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经典语录 哲学的慰藉——探讨人类心灵的十部“精神哲学”经典

哲学的慰藉——探讨人类心灵的十部“精神哲学”经典

(配图为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达维特的《苏格拉底之死》)

在希腊语中,哲学(Φιλοσοφία)的意思是“热爱智慧”。这个词虽然最早被毕达哥拉斯所使用,但是真正践行这一意义的人则是我们最为熟知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可谓“哲学”的代名词,因为他本人即是“热爱智慧”的象征。他以思考为乐,将思考作为生活的全部——他为后世的人们提供了哲学家的典范。正是这种对于智慧的热爱与求索精神,使得人类社会不断的朝着更为理想的境界迈进。而在哲学中,经后世哲人的不断研究又将其划分了成了许多类别,他们有自然哲学,技术哲学,人工智能哲学,精神哲学等等。本书单所列举10部作品是哲学史上研究人类精神的经典之作,它突出展现的是历史上的哲学家们对于人类内心与世界认识的深刻研究。你或许会认为,精神哲学是黑格尔一个人的产物,但我们同时也无法完全忽视婆罗门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之前所做的铺垫。

1.《奥义书》——东方智慧的一大源泉

作者:[古印度]佚名

译者:黄宝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2-12

ISBN:9787100084215

基本内容介绍

《奥义书》是印度最经典的古老哲学著作,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献的思辨著作。现在已知的奥义书约有108种之多,记载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点。奥义书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来印度哲学的基础。这本《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奥义书》所译的是学术界公认的十三种原始奥义书,直接由黄宝生先生从梵文译出,具有重大学术研究价值。

评论

奥义书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圣典,是印度唯心论哲学思想和唯物论哲学思想的总源泉。

——黄宝生

可以改变我们一般习惯以为印度是佛教国家的很大误解。这些经典会使我们联想到中国的道家,惊异何其相似乃尔。

——金克木

它是我生的安慰,也是我死的安慰。

——叔本华

《奥义书》在印度宗教与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大意义。作者运用各种奇妙的比喻来说明“梵”就是一切,也就是最高存在;人类的“我”来自宇宙的“我”,即“梵”的思想。而另一个由《奥义书》系统搭建起来的重要观念则是“轮回业报”。《奥义书》完整建立了转世者的转世形态取决于他前世的“业”的“轮回业报”思想,并认为只要达到“梵我同一”的境界就可以脱离轮回。

2.《道德经》——五千言的微言大义

作者:[春秋]老子

译注:黄朴民

出版社:岳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5

ISBN:9787807616191

基本内容介绍

《道德经》又称《老子》,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探讨了哲学,心理,政治等重大课题。《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思想内容微言大义,一语万端。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评论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胡适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东方古代世界的代表者。

——黑格尔

我认为我们将很难评价像《道德经》这样一部作品,我们或许可以从四处搜集来各种人对《道德经》的评价,但我们最多看到的却还是赞美之词。每个读过它的人无不获得了各式各样的启发,不论这些启发是否是作者想要阐述的,它都充分的展现了它的魅力与无穷的智慧的光芒。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人去看这本书,去更多的了解这区区“五千文”所承载的思想之厚重。

3.《斐多》——柏拉图的灵魂观念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译者:杨绛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1-3

ISBN:9787108036001

基本内容介绍

《斐多》是柏拉图的著作之一。主要是对有限与无限的分析。柏拉图在《斐多篇》中提出,理念是绝对的,“大的理念”就是绝对的大,不能和“小”相合;对立的理念是彼此分离而不能相通的。此外在书中,苏格拉底还和他的学生们探讨了有关灵魂的Immortal,自杀,和如何看待死亡等一系列有重大意义的问题。

评论

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

——怀特海德

设想柏拉图的作品丢了,哲学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我们就根本无法想象这样一位古代哲人,他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

——尼采

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至死的过程。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对于灵魂的一些讨论在对话中,苏格拉底从多方面试图证明人的灵魂的存在。比如书中最主要的两个观点,“回忆说”与“灵魂转向说”。前者作为最初的先验论而被后人津津乐道,后者则探讨了关于灵魂的层次,并将读者引渡到关于“理念论”的思考道路上去。

4.《形而上学》——对人类知识形成的考察

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译者:苗力田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2

ISBN:978700051161

基本内容介绍

《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重要的哲学著作。它是西方思想传统中的最重要的经典文本,或者说是奠定西方思想传统的重要著作。它展示了人类理性对于事物最普遍的面相和终极的原因的探索。本书最终考察了人类知识的形成,进而提出关于普遍知识的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评论

我从那些无与伦比的言辞中看到了满溢的黄金!

