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诗词 喝酒成仙,喝茶得道,一个想“得道成仙”的诗人:爱喝酒,还会武功

喝酒成仙,喝茶得道,一个想“得道成仙”的诗人:爱喝酒,还会武功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

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

据史料记载,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后期黄老道形成实体,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将“道”作为最高信仰。道教认为道可以修得,修炼的目的是得道成仙,最终目标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而唐朝的道士,大多是一些既要成仙、又要成名,既要长生不老、又要大济苍生,既要躲进深山,又要垂顾于圣上的复杂人物。而“诗仙”李白,正是这其中的一位代表。 李白受过道教的符箓,每以“谪仙”见称。

01

“五月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我国唐朝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在少年时代,就显示出其惊人的天赋和罕见的才华。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不仅诗写得好,而且多才多艺,骑射剑舞等都不在话下。

他是一位浪漫、放荡不羁、洒脱的大诗人。这些都在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来。而他的性格以及诗作的特点,其实都受到了道教的影响。

李白曾正式接受过道箓,是个真正的在册道士,也酷爱以谪仙人自居。

李白出生地在蜀地,正是神仙文化茂盛地方,所以也为他之后学道奠定基础。他在十五岁的时候,开始接受道家思想。“十五游神仙,仙游未尝歇。”的诗句便是讲的他学道的过程。

受道教的影响,李白的诗歌中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和奇异的夸张。常常是出语惊人、行文迭宕,其中一些诗篇还带有明显的游仙色彩,显然受道教的直接影响。

据《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中统计,李白所存的一千篇左右的诗文里,有一百多篇与神仙道教有关,释家题材的则有五十余篇。其余诗篇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豪放,都充分显示了道教文化的审美风格。

例如《梁甫吟》中先以“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闾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的仙路不通来隐喻仕途的受阻,后又以“磨牙竞人肉,虞不折生草茎”的神话传说来影射现实的黑暗。

再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借梦游的方式写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群仙起舞的景象,并以仙界的美好来反衬世俗的龌龊等等。

李白在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上也是一派道家的洒脱、道教的狂放。

道教其实是一种珍视个体生命并渴望现世快乐的宗教。因此,道教没有空、幻、寂、灭的禁欲色彩,而是充满了喝酒谈玄、散发弄舟、长生不老、成仙成神的享乐主义思想。

而李白便是充分发扬了道教的这种思想。

他喜欢游山玩水,也跟道教有关。李白自己都说过“五月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所以他游历的原因,也是因为“寻仙”。

他也是在“寻仙”的过程中,写下了大量的佳作。

02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李白喜欢喝酒,经常是杯不离手,而他大量的诗篇也是在饮酒之时写出来的。

唐代诗人杜甫就在他的《饮中八仙歌》中这样说过:“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对酒那是情有独钟的。

《将进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醉酒是李白最大的人生乐趣。他觉得“人间无此乐,此乐世中稀”。

他甚至认为饮酒取乐比自己的个人名声还要来得重要,“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不管是他开心的时候,还是失意的时候;有钱,还是没钱的时候;朋友相聚,又或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等等,他都一样开怀畅饮。

他可以“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还可以“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又或是“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更甚至“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

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

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如果没有酒,李白还可能是那个狂放不羁的“诗仙”吗?

李白的诗作之所以能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离不开酒的,而他浪漫主义诗人气质,以及豪放飘逸的诗风,还是跟喝酒息息相关的。

酒让李白的身心获得了足够的自由,催生了他自在无碍的想象力,刺激了他的创作灵感,诗作中还散发出无与伦比的浪漫豪气。

因此,他也赢得了“酒仙”的美誉。

03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不光会写诗,喜欢游山“寻仙”,爱喝酒,而且他还会剑术,且十分了得。

传闻,李白是一个绝世高手,他的剑术被认为是唐朝第二。

李白的诗作《侠客行》中就留下了经典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千古绝句。

是不是想到了原来那个也叫“李白”的游戏人物跟历史上的李白,还是有些贴近的?

确实如此,李白并不像一般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墨客,他的武功还是挺厉害的。

比如说在骑射功夫方面,他就能做到“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又比如说剑术方面,那就更厉害了,这就是他的“大招”。

“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低卿相”,“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这些都表明李白是学过剑术的,且是有真本事的。

而在李白的诗文中,也描述了其精深的剑法,如《结客少年场行》里的“由来万夫勇,挟此英雄风”;在《少年子》里他更是“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古风》中“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不仅是李白自己在诗中,把他的骑射剑法样样精湛且快意恩仇的豪侠形象,全都描绘出来。而且还有旁人作证,例如盛唐诗人崔宗就写过“超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这样的诗句称赞李白的剑术。

而李白的追随者魏颢,也生动描述过李白的武力,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

由此可见,李白的剑术确实不是一般的厉害。

而据《翰林学士李公墓》中记载,李白的剑法,师承“唐代三绝”之一的裴旻。

裴旻,唐开元间人。曾镇守北平郡(治今河北卢龙),曾先后参与对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战事,据记载官至“左金吾大将军”。

唐文宗时,称吴道子的画、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三绝”。

世人称他为“剑圣”。他的剑圣名号也是唐朝皇帝御笔亲封的。

《独异志》中就曾这样形容过裴旻的剑术:“他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剑透空而入。”可见其剑术确实一绝。

师父都这样厉害了,李白的剑术肯定也不会差。

其实,在唐代,像李白这样既能写诗,还有武功的人,也不是只他一人而已。

比如说与李白齐名的“诗圣””杜甫,也是同样的文武双全。有诗句为证:“骑胡马,挟长弓,箭不虚发”,“长鈚逐狡兔,突羽当满月”。

在唐代,除了李白和杜甫,其实还有不少诗人都“尚武”。因为那时候,民风比较开放,大唐民众中出现了“尚武风”,骑射在生活中都是常见现象。

而且在这些诗人眼里,除了风花雪月,还有愿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

语录网网友观点:李白诗剑双绝,肆意狂放。

没有那种性格还真做不出那种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s20220608091008b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