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腊月二十三,有一种热闹叫乡村赶集!

腊月二十三,有一种热闹叫乡村赶集!

乡村逢集按照农历来安排的,乡民们可不爱用阳历安排日子。莲花池是一四七逢集,宽坪是二五八逢集,板岩就是三六九逢集,长沟、马滩、色河……以此类推,城里和漫川那可是天天集,要想赶集,天天都有。

到了腊月,乡下的集市就红火了,热闹非凡。乡民们从四乡八处赶来了。买了私家车的,就要开着私家车,这可是在乡亲们跟前展示的好机会。车开到集市上,寻得一个空处停好了,下得车来,招呼张三,吆喝李四,眯开眼笑,忙忙地发烟寒暄,“好长时间没见了,发财了!”“发福了!”。有些人是骑着摩托车来的,后面带着媳妇,中间夹着孩子,呼哧呼哧的赶来了,身上、头部都包的严严实实,但是掩饰不住赶年集的幸福笑容。大部分的中老年人是背着背篓、挎篮来的,三五成群,说说笑笑,翻山越岭地来了,有的背篓、挎篮里装着要到集市上卖的山货,也有的是空的,到集市装年货。

远方的亲人打电话,今天要回来,老人带着孩子,一大早就到集市上接他们。父母的心里甜蜜蜜的,孩子昨天晚上在梦里都笑呢。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是中国人的团圆节、狂欢节,是中国人最大的节日,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春节情愫,过年情节。是啊,一年到头,家里的父母、孩子、亲人都怎样了呢?相互思念一年了,是该回去慰藉慰藉了。不能回去的人,当春节晚会开演时,孤单一人独居异乡,对影独酌,会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的。过年,不仅是物质大餐,更是精神大餐,情感大餐啊。

乡村的集市不大,从街头到结尾,吃一根烟能走一个来回;街道也不宽,一到逢集,来往的车就过不去了。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村的集市上什么都有,街道两面门面房的老板,早早就摆好了摊子,卖鞋袜的,卖衣服的,卖化妆品的,卖副食品的,卖玩具的,当然还有理发的,开饭馆的,开药店的……这是“正规军”,他们几乎常年都在这里开店。集市的两边空地上,那就是四乡八处来的“杂牌军”,他们是“游击队”,哪里有集哪里赶,像流浪的吉普赛人。他们因陋就简,商品就放在车斗上,有的干脆就铺在地面上。而这里才是乡村集市最有滋味的地方,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地方。这里有各种土特产,如红薯糖、包谷花、自酿的酒、猪肉、羊肉、花生、柿饼、核桃,等等。当然还有乡村的书法家摆了条案,书写春联、香火、福字,红纸黑字春联、红红的大灯笼挂在绳索上,远看红彤彤一片,很是喜庆。乡村集市上闹哄哄的,商贩的吆喝声,鸡鸭的叫声,车的喇叭声,混杂在一起,闹嚷嚷,热烘烘。

平时逢集,早上九、十点开始,到了十二点、一点,就结束了,乡民形象的称之为“露水集”。但腊月年集可不是,一大早,天还是黑乎乎的,天寒地冻,冷风刺骨,但是小商小贩们都早早的准备好了。到了下午五六点了,集市上还是人来人往。做生意的商贩们一整天连饭都吃不到嘴。因为年集很旺盛呢,生意全靠腊月年集,苦点累点冷点饿点又算什么呢。

“有钱不买腊月货。”到了腊月,由于市场需求旺盛,转手就没有货了,于是,价格就比平时贵了许多,但是要过年啊,年货是要买的,米面油盐酱醋茶,水果瓜子酒水饮料,烟花爆竹春联灯笼,老人孩子的衣服鞋帽等等,再贵,也得买啊。

“有钱不买半年搁货。”乡民知道,半年后,商品的样式、种类、质量都有更好的,谁愿意花钱买些东西放置半年呢?况且,有些东西就不能很长时间放置的。“穷过日子肥过年。”于是,年集就更加红火了。

乡村的集市越热闹、越红火,离年就越近,乡村的年味儿就越发的浓了。

作者:李昌宝,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特此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制作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为影视剧作品《归来》剧照,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553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