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学的时候,能有铅笔橡皮就不错了,作业簿子还是自己裁好纸,再用线装订起来的,我记得那个纸质很差,用橡皮擦两下就破了。”看着重孙女书包中各式各样的文具,今年83岁的毛守夫回忆起从前。
毛守夫是汤浦镇达郭村人,出生于地道的农民家庭。“我家里共有兄弟姐妹4人,那时候条件普遍不太好,因此物资匮乏。”毛守夫说,虽然如此,自己仍坚持读到小学五年级,已经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事。
比起父亲,对于1962年出生的毛金营来说,家庭条件已经有所改善,但省吃俭用仍是当时的普遍现象。“我记得很清楚,一支铅笔用小刀削到了头,握不住了,还要想办法拿纸卷上再接着用。”毛金营说。
而在毛金营的儿子毛钦淼的记忆中,文具这个概念已经丰富了很多。“我们那时候削笔用的卷笔刀,转一转就行了,还有最流行的铁皮文具盒,上面有九九乘法表,几乎人手一个,很多女同学都在上面贴贴纸,都是电视剧的角色之类。”毛钦淼说,当时的文具样式大同小异,笔的种类更是统一,无外乎是中华的铅笔,英雄的钢笔,还有几种叫不上名儿的圆珠笔。
如今,毛钦淼的女儿已经9岁。说起女儿在用的文具用品,毛钦淼直言“花里胡哨”。“为了让女儿更加有学习的兴趣,她妈妈成天捣鼓文具,什么荧光笔用来画重点句子,便笺纸用来记错题,纸胶带用来装饰日记……”毛钦淼滔滔不绝,打开了话匣子,“文具店里买不够,还要在网上淘一淘宝贝,这两天又收到了三个包裹,我拆开了一看,还有外国的品牌,活页夹、笔记本、金属笔、胶棒笔,最多的还是一些创意画的贴纸。”
听到爸爸毛钦淼的话,小姑娘毛紫晨自豪地说:“各式各样的文具已经成了我学习的好帮手,漂亮的贴纸也让我更加喜欢翻看笔记。”
一件件文具,既是人们学习生活状况的缩影,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从短缺到丰富、从简陋到精致,在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文具早已有了新一轮的变革与重组,文具种类日益丰富,设计更显个性化,使用感大幅提升,文具行业更是步入多元品牌化发展的阶段,从侧面显示出如今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的幸福图景。
来源:上虞新闻网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