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可打印)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病句考查的要求。
2、掌握病句的六种常见类型,领会辨析病句的几种方法。
3、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把握病句修改与辨析的几个小窍门。
4、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
1、 大量补充实例,多作感悟;
2、 加强训练,培养语感;
3、 指导学生掌握应试技巧。
【教学过程和步骤】
修改原则:
1、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意,少改多就。
2、修改后不能出现新的语病。
3、保持句子的简洁。
4、根据实际表达的需要,照顾到前后文。
修改方法
1、删 主要用于成分多余、重复罗嗦、自相矛盾
2、换 主要用于搭配不当
3、移 主要用于语序不当
4、增 主要用于成分残缺
(二)、[知识点概要]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详细解说和指导如下:
一、语序不当
多层定语语序;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定语、状语位置错乱;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主语与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例题1]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的几种类别
关联词搭配不当;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动补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题2]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绣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8、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9、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0、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3、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6、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7、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18、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
19、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20、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三、不合逻辑
概念范围不清;自相矛盾;多次否定引起混乱;主客颠倒;关联词语用错。
[例题3]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关联词语用错)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描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5、八百多人,几干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四、结构混乱
两种不同句式杂糅;中途易辙。
[例题4]
1、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杂糅)
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3、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辛苦了。(反客为主。前一句4、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去掉“从”)
5、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6、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7、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可想而知”并在“成绩”后加“呢”)
五、表意不明
费解;歧义;指代不明。
[例题5]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2、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3、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4、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cyy)
5、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6、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理化呢?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7、他在班上的表现到底怎么样,据他的科任老师反映,真正的情况并非如此。
六(一)成分多余
主语同谓语的一部分相重复;谓语同宾语重复;状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1、应聘的外国专家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而不能低于试用期工资。(已有“高于或维持”来限定,明白地排除了“低于”的情况,再用“低于试用期工资”,是重复,应删掉)
2、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第二个句子前面己说明“只发生活费”,己排除了发放奖金,再说“免发奖金”,重复罗嗦,应删掉)
3、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堪”本是“可以”之意,前面再用“可以”,重复罗嗦,应去掉“可以”)
4、从他微弱的呼吸着,他没有死,还有一息尚存。(前面已说"微弱"、“没有死”己含有)
5、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主语多余“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6、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应去掉“风格”)
7、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进行”多余,应去掉)
8、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打”多余,应删去)
9、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宾语多余“的编写”多余,应去掉)
10、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11、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附加成份多余“的各种”多余,应删掉)
12、开学前,我们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是连队的大胡子和小眼睛。(“负责军训”多余,应删掉)
13、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是否”多余,应删掉)
14、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15、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其删掉)
六(二)成分残缺
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修饰语残缺;中心语残缺。
[例题6-2]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2、《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由于句子较长,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缺主语的重要方面,此句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一“周文宾”,而后半部分转换为“王老虎”,应在末句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3、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影。(因误把偏正短语中偏的部分理解为中心语而后面句子缺主语的情况也值得高度重视。此句的前一分句主语是“成绩”,而后分句误解为第-个分句主语的是“学校”,故错误地承前省略,应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主语“学校”)
4、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伏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瑛边。(因句子较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忘记前边结构而致使缺谓语,是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此例中前面主语是“南堡人民”,后面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等)
5、商业部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教育,出售产品的重要意义。(应在“出售”前加“讲清”)
6、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应在第二个“学校”前加“使”等)
7、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使“吃不饱、穿不暖”作谓语,或在“吃”前加“过着”)
8、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残缺的重要原因。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等)
9、《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应在其末加上“的故事”,与“写”这一谓语呼应)
10、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博”后,加“的精神”,与谓语“发扬”相呼应cyy)
11、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表意不严密等情况。此例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限制语)
12、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加“秋后”以限制时间)
二、辨析病句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
2、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如:“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用紧缩法即可发现“事情”与“完成”不搭配。
3 、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如: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材的。”前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为“制造伪劣产品”;后句“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去掉“凡是”,把“都”改为“大都”。
4、规律标志法。 主要表现在词语的辨析,错误选项类别三个一般不重复,辨析挑选是相对的,不是选美。
三、 思 维 突 破——抓住关键词,慧眼识病因。
A 并列短语 并、和、跟、顿号、以及等并列
并列短语使句子结构复杂化,因而容易导致语病。
例1、侵略者攻陷北京后,焚毁并洗劫了西郊的圆明园。
并列成分意义上往往包含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有先后、主次、深浅、远近之分,这些联系和差别相应地直接反映在排列顺序上,成为规律性的约束,随意改动 ,便会产生排序不当。“洗劫”应在“焚毁”之前,二者时间有先后,一切都“焚毁”了,还怎么“洗劫”呢?
