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剃头令·蓄发令·剪辫令——头发的起起落落

剃头令·蓄发令·剪辫令——头发的起起落落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1664年4月22日,绾兵驻防“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大明帝国宁远总兵吴三桂,开关延敌,清军占领北京,直下江南。爱新觉罗·福临成了天下共主。

翌年6月15日,福临颁布了“剃发令”:限十日之内,京城内外,(各省以诏令到日起算),管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这是逼迫汉人依照满人发式,通过形式上的统一,使汉人屈服。

满人剃发,从额角两端引一条直线,直线以外全部剃掉,仅仅保留顶发,编成辫子,垂在脑后。有个叫江绍源的人写过一本《发须爪》,说满人的辫子是“马祖”崇拜的遗俗,就好比马尾巴。其实也有为了方便骑马打猎的缘故。

清廷把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之一,喊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口号。

历来遵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之训的汉人,对剃发颇为抵触,有的人甚至怒火中烧,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于是有了江阴十日,嘉定三屠……

孙之獬剧照

“罪魁祸首”孙之獬

孙之獬,淄川人,文人出身,曾中天启二年的进士,在明为官22年,清军占领北京后投降。

降清明臣不少,唯有孙之獬受人唾骂,原因是他第一个剃发易冠。当时朝廷分为满汉两班,上朝时,满班大臣说他是汉人,汉班大臣说他满人打扮,孙之獬左右为难,便奏请汉人一律剃发,于是有了剃发令。于是孙之獬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

后来孙之獬在淄川老家,被反清志士捉住,折辱至死。

正月不剃头

更多的普通汉人为了保住性命,选择了剃头,但反抗仍然没有结束,形式之一就是“正月不剃头”。

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己舅。”以前,人们恪守这个习俗,所有有舅舅的男子,都在春节之前就把头发剃短,现在的人都不信这一套了。但有些老人还说:某某正月剃头,他舅舅就死了。在某些地区中,这一习俗还在老人的监督下传承。

实际上,正月不剃头,原是为“思旧”。民国二十四年的《掖县志·风俗》记载:

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按:实为顺治二年六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满汉共天下的局面,满汉民族矛盾减弱,汉人奉满清为正统,剃发成了习惯。“思旧”也失去了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础,被谐音讹误为“死舅”。

剃头挑子

一道“剃发令”带来了一个新兴行业:理发。

剃发由命令成了习惯。剃头匠有的在铺子里接客,有的走街串巷找生意。走街串巷的,一副挑子,一头是火罐,上面的铜盆盛着热水,旁边一根旗杆;另一头是长方形的小柜子,小抽屉里放着剃刀、梳子之类,放在地上的是顾客的坐凳。

剃发也逐渐成为了文人墨客的吟诵对象,有一首描写剃发的对联:

“暮暮朝朝 洗洗刷刷剃剃

停停洗洗 光光挖挖敲敲”

“长毛”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和他的“炭党”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天平天国以反清相号召,翻出了206年前的旧账。

(洪秀全)

以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名字发表的《奉天讨胡诏》中,说“剃发令”让人剃发,又拖一长尾于后,把人变成了禽兽云云,宣布要恢复“中国”礼制。于是,又颁布一道“蓄发令”,同样严厉命令,要保住脑袋,就得留起头发。有些天生秃头的人,也因此被杀。

不留发被太平军杀,留发被朝廷杀,为了保住姓名,有些聪明人让头发长出少许,便让它再长,如此,两边都能应付。

太平军容许一种人剃发:往来太平天国统治区与朝廷统治区的商人。这些商人只需要向太平军缴纳26文钱的手续费,就可以领一张“剃头凭”。

在太平军中,往往以头发长短来定资历长短。于是太平军又被清廷骂作“长毛”、“发贼”。

剪辫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中华民国建立,在29号的公报中,规定:命令到达之日,限20日,官军民一律剪掉抄袭,有不遵守者,以违法论处。

命令下达,响应者甚多,在广东,一天就有20多万人剪了辫子。但不愿意剪辫子的人也有:满族贵族、醉心帝制者、养成习惯的小老百姓。于是,剪不剪辫子,成了是否革命的标志。

当时还有不少热血少年,三五成群,在街上游走,一看到有辫子的人,就趁其不备,猛扑上去,把他的辫子剪掉。被剪者从惊慌中清醒过来,一摸后脑勺,要么嚎啕大哭,要么破口大骂。“肇事者”在哄笑中散去。

潮流所及,那些不愿意剪辫子的人,就带上帽子。所以可以在鲁迅的《藤野先生》中看到: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青年鲁迅)

“辫帅”张勋

张勋,字少轩,号寿松,江西奉新人,少孤家贫,30岁从军。他的显贵全部依仗朝廷,为了报答知遇之恩,直到宣统帝退位,他和他的军队仍然留着长辫。

1917年,张勋率“辫子军”开进京城,拥立溥仪复辟。事发突然,剪辫者都慌了,当时有歌谣唱道:“不剪辫子没法混,剪了辫子怕张勋。”

不过,“真假辫子”仅仅风行了12天,段祺瑞的讨逆军攻进北京。张勋仓皇出逃荷兰使馆,溥仪再次退位。又有歌谣唱道:“宣统回了朝,秃头要开瓢。宣统跑了,秃头好了。”

从此,关于头发的剃留,画上了一个句号。

文/伯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20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