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七年级下册语文台阶教材全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台阶》学习内容全解

七年级下册语文台阶教材全解,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台阶》学习内容全解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

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

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凼(dàng)。

台阶上积了水时,从堂里望出去,有许多小亮点。

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母亲坐在门槛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

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

我流着一大串涎水,张嘴在青石板上啃,结果啃了一嘴泥末子。

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上跳。

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 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个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

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

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

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河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

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

那天,母亲就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

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

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

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

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

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

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

他开始"磨刀"。

"磨刀"就是过烟瘾。

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

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

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

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

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

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

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

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

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

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接着开始造台阶。

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

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

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

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

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

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

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

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

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

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凼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

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

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

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

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

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

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

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

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文章分析】

作者从父辈们生存的智慧、憨厚、勤劳甚至狡黠中再度捕捉自我血液中流淌的原生物质,让后辈得到深省。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小说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

2.过程与方法:分析父亲形象,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品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解父辈,尊敬父辈,热爱父辈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写作与领悟)

【字词积累】

凹(āo ) 凼(dàng) 硌 (gè ) 涎(xián)水 揩(kāi ) 嘎 (gā) 筹(chóu )划

黏(nián) 撬 (qiào ) 尴尬 (ɡān gà ) 过瘾(yǐn ) 唿() 嗒

熬 (áo )住 憋(biē )住 门槛(kǎn )

揩:擦、抹。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烦闷急躁。

微不足道: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

【作者介绍】

李森祥(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

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

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

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2000年后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

1987年开始文字创作,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传世之鼓》 等,《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著有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短篇小说集《台阶》,中篇小说《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秤盘》、《毛心》、《十八里营房》、《秋晕》、《樟树潭记》,电视连续剧剧本《丰子恺》(合作)、《无名的功勋》(合作)、《钱塘人家》(合作)、《大潮烟雨》、《卧薪尝胆》、《天下粮仓》(均录制播出)等。

《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电视剧《卧薪尝胆》获第二届首尔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该剧剧本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发行。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9):老师厚道的父亲为了自己和家人不低人一等,立下宏愿,要建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含蓄地体现了父亲对生活有着更高的期盼和追求。

第一层(1-5):讲述父亲年轻时造了三级青石板台阶,青石板台阶承载了这个普通农家的平凡生活。

第二层(6-9):讲述父亲立志建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提升自家的地位。

第二部分(10-16):写父亲漫长的工作准备,经过多年的辛苦劳作,终于开始造屋了,突显了父亲吃苦耐劳、一心造屋的坚定意志。

第一层(10):概述父亲艰辛、漫长、执着的准备工作。

第二层(11-16):描述父亲在酷暑严寒中的辛苦劳作。

第三部分(17-25):父亲终于建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突显了父亲倾尽心力建造新屋的满足感、幸福感。

第一层(17):描述父亲建造新屋的过程。

第二层(18-20):描述父亲在霜冷露重的深秋早晨为造新台阶做准备。

第三层(21):描述父亲在热烈的鞭炮声中既高兴又尴尬的表现。

第四层(22-25):描述父亲将老屋的三块青石板撬来当新屋台阶的基石,终于建成九级水泥台阶。

第四部分(26-32):新屋落成,父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衰老了,身体垮了,精神支柱也没了,突显了父亲建九级台阶后的失落感。

第一层(26-27):讲述搬进新屋后,父亲坐在新台阶最高的一级上磕烟灰和与人打招呼却感觉不自在。

第二层(28):描述父亲挑水上台阶闪了腰。

第三层(29-32)讲述父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感慨自己衰老。

【句子分析】

1.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直接交代父亲对“我”家台阶的看法,却不解释,设下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对比说明当年父亲身强力壮,同时也与后文建造新屋时父亲托石板闪了腰形成对比。

3.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

“太可惜”说明父亲很节俭,也从侧面表明了家庭的贫困。

4.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凼(dàng)。

景物描写,写石板的粗糙,暗示当年“我”家经济状况差。

5.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对青石板的描写,表现了“我”对它的喜爱,暗含着“我”对父亲辛勤劳动的敬佩和感激。

6.再后来,又跳三级,啪!

三级台阶是“我”嬉戏的“乐园”。“我”连跳三级,说明了台阶之低,更突出了父亲对别人家高台阶的羡慕和向往。

7.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对父亲脚的细节描写,表现出父亲终年劳作的辛苦。

8.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

细节描写,“一盆泥浆”“一层沙”描写细腻,那“泥”和“沙”都是父亲辛苦劳作的见证,一个吃苦耐劳的父亲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9.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比喻,用“踩在棉花上”比喻父亲的感觉,写出父亲成年累月地辛苦劳作,一下子洗干净脚,反而不习惯、不踏实的心态。

10.“我们家的台阶低!”

独句成段,承上启下,突显了台阶在父亲心中的重要地位,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11.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表达了父亲不甘心低人一等,要造有高台阶的新屋,这是父亲埋藏在心底多年的愿望。

12.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照应开头,解释父亲为什么总说自家的台阶低。因为在乡人看来,台阶高,地位就高,这是父亲坚持造高台阶的动力所在,也为下文写父亲决定建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做铺垫。

13.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低眉顺眼”体现了父亲的老实厚道。“日夜盼着”说明了父亲要立于受人尊重之列的强烈愿望。

14.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一块砖”“一片瓦”“角票”是父亲准备的具体物品,写出了准备过程的漫长与不易,从中可看出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

15.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过烟瘾比喻成“磨刀”,表明吸烟就是父亲最好的休息。

16.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专注的目光”是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的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速度,争取早日建出游高台阶的新屋,像别人家一样气派。

