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德之战主题牢牢扎根于西方图像中,用来表达永恒地折磨着人类的善恶之争。早在5世纪初,普鲁登修斯就在《心灵的冲突》中把人类心灵想象成美德与罪恶斗争的战场,这种模式后来被基督教作家采用,他们认为冲突产生在与恶魔和地狱的对抗中,因为人类所具有的原罪,使这种冲突影响着全人类,他们日复一日要面对诱惑,只有依靠信仰和美德的帮助才能抵挡。
至于贞洁这种典型的女性美德,早在普鲁登修斯时就被提出,后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图像中找到了广阔舞台。考虑到这类形象的道德说教功能,艺术家在作品中立意了恶习与美德通常是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特定的图像学属性,恰似,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洛托笔下的那幅《贞洁的胜利》画中描绘了两个成年女性与1个孩童,
洛托作品《贞洁的胜利》
其中穿着衣服包裹着头巾的女人和披散着长发的裸体女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她们中间有一个裸体孩童,裸体女人一手搂着孩童,像是要将这孩童携带走,画面最左边的着衣女人用左手推开裸体女人的手臂,这1个姿势就能看出裸体女人要强行携带着孩童,为何着衣女人要用手推开裸体女人呢?这就是艺术家的用意所在了,
裸体孩童是纯洁的天使,而裸体的成年女性是罪恶欲望的象征,穿着衣服的女性同样象征着贞洁美德,自古以来“裸体”都被认为是种罪恶,特别是在宗教思想里, 即便是在现代社会里,裸体也是不文明的行为。画中那个裸体女人要强行携带走孩童,寓意着要带走纯洁,着衣女子一手推开裸体女人,另一只手挥着利器向裸体女人的方向刺去,
两个成年女性的搏斗画面——这是“德与罪之战”,也是“贞洁与欲望之战”,很明显着衣女人会战胜裸体女人,从而取得胜利。洛托的这幅《贞洁的胜利》画中裸体女人的性感身躯、波浪形的长发,使昏暗的背景显的多了一些光亮,更主要是让整个画面没有太浓烈的争斗气氛,而是显的依然宁静和谐,这是画家要着强调人性和睦相处的初衷本意。
弗兰肯作品
还有那幅《聪明处女与愚蠢处女》画作中的左边有5个身姿丰腴的女人,她们正沉浸在音乐与美食中,其中一个女子已经喝得神志不清,趴着睡觉了,也许正和情郎在梦里相会;画作中的右边同样有5个身姿丰腴的女人,她们当中有的在祷告,有的在做家务活,女性“勤俭持家”的美德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画家将这幅画的含义一分为二,左边沉浸在音乐美食狂欢中的女子与右边做家务的女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代表自甘堕落的罪恶,她们是愚蠢的处女;后者代表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美德,她们是聪明的处女,这幅《聪明处女与愚蠢处女》出自巴洛克时期艺术大师耶罗尼米斯·弗兰肯之笔。综上所述2个画家笔下2幅油画中的12个女人,不同的个性化特征与行为,诠释了女性引发出来的人性的罪与德,画风梦幻却又贴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