——西塞罗

他是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恩格斯

他是逻辑学的创造者,由于他在这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成就,他也确实应该得到他自己所要求的东西。

——波普尔

《形而上学》的一个主要思想便是“实体”的概念,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同时他还提出了“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客观而独立于心灵以外的现实,而这种现实是可以为人所察觉的”的观点,这些都给后世的思想家带来巨大的影响。

5.《谈谈方法》——西方近代思想的研究指南

作者:[法国]笛卡尔

译者:王太庆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0-11

ISBN:9787100030908

基本内容介绍

《谈谈方法》是笛卡尔的一部代表作。全书分六部分:一、对各门学问的看法;二、作者寻求该方法的几条原则;三、从该方法中引导出的几项行为准则;四、作者用来证明神的存在,人的灵魂存在的理由;五、作者研究过的一系列物理问题;六、作者认为一定要做哪些事情才能使自然研究更进一步,以及促使其撰写此书的理由。本书被公认为近代哲学的宣言书,树起了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大旗。

评论

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墓志铭

笛卡尔是现代哲学之父。

——黑格尔

笛卡尔这部有的地方也会译作“方法论”的《谈谈方法》,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的一本小书,但是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比如“我思故我在”,以及著名的“四个步骤”等,都是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观点,并一直指导着西方科学及哲学的发展。不过笛卡尔的观点当中也有缺陷,比如他并不是十分注重问题或者事物之间的联系与作用,这导致问题问题的分析常常会陷入孤立片面的局面。

6.《纯粹理性批判》——人类认知的“哥白尼革命”

作者:[德国]康德

译者:李秋零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7

ISBN:9787300139838

基本内容介绍

本书是康德三大批判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它改变了整个西方哲学前进发展的方向和进程。贯彻始终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

评论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它推翻了旧形而上学的统治,是西方哲学上的一场“哥白尼革命”。

——奥托·艾伦

“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则是指对这种纯粹思辨的理性进行一种考察。书中围绕着“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通过对先天直观形式和先验知性范畴的考察,说明了数学和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接着通过对理性的纯粹推论的考察提出了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接着通过对理性的纯粹推论的考察提出了将知性范畴运用于理性推论必然导致的二律背反,由此确立了现象与本体的二元论。

7.《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

作者:[德国]黑格尔

译者:先刚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0

ISBN:9787010125916

基本内容介绍

本书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G.W.F.黑格尔阐述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黑格尔称此书是他哲学体系的导言。它的出发点是描述个人意识到达绝对知识的历程,即个人意识为了到达绝对知识,就必须走人类意识几千年来走过的一切基本阶段,另外它还描述人类意识自身从最初的感性知识向科学发展的历程,即哲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当时的哲学界掀起轩然大波。

评论

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恩格斯

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当中,意识向绝对知识的全部发展都建立在自我意识”异化”为对象和”扬弃”对象,即扬弃”异化”的辩证运动上。黑格尔企图用这样一种否定性的唯心辩证法来论证唯心主义体系的根本原则──主体和客体的绝对同一性,构造起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精神现象学》以纲领和萌芽的形式表达了黑格尔哲学体系及其组成部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

8.《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诗意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作者:[德国]尼采

译者:钱春绮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2-6

ISBN:9787108040565

基本内容介绍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这本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以振聋发聩的奇异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招语宣讲 “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横扫了基督教所造成的精神奴性的方方面面,谱写了一曲自由主义的人性壮歌。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评论