例2、值得一提的是,扮演张学良的苏金榜同志和扮演蒋介石的石荫昌同志把两个人物演得有血有肉。前者的正直、爽快、威武和后者的狡诈、阴险、独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并列短语要保持并列成分词性上的一致,而例2“狡诈、阴险”是形容词,“独裁”是动词,并列在一起不协调,可改为“专制”或“专横”。
例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 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使用文字的规范意识。
具有主从关系(如学生与中学生)、交叉关系(如工人与青年、农民与妇女)的概念不能并列在一起;否则,就会使概念之间的关系混淆不清。“报刊”“杂志”是出版物,“一切出版物”显然包括了“报刊”“杂志”,所以三者不能并列在一起。此外这个句子还有语序不当的毛病,最后两个句子应该互换位置。
例4、水库和运河如同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布满了原野和山谷。
一句话中包含两个充当不同成分的并列短语时,两个并列短语的并列成分之间往往有一种前后相应的关系,不恰当的排序就会带来对应关系的混乱。“水库和运河”与“原野和山谷”分别充当主语和宾语,实际情况应是“水库布满山谷”“运河布满原野”,而例句中二者对应关系不当。应将“原野和山谷”改为“山谷和原野”。
句中出现“、”以及“和”“与”“跟”等词语时要注意句子前后的顺序、搭配及种属关系
如果句中出现顿号,就应该考虑其前后的对应关系、顺序和种属关系是否存在问题。
例一:归纳整理是学好语文的方法之一。通过归纳整理,可以把零星的、肤浅的、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系统的、深刻的认识。(改为“系统的、深刻的、理性的认识”。)
(二)“和”“与”“跟”既可以做连词,也可以是介词,使用时如果不注意就会产生歧义。例一: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句中“和”词性不确定,造成了句子的歧义。)
(三)如果句中出现了“和”“与”“跟”等词语,还要注意它所组成的联合短语与前后文的搭配关系。例一:70多年前发掘并发现的城子崖遗址,对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发掘并发现”应为“发现并发掘”)
例二:艺术家们过去一贯遭白眼,现在却受到人们青睐,在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改“温暖”为“冷暖”。)
例三:人人都要为“希望工程”贡献自己的爱心和义务,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排忧解难。(“贡献”和“义务”搭配不当。)
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和造就”与“专业技术人才”不搭配。)
B 数量短语
数量短语的误用,主要表现在数量增减表示不当、语序不当、前后矛盾、搭配不当等。
例5、上海公共汽车票价很低,与曼谷普通公共汽车票价相比,便宜三倍。
表示数目减少(缩短、降低、便宜)时不能用倍数,例5可改为“便宜四分之三”或“只有曼谷普通公共汽车票价的四分之一”。
例6、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数量短语的位置不当,会造成句子的岐义,例5可以理解为“一个学校的几位领导”也可以理解为“几所学校的几位领导”,应将“几个”放在“领导”一词的前面。
例7、据统计,全省个人捐资办学万元以上的将近400余人。
“将近400”是“将要接近400”,说明还没有达到400,而“400余”是“400还要多”,显然前后矛盾。
例8、据科学统计,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与“朵”相配的是“花”,而不是“粉”,因此去掉“粉”即可,也可以在“花”与“粉”之间加上“的”,即为“50万朵花的粉”。
如果句中出现了数词,也应该引起注意。如上个例子中的“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
再如:该站日客运量仅七八千人,由于“五一”长假,旅游人数增多,假日期间每日客运量达两万多人,比平时多三倍。
(应为“多两倍”。)
另外,“增长了”与“增长到”的区别,“是……的……倍”与“比……多……倍”的区别,减少不能成倍,这些都应该注意到。表示数目减少(缩短、降低、便宜)时不能用倍数,另外,“增长了”与“增长到”的区别,“是……的……倍”与“比……多……倍”的区别,减少不能成倍,这些都应该注意到。
C 、介词短语
误用介词短语,会造成句子主语的残缺、主客体颠倒等语病;少用、滥用介词也会影响语意的表达。
例9、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经过”这个介词湮没了主语,改法有两种:(1)去掉“经过”,让“老主任再三解释”作主语;(2)删去“才使”,让“他”作主语。
例10、在这里,他学到了化学、生物,特别是对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他”是主体,“畜牧学”是客体,是他对畜牧学感兴趣,不是畜牧学对他感兴趣,正确的说法应是“特别是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例1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工作者展开了热烈讨论。
“江北地区的新石哭时代文化”是考古工作者讨论的对象,因此,应在它的前面加“对”。
例12、我们对于自己的语文修养也要不断提高。
“我们自己”本是同位词组作定语,没有必要再插进一个“对于”。
(一)、句首出现介词,应考虑是否因此而湮没了主语。
例一、从大量的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察。(应把“从”“中”删去。)
