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人传》~第158篇
黄溍的学生、明代文臣之首宋濂说:绝域殊邦,皆知所宝爱
文/卢秀辉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的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书画家。
黄溍的先祖是黄中辅,黄中辅的舅舅是宗泽,就是那个弥留之际没有一句话谈及家事,言语中全在念念不忘北伐,连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的抗金名将。
黄中辅时,秦桧为相,专权误国,让天下文人歌颂“太平盛事”,天下无不敢从者。怕文人记野史,传对他不利的话,严禁天下私修史籍。倘若有人敢言及他的不是之处,必严厉对待,非搞得言者家破人亡。一众士大夫更是不敢怒、不敢言,当起了缩头乌龟。而黄中辅却在太平楼书诗一首:“快磨三尺剑,欲斩佞臣头。”一时震动,传为美谈。
黄溍的学生高则诚嗜读杂书,对儒家经典用心不够,黄溍每加诫勉,要他正道直行。高则诚觉得志趣不同,学习未届期满时,就起了个大早,辞学归里。黄溍知道他要走,上楼相劝,已经是人去楼空了,桌上放着他的文稿《琵琶记》。黄溍初读之后,大为惊奇,急忙偕一书僮,上路追赶高则诚。忽然,天下起了大雨,黄溍也不停步。从义乌一直追到东阳南桃岩,才追上在凉亭避雨的高则诚。黄溍急遣书僮买来酒菜,师生对饮,为之相惜,且作饯行。黄溍惜才如命,借话别之际,鼓励他把《琵琶记》写好。
如此老师,真令人神往!
黄溍生的相貌俊秀,资质聪颖,好学不倦。平日里无事不出门玩耍,对先生教授的,过目不忘。他的文章,长进最快,久而久之,黄溍的文章在当地出了名。13岁的时候,曾任月泉书院山长、杭州学正的刘应龟,就收黄溍为学生,传道授业。刘应龟肯收他为学生的原因,是见到黄溍所写的《吊诸葛武侯辞》,他细细阅读后,拍案叹息,说:“义乌,继喻良能、喻良弼兄弟之后,终于有人了。假以时日,定胜这两喻。”
黄溍年轻时诗兴勃发,与隐居浦江仙华山的诗人方凤交游,俩人吟诗作赋,互相唱和。他们互相切磋,互相启发,既增进了学问,也增进了友谊,当然也写下了不少美丽的诗篇。50 余年后,黄溍还写下不少诗篇,怀念已逝的方凤。他在其中一首《忆别青岩翁归进江上橹书札未相忘岁月遽如许山长春树深地阔云涛阻诗筒杳不来今雨非旧雨》诗中深情地写道:
仙华几千仞,
峻绝临紫清。
天坛瑶草合,
石穴阴风生。
踆踆杖屦末,
眷眷丘壑情。
幸有一夔足,
雅歌续遗声。
元延佑元年,朝廷恢复了科举。省试时,黄溍以楚声入《太极赋》,一绝陈言,卓然不凡,成为试场中的上乘之作,试场下来,该文被人风诵四方。翌年廷试,黄溍中选。但考官以黄溍“词近激”,取为三甲末第,只能赐同进士了。
元延佑二年(1315年)四月二十二日(5 月 25日),黄溍被授官台州路宁海县丞。黄溍到任后,查知宁海盐业兴旺。因为盐业专管,不隶属于地方,一些盐户有恃无恐,不受管束,肆意妄为,残害百姓。而当地的一些官吏受这些盐户的贿赂收买,也不主持公道,听之任之,使得这股恶势力更加肆无忌惮,横暴尤甚。黄溍见此情景,深恶痛疾,并毫不迟疑,决定对这些为非作歹者绳之以法,绝不宽容。而黄溍的下属,则忧心忡忡,深怕受到报复,告诉黄溍说:“他们背后有人撑腰,惹不得。”可黄溍没有却步,他斩钉截铁似的回答道:“官可以不当,百姓的事不能不管。”他仍然执法如山,对地方恶霸严惩不贷。几经努力,邪恶势力终于不敢猖狂,百姓得到了安宁。
黄溍在州县做官,达20余年。侦破大小案件无数,他不惧邪恶,以民众利益为重。他始终以“父母官”自律,民生无小事,关乎在用情。除俸禄之外,他不收受任何意外之财。生活费用,始终成了他的痛。不得已,他不停变卖家产。为官多年,他不余还欠。
至正八年,黄溍官升侍讲学士、知制诰同知经筵事,编修《后妃功臣列传》。黄溍的学生王袆也在史馆中,俩人白天为工作忙;晚上师生联榻拥衾,探讨学问。黄溍修史从不曲意奉迎,务以事实为准,力求“笔削无所阿,史书留人间”。黄溍在《阳山昱上人访予吴门寓舍,求为湘竹诗,予辞》一诗中借竹说出了自己的人生志向,诗云:
道人来自阳山麓,
手携旧种千竿竹。
小裁方斛不盈尺,
中有潇湘江一曲。
未信天工能尔奇,
不知地脉从谁缩?