若夫尼采,斯个人主义之至雄杰者矣。

——鲁迅

尼采是最后一个、颠倒的柏拉图主义者。

——海德格尔

当他自知自觉并且心甘情愿地从他生命的巅峰投向毁灭的深渊时,他的精神世界从没有如此明亮,他的心灵从不曾如此激越,他的话语似乎有了更多的欢呼和音乐。

——茨威格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最为广为人知的一部,可以说囊括了尼采全部思想的精华。在这部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狄俄尼索斯精神的狂热与阿波罗精神的清醒交织在一起,讲述了查来图斯特拉的也即作者本人超越时代的惊世思想。尼采是伟大的诗哲,也许他在常人眼中太过激进,以致像契诃夫所说,“声音太大,众人则会捂上耳朵”。但我们都无法否认,尼采是新时代无数开创者中尤其伟大的一个。

9.《梦的解析》——人类就此发现了潜意识

作者:[奥地利]弗洛伊德

译者:李燕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8

ISBN:9787212055707

基本内容介绍

本书作者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这是他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弗洛伊德认为,梦都是“愿望的满足”,他尝试用潜意识来解决各部分的冲突。不过,由于潜意识中的信息不受拘束,通常让人难堪,潜意识中的“稽察者”不允许它未经改变就进入意识。在梦中,潜意识比清醒时放松了此项职责,但是仍然在关注,于是潜意识被扭曲其意义,以通过审查。

评论

弗洛伊德替这代人寻求到了一个更深入的世界观,科学的使命是教导人类如何在这个艰难的星球上脚踏实地,勇往直前。使命艰巨,而弗洛伊德的奉献不可或缺。他直指人心,但愿人类对自身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茨威格

直到最近,我还只能理解您(弗洛伊德)的思路中的思辩力量,以及这一思想给这个时代的世界观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据我判断,只有用压抑理论才能对它们作出解释。我很高兴自己遇到了这些例证。因为,当一个伟大而且美丽的构想与现实相吻合的时候,它总是令人愉快的。

——爱因斯坦

这个人的伟大之处不容置疑,这使他的思想更加伟大。

——菲力普•里夫

(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做出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最大的贡献。

——威廉·麦克道尔

10.《善的研究》——禅学与西方哲学的一次邂逅

作者:[日本]西田几多郎

译者:何倩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65-8

ISBN:9787100008266

基本内容介绍

《善的研究》是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的处女作,内容共分四编:一、纯粹经验;二、实在;三、善;四、宗教。“纯粹经验”与“实在”两编论述了“西田哲学”的基本观点,“善”和“宗教”两编则是这个基本观点在伦理学和宗教上的应用。《善的研究》从“纯粹经验”出发,主张真正的实在是一种“主客合一”、“物我相忘”的境界,企图建立一条既非唯心,也非唯物的哲学上的中间道路。

评论

这恐怕是日本人最初,且唯一的哲学书。

——高桥里美

西田可谓是将东西方思想进行中和,并发现了其内部存在奥义的第一人。西田的哲学充分印证了日本文化包容并再创造的特性。他从禅学中的打坐出发,将带有东方色彩的思想感悟与西方哲学的语言相结合,开创出自己独创的哲学,这种哲学最初表现在《善的研究》中的纯粹经验上面,提出来“有了经验才有个人,而不是有了个人才有经验”的著名唯心主义观点。

结语

英国人德波顿曾写《哲学的慰藉》一书,通过对于古往今来各个哲学家精神世界的诠释来使读者认识到哲学——智慧对于人世烦恼的种种慰藉。这是一个很好的、当然也是极其现代的视角,但它绝不是错的。哲学一开始或许并不是为了解决烦恼而存在,但当那些思想者们在通过哲学思考,认识到世界的某些“真相”到时候,不得不说其中的快慰也正是慰藉的一种。本书单列举的关于精神哲学的10部作品或许不如《心灵鸡汤》那般容易理解,但是对于这些作品的阅读,编者相信仍然能够使读者对于人类的灵魂、认知和世界有着更为广阔的认识。

作者:Maximin

-我是Max,我为自己带盐,有时还带点孜然

古典主义追思者

更多高质量书单书评,请关注书啦圈:

新浪微博:@书啦圈

微信号:shulaquan

网站:百度“书啦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617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