采花的感觉,就像是不经意间察觉到秋意已晚,红叶黄花铺满地面,空间里隐约有一种浩瀚感。这种模糊的浩瀚感,到了后半句,就来到了光明的一面,这样,前半句就是后半句的延续和铺垫,一方面让后半句更加流畅自然,另一方面又让前半句的浩瀚显得有些难以忽视,仔细的回味诗词,也会发现其中的美。
晚枫黄花,秋意衰总的来说,黄花是古诗词中菊花的代名词,偶尔也有例外,无论哪一种,深秋盛开的黄花,虽然鲜艳多姿,但在深秋时节落下,总是有一种凄凉深情,菊花是一门很好的学科。我觉得名句之所以是名句,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了自身题材的美,就像"满城尽是金甲",就像"暗香黄昏浮月",万千景象皆美,但要看谁的笔更贴合,更懂得描绘这样的美,本质上看谁能欣赏和理解这样的韵脚。
读诗正是这样的“趣”,从不同诗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同景的韵律,再往前走,我们可以找到诗人构词的趣味和韵律,到这种程度,我们谈深度的时候,可以读出诗人的心境,读出他的视野、胸怀和人生的智慧,诗歌可以是为了欣赏风景而读,也可以是一种审美,希望在这里阅读的人,总会有一些美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