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海上花语㉛|蜡梅:淡黄幽香,斗霜傲雪

海上花语㉛|蜡梅:淡黄幽香,斗霜傲雪

已是腊月,百花凋零,唯有蜡梅开着淡黄的小花,一股幽香远远飘来,令人不禁精神一振,仿佛寒意也不那么浓了。

蜡梅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木,它凌寒傲霜傲雪兀自绽放,常常被用来象征中华民族在强权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

蜡梅名称由来

蜡梅是我国传统名贵观赏花木。它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故人称早梅。又因花入冬初放,冬尽而结实,故又名冬梅。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清初《花镜》载:蜡梅俗称腊梅,一名黄梅,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蜡,且腊月开放,故有其名。

古时没有植物分类学,按照植物学分类,蜡梅是蜡梅科植物,而梅花是蔷薇科植物,两者亲缘甚远。只不过由于它们相继在寒冬腊月或早春时节开花,且花形、花香相近,所以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同种。

古籍《礼记》上说:“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古代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就叫“蜡”。因当时岁暮为举行大祭祀之月,故农历十二月就叫蜡月。而蜡梅开于蜡月,故此得名。“蜡”字系周代所用,秦代改用“腊”字,因而蜡月和蜡梅的“蜡”字,可和“腊”字通用。所以蜡梅与腊梅,可以通用。

古人笔下的蜡梅

据王世懋《学圃余疏》考证,在宋神宗熙宁年(1068-1077年)间,王安石曾写有咏黄梅的诗。后来,在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一代文豪苏东坡和黄山谷,因见黄梅花似蜜蜡,遂将它命名为“蜡梅”,说它“香气似梅,类女工捻蜡所成,因谓蜡梅”。由此蜡梅名噪一时,鼎盛于京师。后来诗家在咏蜡梅诗中,常在“蜡”字上下功夫做文章。

比如,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其七言绝句《腊梅》中通过说蜜蜂,将蜡梅刻画出来:

蜜蜂底物是生涯?

花作糇粮蜡作家。

岁晚略无花可采,

却将香蜡吐成花。

南宋诗人王十朋的五言绝句《蜡梅》同样也提到了蜜蜂以及蜡梅和梅花的关系:

非蜡复非梅,

梅将蜡染腮。

游蜂见还讶,

疑自蜜中来。

另外一位南宋诗人尤袤创作的《腊梅》则简直像一首蜡梅的科普小诗,从开花、颇色、形状、气味等方面描绘了蜡梅。

破腊惊春意,凌寒试晓妆。

应嫌脂粉白,故染曲尘黄。

缀树蜂悬室,排筝雁着行。

团酥与凝蜡,难学是生香。

今人笔下的蜡梅

现代诗人、作家也有描述蜡梅的作品,其中最知名的当属

余秋雨在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腊梅》。他写道:

“为此,我要在我的游记集中破例写一枝花。它是一枝腊梅,地处不远,就在上海西郊的一个病院里。

它就是我在茫茫行程中经常明灭于心间的一个宁静光点。

……

一天又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清晨,大家都觉得空气中有点异样,惊恐四顾,发现院子一角已簇拥着一群人。连忙走过去,踮脚一看,人群中间是一枝腊梅,淡淡的晨曦映着刚长出的嫩黄花瓣。赶近过去的人还在口中念叨着它的名字,一到它身边都不再作声,一种高雅淡洁的清香已把大家全都慑住。故意吸口气去嗅,闻不到什么,不嗅时却满鼻都是,一下子染透身心。

……

花瓣黄得不夹一丝混浊,轻得没有质地,只剩片片色影,娇怯而透明。整个院子不再有其他色彩,好像叶落枝黄地闹了一个秋天,天寒地冻地闹了一个冬天,全是在为这枝腊梅铺垫。梅瓣在寒风中微微颤动,这种颤动能把整个铅蓝色的天空摇撼。病人们不再厌恶冬天,在腊梅跟前,大家全部懂了,天底下的至色至香,只能与清寒相伴随。这里的美学概念只剩下一个词:冷艳。

……

有一天早晨起来,天气奇寒,推窗一看,大雪纷飞,整个院子一片银白。腊梅变得更醒目了,袅袅婷婷地兀自站立着,被银白世界烘托成仙风道骨,气韵翩然……”

观赏期长达3个多月

在上海的公园绿地里基本都有蜡梅栽种,且观赏期可以从12月到次年的2月底、3月初,长达3个多月。常见的蜡梅品种有素心蜡梅、磬口蜡梅、狗牙蜡梅等。栽种蜡梅比较多的公园绿地有上海植物园、辰山植物园、嘉定外冈梅园、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世纪公园等处。因蜡梅观赏期长,花小巧淡雅,深受市民游客喜爱。

今年,上海辰山植物园(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田代科研究员带领2名研究生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吴倩博士在贵州发现大面积野生蜡梅资源,分布总面积在1万亩以上,总株数在1万株以上,全国罕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275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