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邻梦
成长是反复刻意练习、实践结出的硕果。
人类是天生的学习“专家”,新生命几乎拥有同等的学习能力,除了极个别受基因突变影响的孩子,世界上不存在根本性的笨孩子或者聪明的孩子。然而,人之所以后天会表现出不同的智力水平,关键在于后天接受了不同老师给予的成长教育,是教育活动让人们有了民族、信仰、智愚等外在行为差异。
语言能力的基础是反复运用
成长必须经历反复刻意练习
俗话说:“滴水石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都是习惯与坚持让物质变化从量变到达质变的力量。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人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都必须经历反复学习、反复实践才能成为生活技能中的一部分。古人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谓学习必经反复的摸爬滚打、日积月累。成长必定经历反复练习、强化、实践才能得到正向结果,成长如同强健的体魄,必须定经历无数次“跌倒—爬起来”反复练习、实践。
俗话说:“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学习必定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知识、领悟并掌握生活的技能必经从由少及多的“量变”过程;当学习获得知识的量到达一定的高度,就会在“量变”的基础上带来思维方式的智力转变,从而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度。《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学习亦必须经历有少及多、由多到精的叠加、催化过程。以孩子学习说话为例,刚开始是单音节韵律感强的词语,后逐步过渡到稍长的短句、长句,最后形成能够自如交流的语言能力。
荀子《劝学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生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乌鸟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强化训练才能形成记忆
记忆是反复强化的结果
人类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识别、编码、存储和提取是记忆的四个阶段,“瞬时记忆”就是见过之后未经继续强化练习即刻就遗忘的信息,而“长时记忆”就是经过多次练习,信息在大脑中形成了稳固的印记,只要下次类似的事物出现在眼前或者提到某些关键词就能够立刻辨识或者完成信息再现。运用现在为之流行的人工智能最为直观,记忆需要经历镜头识别、信息编码、到存储介质存储,最后才是根据运用需要进行信息提取、运用。
记忆就是当一个脑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它的突触就会发生增生或感应阈下降,经常受到刺激而反复兴奋的脑神经细胞,它的突触会比其它较少受到刺激和兴奋的脑细胞具有更强的信号发放和信号接受能力。当两个相互间有突触邻接的神经细胞同时受到刺激而同时发生兴奋时,两个神经细胞的突触就会同时发生增生,以至它们之间邻接的突触对的相互作用得到增强,当这种同步刺激反复多次后,两个细胞的邻接突触对的相互作用达到一定的强度(达到或超过一定的阈值),则它们之间就会发生兴奋的传播现象,就是当其中任何一个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都会引起另一个细胞发生兴奋而,从而形成细胞之间的相互呼应联系,这就是即记忆联系。
大脑最底层的两项功能就是信息记忆、与信息遗忘,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只有记忆功能那么大脑终有一天会因信息过多而“崩溃”;如果只有遗忘,那么人类将不可能习得任何技能。人类大脑辨识什么信息该记忆、什么信息该遗忘的机制非常简单,就是在短期内遇见这种信息的频次,单位时间内出现频次越高的事物优先被存入大脑记忆。由此我们能够清晰的辨识出与同伴儿的亲疏关系,即使刚出生的婴儿也能在较短时间内辨识出谁是照料他们生活的人,进而产生所谓的“认生”现象。
刻意练习的动作才能成为技能
技能是通过反复练习获得的
成长通俗的讲就是学和习,学是链接、了解、理解知识,将知识转化为大脑记忆;习是尝试、体验知识,是通过理解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将社会性的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参与社会生产分工协作的私有能力,简单的讲学习就是通过模仿、练习将人类共有智慧和思想转化为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私想”。学习过程就是不断的了解社会生产、生活的智慧知识,就是了解借鉴更多前人生产、生活的智慧成果,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成就巨人”。
技能是个人通过反复实践练习而获得的个人完成生活任务的能力:①技能是熟练完成生产、生活事务的方式或动作方式。《辞海》将技能定义为: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能力。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迅速、精确、运用自如的技能叫做技巧;《教育词典》把技能定义为:通过学习重复和反省而习得的体能、心能和社会能力,个体对这种能力的提高也许是无止境的;《教育大辞典》的定义:主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对待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该观点突出了技能获得的方式是通过活动或动作习得的,对技能的获得方式有较为明确的回答。但忽视了技能与知识的联系,未能提示技能尤其是智慧技能与知识的本质联系。在技能训练方法上,可能导致机械模仿和重复练习。②技能是认知指导行为实践活动的统称。技能是个人在认知指导下通过行为实践完成生产、生活任务,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生产、生活问题,为社会建设做贡献的能力。③技能属于知识运用范畴。技能是对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实践,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实践能力活动的统称。技能是将知识经验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以使知识经验更好的为社会建设服务。
歌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人生成长历程中每一项能力的获得都是反复刻意练习、实践的结果,从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处事能力无一例外。所以,教导孩子学习成长,应给予他们更多刻意练习指导、给予他们更多实践与试探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反复探索、实践中“自然”成长。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