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称申报班主任育人材料一份“班里有个许三多”

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称申报班主任育人材料一份“班里有个许三多”

看完他的周记,我责怪自己的孤陋寡闻,竟然对社会关注的热点一无所知,于是急忙找来《士兵突击》的光盘"恶补"一番。

许三多,一个憨憨傻傻、反应迟钝、表现笨拙的"乡下娃",凭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竟成长为一代"兵王"!我被感动,也被震撼着,不只因为许三多,还因为我那个想成为"许三多"的学生!

回想从高一到现在,他每次数学、英语都在20多分徘徊,语文也常常不及格。

我也曾想办法帮助他——给他讲数学题,讲了N遍,他终于说会了,可一做题,又是什么都不清楚;让他背古诗,好容易吭吭哧哧地背下来了,可一写又会"制造"出许多错别字。

她妈妈也常对我说:"就让他凑合着上吧!"于是,我在他的"愚钝"面前主动投降,时间一长,竟忽略了他的存在——只要不惹事生非,成绩差就差吧!

现在,面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的心声,我惭愧了。

许三多"傻",可他遇到了比他更"傻"的史班长。

史班长说:"进了七连的门就永远是七连的兵……"他对因懦弱,笨拙而被所有的人看不起的新兵许三多始终不嫌弃、不放弃,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导,始终用赏识的目光关注着他的点滴进步,一次又一次真诚地鼓励,甚至不惜用自己的前途来唤醒许三多的自信和进取心。

从这一点来说,身为许三多这名"后进生"的"老师",他达到了无所求的境界。

"博大的宽容,单纯地付出,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对待所谓的"差生" 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硬是让他脱胎换骨。

可我呢?我为什么就不能帮一帮这个渴望进步的学生呢?

第二天,我便给他找了一个数学好的同学做同桌,每天负责给他讲解一道数学题。

每天中午,我都会让他去办公室默写一首古诗,错了就重来,对了就在班里表扬他。

我还找来英语水平和他差不多的两个同学,让他们组成"英语背诵"小组,天天进行英语单词听写比赛,每次10个单词。

一周下来,谁胜利次数多,就给谁奖励,结果他天天胜出。

周末,当他捧回了上中学以来的第一张奖状时,脸上露出了憨憨甜甜的笑!与优秀学生相比,这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我分明已看到了他前进的脚步。

一切刚刚开始,他正努力行走在进步的路上!

我期待着,他自己的"不抛弃,不放弃"和我的"不抛弃,不放弃"会创造出一个教育的奇迹!史班长曾对许三多说:"人总是要分开的,还会越分越远。可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从天南到海北,就是一抬腿的距离。"我也想对他也是对自己说:只要走,就没有追不到的目标!

心灵感悟:通过班里"许三多"的转变,我对《士兵突击》这部热播剧有了进一步的深刻体会,它让我们看到:没有史今的宽容和赏识,就没有许三多自信做人的基础;"博大和宽容,单纯地付出,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是我从他身上体会到的,对待所谓"差生"应有的态度。

没有高城张扬的个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就没有藏龙卧虎、催人奋进的钢七连这个大环境,也就没有催生许三多勤奋训练和快速成长的氛围;有位名家曾说过:"教师需要个性,有个性的教师才能真正教育好人。

"我对此感同身受,个性是教师个人魅力的集中展示。

没有袁朗的因材施教、高标准严要求,就不可能打造出许三多"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的过硬素质;对于优秀士兵的认定,除了成绩,他更珍视人的品质,这不正是为人师者应该追求的境界吗?是他们一次又一次打动许三多的心,帮他克服懦弱,树立自信,拒绝平庸,超越自我,真正寻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

三人虽各具特点,但"积极进取、素质过硬"的特质却是共通的。

许三多和班长史今

固然热播电视剧《士兵突袭》意气飞扬的军旅生涯,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固然是我喜欢它的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教师学习的东西,从几位军队干部的身上,我看到了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

学校现实生活中的"许三多"有的是,作为教师,我们真的应该向剧中的班长——史今学习,对每一个学生都不放弃,况且每一个学生都是他们家长的希望。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也都相信自己的孩子能成功。

正是家长们有着"永不放弃"的想法,对自己的孩子采取各种方法、手段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成才。

我们教师也都有孩子,也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大的希望,不管孩子再有不对,你总会想方设法去教育他,帮他改正错误。

许三多能成才是他幸运的遇到了班长"史今",现实生活中的"许三多"能不能都很幸运的遇上一位像"史今"那样的老师呢?我觉得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是"史今",并且会比他做得更好。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在许三多成才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借鉴:其坚定、忍耐的磨砺精神,教育学生与自身命运抗争,与集体融洽和谐,相信自己一定能百炼成钢,从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设身处地的为现实生活中的"许三多"着想,不歧视和打击"差生",因此也就赢得了"差生"的信任和拥戴。

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就乐意接受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s202206051620213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