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中国古典文学的“哀““愁:愁云惨雾里的光辉”

中国古典文学的“哀““愁:愁云惨雾里的光辉”

读中国古典文学,无论诗词歌赋还是文学作品,总有一种阴郁忧愁挥之不去,尤其是爱情文学,多以悲剧为主。只有读"红楼梦",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悲喜似千幻"。读诗,有哀亡国恨。"问君能有几多愁,如春水长河向东流。"有伤感咏世无常。"物是人非,事未尽。欲语先流泪。"还有婚姻不幸的悲哀"和晚年在一起让我抱怨"......我总是困惑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哀和悲伤是否会增加我个性中的悲观和消极底色?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西方诗人莎士比亚曾写过“希望与绝望,喜悦与悲伤,欢笑与泪水,蜜语与哀叹,如后浪掀起前浪,此起彼伏”来表达世界的无常,最终会消亡和哀叹。中国古典文学对悲伤的考察也是如此。红楼梦"是"喧嚣,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不过是别人的嫁衣 "," 一生送一辈子,一念如浮尘 "," 对酒吟,人生几何,如朝露,往昔多苦",有点像佛法里的露水和电",但中国古典文学在看透人生真相后,表达的不是盲目沉浸在悲伤和消极中,而是一种难得可敬的超然态度,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有的人在哀我此生一刻后明白,以物看物,则物我无穷,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后,便在山间享受清风明月;有的人感慨是非成败转头空,还能江珠上白毛鱼柴,看惯了秋月春风。

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哀和悲哀,更大的是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之后,将对自身命运的关注提升到了对国家和他人命运的关注,在《离骚》中,屈原“喘不过气来掩泪,哀尽民生之苦”,在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时,投江自尽,唤醒人民的良知,这种悲哀的沉重,恐怕是这罗江之水难以承受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哀物如情花溅泪,恨离别鸟,在这样的悲哀下依然发出千家万户安然无恙,天下寒士俱欢颜!文学作品《红楼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但曹雪芹却用贾宝玉的一句话女儿是水做的血肉,男人是泥做的血肉,来表达自己对女性的敬重、爱护和同情。一个名门贵族的儿子为一个普通丫鬟的死而悲伤,并为她写了一首悼念诗。美貌幻灭下的积极进取思想何其珍贵! " "《水浒传》是低级人物反抗剥削统治而以失败告终的悲剧,但同样的,在悲剧之下,作者塑造了108位英雄,一个劫富济贫、伸张正义的传统文学形象,表达了对低级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同情,这样的悲哀才能如此悲悯。

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哀”和“悲哀”绝不是简单的文人伤春悲秋的悲哀之声,也不是逃离红尘、逃入空门的消极掩饰,而是敢于直面世事无常、最终消亡的伟大生死观,更是个人“悲哀”下的家国大义和人文情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t202204101218204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