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我自己的故事,也是一个阅读改变命运的故事。
我的小学,五年级只有7个学生
我的家里,是典型的农村人,往上三代都没有一个读书人,亲友家族,也没有一个读书人。现在我的堂兄们生的孩子(侄子)都和我一样大,这些侄子们也没有一个上过高中。
我们家的读书环境,整个家族是: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早的赚钱。生活的目标的是:城里赚钱,乡下做房,娶妻生子、再做房。
女孩子是到了14岁,就可以出去广州、深圳卖衣服,超市当收银员。到了18岁,开始结婚,19岁生孩子……
包括现在,也还是这样。
我小的时候,没有住在乡下,爸爸是煤矿工人,妈妈是纺织工的临时工。跟着爸爸去了一个矿山里,在矿山里读子弟小学。所谓的子弟小学,是很多家属带着孩子,临时做的一所学校。这个学校,从一年级26个学生,到5年级只有7个学生。
数学老师是教体育的,语文老师没有作业布置,整天是抄卷子,校长开辟新教育,请的英语老师,一个学期只教了A和B来滥竽充数。实在不知道上什么课,直接放我们到后山去采蘑菇,交给老师;或者语文老师提了一袋花生,让我们上课给老师剥花生。
现在想起来,没有上课,没有教育,我的小学就是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更加没有什么课外的阅读课本。
直到有一次,我的表哥,阿姨那边的亲戚,给我带了一本书。表哥是唯一一个鼓励我要多读书的,他的鼓励无非就是说:读书有多好,多好,要考上哪个重点学校……
可是我感谢他给我带的那本书,我读的第一本书,《呼啸山庄》。我记得很深刻,因为那个时候,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男主角那么坏。之后,遇上要去镇上,我就去书店和报刊亭看:作文书、读者、小人书……
看不到世界的我,打开求知的世界
因为一本本的书,读完了这本,就会自然知道下一本是什么,打开了我的求知世界。我的精神在各种地方遨游,这是我当时自己不知道的。
书里说“知识改变命运”,我读到过一个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然后我相信,所以即使成绩特别的差。我也没有放弃过自己,没有放弃过努力。
到了初中,离家很远。12岁的我,要独自坐上一个多小时的汽车,走40分钟的山路,才能走出那座黑漆漆的煤矿。
小时候的地方,是连呼吸都是煤的味道,每一寸土地,都是黑的。桌子不擦,十分钟,就落下了灰尘。
这些都是我身边朋友很多想不到的,他们更多生活在城里,会说:天啊,英子,小时候的你是怎么度过的。
我当时觉得小时候的自己,和现在看来,也是很快乐的。因为很诗意。
爸妈没有时间管着我,四处都是山,到了春天,我会带上我的读书笔记,去山里摘花,把花压在笔记本里,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如果看到好看的叶子,我也会捡起来,去压在笔记本里。
做好读书笔记,写好文案
每次读书,都会做笔记,写下好的句子,一本又一本,虽然不知道这些本子到哪里去了。这些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不过是从本子里,转移到博客上,再转移到印象笔记APP里。
我现在还会抄句子,不过因为时间的关系,太忙了,而没有以前那样频繁。因为职业关系,我会让自己保持要输入,否则真到了要写东西的时候,一个金句都写不出来。
建立了自己的灵感库,看到好的就剪藏起来。买了个KINDLE,如果要短时间攻克某个问题,买书又还需要时间的话,就会在KINDLE上去阅读,短时间完成一些操作。
我的书,一定是脏的,阅读的时候,身边一定要拿只笔,否则就像少了些什么。看到句子,就划下来,或者在旁边做笔记。有的笔记,读第二遍,就忘记了为什么当时要那么去写。
每年都会定杂志,我喜欢看人物故事,所以一定订阅《人物》,也会看《新周刊》,今年订的杂志是《人物》+《中国国家地理》。
现在搬家,其实发现好多杂志是不会看的,却舍不得扔,一捆一捆的又继续带上。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那天,我读高中,回家打着摩的,坐在摩的师傅后面,我和他说,我的家里,我的想法,我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摩的师傅,说:“你说的对!知识就是改变命运。你一定会走出来的”。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做成了某件事情,而再去认证,再去做。是一开始的相信,相信阅读的力量,就慢慢看到了它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