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推荐
步骤/方法
《家》第十九-二十四章描写月亮一轮圆圆的月亮像一块玉盘镶嵌在蔚蓝的天幕上。一个镶嵌的词,让人感觉不到月亮和天空是分开的,而是一整天的画面,月亮被比作一块玉盘,让我想起了陪伴女孩学习《古浪月行》中小时候不认识的月亮,被称为洁白的玉盘。我也怀疑那玉镜,飞在青云的尽头。"这两句话,风景如此相似,手法如此相似。
"电光显得黯淡而孤寂,长长的庭院中露出一段月光,中间画着一些黑影"在这句话中,电光被拟人化,为其增添了人物色彩,"露"和"漆"两个字将洒在庭院中的月光形态描述得生动而真实。
"他跨过栏杆,站在花架上,捡起石头扔在屋顶上,接连扔了两下天剑,还有石头在瓦片上掉落滚动的声音"这一段描述了一群人路过花架,听到一些动静时的反应。动词"十字"、"站立"、"捡起"、"扔"、"摔",准备将觉慧用石头砸猫的形式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他在你面前扮演着砸猫的场景。
静态景色的描述也是,"竹林不是很茂密,中间有一条牧羊场小路,月光从上面直照下来,人们抬头就能看到清澈的蓝天。竹尖微微颤抖,发出微妙的声音,同时人们听到水在流动,但他们不知道水从哪里来,当他们穿过竹林时,他们看到一条小溪穿过前面。"这一段将人群穿越竹林的场景描写得惟妙惟肖,静谧的场景在水流声中显得更加祥和,未见溪水,先听溪水声,妙不可言。
"它沐浴着月光像面纱一样,有点模糊,桥边的几盏电灯在昏暗的灯光下。一边是一面英俊的石墙,里面是一排临湖的水上亭子。"你把月光比作一个人,"穆""菲"不是水美人,只是沐浴了出来,蒙上了一层面纱的朦胧景象。
"月亮冲出云层,将它们抛在身后,直奔广阔的蓝天而去,湖心的亭子和弯曲的石桥在前面明显是水平的,月光把它们的影子投射在水面上,仿佛在一幅画中。左边是梅林,花朵已经枯萎,枯枝傲立在清冷的月亮下,余香萦绕,在水面上投下一些水平的阴影。右边是一个斜坡,稀疏地种了几棵柳树,外面修了一个小堤,围了一段时间湖。在里面做一个小池,堤身还有一个像桥洞一样的小洞,这样外面的湖水就可以流进来了。"
动词“冲”、“抛”、“走”、“渡”、“投”、“立”、“圆”将月云蓝天与地面上的湖亭、石桥、梅林、坡柳、小池塘、湖水等景致连接起来,形成了月夜赏景的美妙景象,也衬托出他们当时的心情,赏心悦目。
作者巴金在《家》中对动词的运用无论是描写人物还是景物都非常准确,这些动词不仅加深了人物形象,而且使景物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前两天写了一篇同样是场景描写的文章,公众号追求的是意境的要求,写完了很开心,但是看到巴金爷爷描写的人物和场景,顿时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如果在描写人物和场景的时候能像他一样用词造句,动词用的再仔细一点,相信会有很大的进步。
宝宝姐姐说,阅读经典为什么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文学的作用是什么?在我看来,文学的作用是:真正有力量的文字,必须能够对我们的审美进行一种离奇的再创造,在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中有一种离奇的启示和充电感。
书友会第三期,我和大家一起读《家》,真正从经典中看到了文字的力量,正如宝宝姐所说,美学也被以一种奇特的方式重新创造了,它对真善美有着同样的启示,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第十九章有很多关于人物和风景动词的描述,我也打算好好重读这一章,感受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同时尽量用这些动词在文章中进行反思。
《道德经》有云:以铜为镜,可以衣冠得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见得失。而我想说,以经典为镜,可以提高审美,折射不同路径的体验,走在万里路上,最后,愿我们都能在经典中找到自己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