晴窗翛翛散烟雾,
眼底森然立群玉。
岂期我乃累此君,
蒙犯风埃走尘俗。
故山方远重愁绝,
新句未成惭迫促。
黄冈之产大中椽,
政用材美刳其腹。
愿言保此终天年,
岁莫山中伴幽独。
黄溍的学生、“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曾经这样记述过:“海内之士与浮屠老子之流,以文为请者日集于庭,力麾而不去。一篇之出,家传人诵。虽绝域殊邦,亦皆知所宝爱。”求教请文者,络绎不绝。朝廷内像黄溍这样的大手笔,也不过二三人,所以,他特别受到器重。
黄溍为经筵官,负责给皇帝讲解经史。元顺帝对近臣说:“来讲课的文臣都太年老了,黄溍这样的最适合在朕左右。”黄溍讲课深入浅出,鞭辟入里,把复杂的事简单化,顺帝听得很是入胜,多次赐他以金织纹缎奖赏。黄溍先后给皇上授课32次,这在经筵官中是很少有的。
黄溍为国子博士时,从不大摆师道尊严,他给弟子授课,很是平易近人,如对亲朋。国子监准备设“礼殿配位”四个,大臣当坐东朝西配位。学官中有人提议,左右分置,以分高下。同僚不敢异议,独黄溍出面制止了此事。他努力创造宽松的师生环境;他努力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习轻松,让学子有成。他在《八咏楼》中说:
怀古荒碑在,登楼晚望赊。
秋阴垂野薄,江势抱城斜。
天地悲游子,冰霜感岁华。
红尘吹短褐,归兴及清笳。
黄溍奉行孝道,他67岁时,时时想到在老家的年迈的母亲,向皇上呈上了纳福侍亲的辞帖,不等批准,径自还乡,顺帝谴人力挽。几年后,至正九年(1349)四月时,黄溍再次递呈奏章,请求放还,又径自而行。皇上闻知,立即遣人追赶,一直追到武林驿(今浙江杭州),才追上黄溍,把他又请回了京师。黄溍晚年心绪渐归于平复,他在《赠月江术士》一诗中说:
坐阅人间六十年,
始知我命不由大。
千江一月无分照,
枝北枝南影自偏。
一年后,黄溍七十有四,真老了,终于肯让他南归故里了。回乡后,他从不以高官自居,从不滥用自己的威望,谢绝亲友请托;他不骄不纵,从不做作;他疾恶如仇,见到不平事,不稍宽容;他胸怀坦荡,对人不抱成见;他生活上也俭朴异常,从不奢靡,贵而能贫。日常生活,于平民无异。黄溍虽然做过官,但他出污泥而不染,退出官场后,仍然关心国计民生,并以凝重沉郁的诗笔,抒发了他对世道的无限感慨。他在《次韵答蒋春卿》中说:
不谓红尘拂面时,
轩然谈笑一舒眉。
晴风石鼎浮花乳,
夜雨春盘冷碧丝。
握手遽成三宿恋,
论心那觉十年迟。
酒船渔网归无计,
未必山前白鹭知。
黄溍善画山水,他还是一名画家,他的用笔近王蒙。传世作品有至正七年(1347)作的《梅花书屋图》轴,纸本设色,笔墨苍古,气势浑厚。他“遇佳山水则觞咏其间,终日忘去。”他在《秋怀》一诗中,借景抒情,吟道:
天末云犹去,
山中岁欲徂。
周流吾道在,
叹息古人无。
野鹊疑秋树,
新驹怯瞑途。
苍茫念同志,
微薄条为儒。
黄溍从小练习书法,他在《题东坡归钟繇书》中写道:“古者临书,多取其意,而不专求其形似。予所见唐人临二王书,无不然,非独苏公此帖为然也。今之善为形似者,可谓极天下之工矣,岂古人之智巧未足以臻此耶!”黄溍宗薛稷而自成一家,形成了醇雅俊逸的风格。他看到历代书法家的真迹,总是如获至宝,细细研习。他的墨宝,当时即风行天下,只字片纸,人也宝之,以之为荣。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在所著《书史会要》中称:“溍淹赅经术,书宗薛公晋而自成一家。危(素)承旨尝云:‘吾平生学书,所让者黄晋卿一人耳’。”
卢秀辉有《古风•赞黄溍》一诗,诗云:
人生一梦间,
通儒亦了然。
当时诗文笔,
如椽扫厄年。
老去还印绶,
书画乐林泉。
任意挥洒中,
习儒不学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