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
没有手机没有除夕派对
没有祝福扫荡,红衣也没有时刻刷
看似无聊的春节
古人过的比我们还喜庆!
古代过“年”
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三十,过大年
但在"蜡日",短句后来"腊八"
南北朝以后
把“蜡祭”移至岁末
民国时期,古装改用阳历,文案称农历年为春节。
因为春节通常是在"立春"前后。
古人过年
满城的灯笼,干净满街的游客,红衣热闹,过大年盛况
初一·放爆竹
一岁在鞭炮声中,短句春风送温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总是用新桃子换旧桃子。
蝙蝠+牡丹
自从发明了鞭炮,古装过年就离不开它了。
从最初的用火点燃竹子,文案到唐代的"烟花始祖"火药,干净再到宋代用纸筒装麻梗编枪,红衣鞭炮的升级是人们过年玩得开心的新期待,过大年每到过年,短句人们都穿上新衣服、戴上新帽子,古装大街小巷都爆竹噼啪作响,文案别提有多兴奋了。
屋内心暖,干净屋外热闹非凡。
除燃放鞭炮外,红衣再加上延续喝屠苏酒、换新版春联的三大传统习俗,过大年仔细看春联的底纹,短句还有许多蝙蝠牡丹,古装寓意福星高照,文案祝福新的一年财运丰收。
初二· 回门日
归来不是客,干净歌桌上飞。
围坐心更热,东风醉几度?
▲安康长寿|鹤+松
初二,回娘家。
这一天,女儿一家人会在中午之前赶到娘家,礼物要带双数,意思是成对的。
最重要的是出门要早,据说晚唐名臣袁子陪妻子回娘家时,在两县交界处的山路上走了整整一天才出门,可见回娘家的习俗在古人心中十分重要。
女儿回家,我要亲自下厨给父母吃,让他们知道,虽然我不能伺候他们,但我们时刻惦记着你的安康,有懂得孝顺的儿女来安慰他们的生活。
初三 · 赤口日
红口红条贴顶门,烧香拜佛敬第一魂
年前,我们祭祀家族堂,秋谷要了原作
▲加关金露|葫芦+竹子
古代春节的大街小巷,除了大年初三,人山人海。
按照新年习俗,初三是"红口日",又称"红狗日"。
相传红狗是发怒之神,遇到容易引起口角和纠纷,所以这一天人们一般不出门拜年;宅在家里,把松柏枝和挂门神一起烧了,告诉邻居:过年了,我们可以开门营业了(请来)。
初四· 迎灶神
一碗清汤诗,厨王今日上青天;
玉帝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一文不值。
▲吉祥喜庆|喜鹊+梅花
初四,吃叠罗,迎灶神。
农历大年初四,全家人一起吃折罗,既是大杂烩剩菜,吃完还要一起清扫灰尘,准备扔掉垃圾,象征着"扔穷"。
下午一家人摆上方桌,供奉神明、三畜、果酒蔬菜等祭品,焚香点烛烧金装,隆重迎接灶神的归来!并请灶神保佑全家人来年衣食无忧,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初五 · 赶五穷
五天的财富和五天的追求,一年的愿望
提防其他地方迎神早,连夜赶路守住
▲繁荣|聚宝盆/铜/莲花+鱼
大年初五,赶五穷。
所谓五穷,是指智力差、学习差、文学差、生活差、朋友差等五种穷人。
为了赶走“五鬼”,唐朝人民会在黎明时起床燃放鞭炮,把他们吓出家门;唐朝官员会用红纸剪下一个名叫“可怜的皇后”的恶棍,然后把他送走;商人会把家里的瓦罐、陶瓮等容器全部装满水,意思是“装满穷人”。目的是为了在来年赢得一笔丰厚的财富,让孩子们能吃饭,父母能穿暖和的衣服,家人能过上好日子。
年味儿就是人情味。
古人没有手机,但年味更有人情味;而我们现在有了科技,有了便利,却渐渐失去了年味,失去了人情味。
一年365天,新年只有一次,没有什么比亲人更值得珍惜的了,宜多留些时间给他们,关注家人,重拾年味,重拾我们的根文化。
在此,小鲸鱼也衷心感谢大家,
感谢大家今年的关注和支持,祝大家:
2021 春节快乐,
阖家幸福,安康顺遂!
END
文章来源||鲸鱼观察&网络
图片来源 || 鲸看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和美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因各种原因无法联系到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