17.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

详述父亲砍柴一天赚的钱,突出表现了父亲劳作的艰辛及收入的微薄,更加衬托出建新屋的不易。

18.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从侧面表现了父亲为建新屋而付出的艰辛劳动,同时也体现了父亲的执着精神。

19.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

“大半辈子”表明父亲准备之漫长,积累之艰难。

20.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

“总”“递”“送”透露出父亲的兴奋和喜悦。

21.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踏”字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和泥的动作和力度,从侧面表现了父亲造台阶时高涨的热情。

22.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浮”字写出了晨雾之浓,几不见人,侧面写出造屋之难。

23.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细致描写了父亲头上的露珠,既体现了父亲的辛苦,又表现了父亲充满活力的形象;既渲染了一种神奇的意境,又表达了对父亲无比热爱的感情。

24.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写黄泥的颜色和光泽,一方面是对父亲勤劳、不辞辛苦的赞誉,另一方面也烘托了父亲喜悦与期待的心情。

25.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

“呼”“啪”绘声,“红”绘色,渲染了造新台阶时喜庆的气氛。

26.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造新台阶是父亲一生的愿望,愿望将要实现了,他有点手足无措。胸挺不高,笑也尴尬,一个憨厚朴实的老农民形象跃然纸上。

27.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

“父亲老了”四个字意味深长,既表达了“我”内心的凄楚,又表现了“我”对父亲深沉的爱。

28.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细节描写,表现出父亲争强好胜、不服老的性格;也与上文父亲的力气大形成对比,说明父亲的确老了。

29.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凼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用旧三根烟枪,侧面写出三块青石板用的时间之久,也表现出造屋的准备时间之长。同时也照应第14段“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

30.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

与前文“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形成对比,可见新台阶的气派。

31.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动作描写,“按一按”“敲了敲”“踩了踩”,表现了父亲对新台阶的珍爱之情。

32.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对比,“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与“我”幼时在台阶上跳上跳下形成对比,表明有高台阶的新屋从准备到建成的时间之久。

33.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熬不住”表现出了父亲内心的激动与兴奋。“磕了一下”“猛然愣住”“憋住了不磕”,表现出父亲的谨慎、小心,表达了父亲对新台阶的珍爱之情。

34.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

“不自在”表现出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的谦卑。

35.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

父亲虽然渴望自己有地位,渴望被人尊重,但常年被忽视又使他形成了谦卑的心理,因此,父亲坐在上面不自在,一级级地往下挪。

36.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惨叫了一声”与后文“沉重的叫声”,都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扁担不堪重负的形态,暗示了父亲的年迈,他已经无力承担家庭的重担了。

37.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比喻,将父亲的脸比作青石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脸色的变化,暗示父亲腰伤的严重。

38.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父亲辛苦了一辈子,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就是生命,只有劳动才能有收获,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39.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的头发比作庄稼茬,既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又说明了父亲的年老,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爱。“灰白而失去了生机”烘托了父亲沮丧、失落的心情。

40.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父亲已意识到自己的衰老,但仍旧不愿意服老,揭示了父亲矛盾的心理。

41.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收束全文,与当年父亲体壮如牛形成对比,同时这句话表现了“我”对父亲的心疼和怜惜,为全文笼罩了一层凄凉、忧伤的色彩。

【内容梳理】

1.用一句话,简单地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了父亲用一辈子的时间来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故事。

2.读完了这篇文章,你觉得文中的“父亲”在你的心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勤劳、朴实、善良、执着、敦厚、吃苦耐劳、有志气,有理想、要强、谦卑、坚韧不拔。

3.请快速地阅读课文第8、9自然段,想想父亲为什么要花一生的时间来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从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按家乡风俗的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4.仔细阅读课文第10—15自然段,思考:父亲是如何造起了九级台阶的新屋,他做了哪些准备?(请认真思考,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

父亲做了漫长的准备: 捡砖、捡瓦、存角票、种田。砍柴、捡屋基卵石、编草鞋、挑谷子、踏黄泥。

5.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单,造台阶写得很详细?

由文章的中心决定,“台阶”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文章的文眼。台阶在当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又能表现父亲追求社会地位,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和勤劳、淳朴的性格,可突出文章的中心。

6.阅读小说高潮部分,新屋造好了,父亲又怎么样?

不对劲。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7.结尾部分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8.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了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是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9.“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10.说说文中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感情。

流露出对父亲的热爱,敬仰而又同情的感情。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

11.其实,我认为这篇课文是可以删除一部分的,大家认为是哪一部分?

老屋的三级青石板的描写。

12.你说这样写有必要吗?为什么?

有必要,因为都与后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都对后面的情节起对比或反衬的作用。

13.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

都是描写一个平凡而朴实的父亲;都是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

《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强烈地感受父爱。《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叙述父亲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实现了一辈子心愿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的感情。

【写作练笔】

通过赏析本文,请你说说你的人生理想?你将为之做哪些准备?

【写作参考】

1.以“台阶”为线索,组织情节。

2.“父亲”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3.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阅读扩展】

父亲

被风雨垒起的岁月

刻在父亲的额角上

深深地勾勒出智慧与人生

落花已去

父亲的风采不再依然

逝去的痕迹盖满了遍地枯叶

萋萋芳草早已销声匿迹

岁月

何故如此匆匆呢

记得那一个黄昏

父亲携着我的小手去看夕阳染

着红霞天空

好像父亲期望着我的一个梦想

我心虚地不敢直视父亲期盼的双眸

浩瀚的云彩

好像父亲对我的那深深的爱

我幸福的想哭了

年轻时的父亲总是对我说:

我是大树,你是小树

现在长大了的小树想对父亲说:

你永远是我的大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t202205100408062ca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