(二)在……上 在……下 中间插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不用谓词性短语。
如:学校在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上,做了不少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改为“为了改善……条件”)
在……中,如果插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则表示该动作行为正在进行。
(三)介词的误用
如:对征税机制完善的国度,是没有特殊身份可言的,即便你是炙手可热的权贵,只要你有偷税嫌疑,照样差你没商量。(“对”应改为“在”)
(四)有些介词是成套使用的。如:当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希腊是现代文明之源,杜兰博士则认为欧洲大多数的发明来自埃及和东方。(介词“当”应改为“当……时”。)
还有一些如“以……为……”“从……上”“自……以来”等,都是成套使用的。
(五)介词的位置。如:“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不能出现在主谓之间作状语。
D 、否定词不、没有、否认、否则等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容易犯否定失误方面的语病。
例13、凡事要三思而行,否则贸然行事,往往会好心办坏事。
“否则”意为“如果不这样”,常用在假设复句中后一分句的开头,引出以否定前一分句内容为条件而虚拟的结果。例13中,“否则”就是“如果不三思而行”,因此,后面不能再接“贸然行事”,改法有两种:(1)删除“贸然行事”;(2)将“否则”改为“如果”。
例14、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指出:台湾当局对“XX功”邪教组织利用设置在台湾的发射装置攻击鑫诺卫星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查处,并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误用了双重否定。“杜绝”和“不再”都是否定词,宜将“不再”改为“再次”。
例15、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等于说“时时刻刻都”,后面又说“忘”,显然与“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矛盾,应将“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或“时时刻刻”。
例16、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其实相当于否定词,意思是不能做的,句中重复使用后,又用了“不可”,造成三复否定,语意费解。修改方法有两种:(1)把“一忌”、“二忌”、“三忌”中的“忌”去掉;(2)把所有的“不可”去掉。
否定句要注意否定的层次
(一)多重否定不当。如: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渺茫的。 (错误使用了三重否定)
(二)反问句本身就是一重否定。
如: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反问句中又使用了双重否定,所表达的意思就与原意相反了。)
(三)有些词语本身就表示否定,例如“禁止”“防止”“忌”等。
E 、关联词
关联词的误用主要表现在错用、移位、漏用、赘余等方面。
例17、无论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而“无论……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应将“无论”改为“尽管”。
例18、翻译的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的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1991年全国高考题)
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语一般放在主语的前面。例18两个分句的主语是相同的,应将“一方面”移至主语“这些作品”之后。
例19、“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
前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使用“是……又是……”是恰当的;第三分句语意有明显的转折却没有使用必要的关联词,宜在第三分句前加“可是”。
例20、《徐霞客游记》本是部很有创造性的地理考察著作,但对祖国很多名山大泽都作了详细的记载。
地理考察著作本来就应记载名山大泽,两个分句之间不存在转折关系,“但”字应该删除。
有关联词语的句子,首先看位置是否恰当,然后检查关联词是否成对使用。前后分句共主语,第一个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前后分句分主语,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前。
例一:必须指出,目前中小学生复习资料的泛滥成灾不仅使教学走上了耗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之路,而且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
(将“不仅”“而且”后的内容对调。)
例二:要是一篇作品思想上有问题,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把“即使”放在“文字”之前。)
F 、两面词
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时,宜从前后是否照应的角度检查语病。
例2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前面用了“能否”,后面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应在“关键在于”之后加“是否”,句子前后才能统一起来。
例22、继续保持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作用,已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例题22与例题21的情况有所不同,后面有“生死攸关”,前面没有与之相照应的词,因此在“继续”之前加“能否”,前后才能搭配起来。
一般来说,句子前后的内容应是对应的。例一:加快本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内外投资,建设好基础设施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的一条重要途径。
前面是“建设好”“搞好”“办好”,后面是“能否”,搭配不当,应当把“能否”去掉。
但也有个别特殊情况,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例二:能否考上大学与个人的勤奋程度有关。
其中,前面用了“能否”而后面并没有表示两面的词语,因为“勤奋程度”本身就包含了两面性,所以说,这种表述也是正确的。
G 、赘余词前面用了一个词语,后面又用一个与之相重复的词语,造成句子成分多余。
例23、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立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2003年全国高考题)
“若”即是“如果”,与句中表假设的“万一”重复。
例24、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2003年北京高考题)
“国际”即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后面的“间”字多余。
例25、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应邀”即“接受邀请”,它前面的“被”字,可删除。
例26、具有不同专长的大学生暑假里愿意为您的令郎、令爱辅导功课。
“令”是个敬词,用于称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其前的“您的”应删除。
注意语意重复的情况
例一: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删去“约近”或“左右”)
类似的情况很多,比如“从内心向你表示由衷的祝贺”“诉诸于法律”“非常至关重要”“一旦如果”“防止类似事情不再发生”“切忌禁止”“特别穷凶极恶”“非常酷爱”“凯旋归来”“小小的弹丸之地”“过分苛刻”“悬殊很大”“可以堪称”“目前的当务之急”“免费赠送”“此个中”“高达……之巨”
“这其中”“国际间”“出自于”“许多莘莘学子”“付诸于”等等都属于词义重复的现象。
H 、时态词
“已经、立刻、正在、刚刚、将要”等副词常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着、了、过”等助词常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状态,混用这些副词、助词,就会造成语病。
例27、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日前”即“前几天”,指的是过去,它不能与表现在的“正”连用,应将“日前”改为“目前”。
例28、该店青年服务员正努力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特色。
表现在的“正”与表过去的“了”混用在一句子中,造成时态的混乱,应将其中的一个删除。
熟悉这些诊断语病的切入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注意“的”“了”的区别。
“的”是偏正短语的标志,“了”是动宾短语的标志,一字之差就会造成句子结构的变化。如:无线信息高速公路具有了“实时在线”“按量计费”“快捷登陆”“高速传输”“自如切换”的优点正适合大多数移动互联的应用。(把 “了”改为“的”)
在复习中注意总结规律,给学生介绍一些简便易行的办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I、抓代词
如果句中出现代词,有可能会出现指代不明的错误。
例一: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他”指代不明,可以是嘉宾,也可以是别人)
例二:对科学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由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这样”一词指代不明)
句子太长时,应注意是否漏掉了成分。
例一:中外文学大师的杰出创造无不以其对传统的广博和深刻的把握为基础的。(“无不”之后缺少谓语动词“是”。)
例二:日本右翼分子企图否认7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畜牧已久的九·一八事变的侵略性质,是全体中国人民决不能允许的。(漏掉了缺宾语的中心词“的行径”)
例三: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加以明确”之后加上“的制度”)
例四:反病毒专家发现,代号为“犹大”大计算机病毒发作是由接受邮件和共享资源两条路径侵袭硬盘系统感染的。(“硬盘系统感染”之后应加上“而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