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如今石库门楼房及组成的弄堂已经成为最能代表上海文化的符号。
确实,160多年来,石库门是伴随上海都市化进程而步入上海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民居建筑。
在上海还没有一种建筑像石库门楼房那样,曾经遍布上海的大小马路,由石库门楼弄堂形成的街道更是不计其数,石库门楼房以其无可争辩的规模和体量成为几代上海人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图腾。
从某种意义上讲,“海派文化”就是“石库门文化”。
石库门效果图
石库门鸟瞰图
著名上海作家王安忆在她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中,对上海的石库门弄堂风情作了纵横恣肆、有声有色的描述,读来令人感慨感叹想往。
而经香港瑞安集团悉心打造的“新天地”商业街,更是以石库门弄堂为背景,修旧如旧,从整体到细节,艺术地强化了石库门建筑元素,使外国人觉得有“中国味”,而中国人又觉得有“时尚感”,一时成为中外嘉宾趋之若鹜的怀旧的领地,直至成为上海的一个“旅游品牌项目”。
石库门效果图
摄于2019年9月
摄于2019年9月
然而上海只有一个“新天地”,新天地的成功不可复制。众多的石库门楼房和弄堂还是在一片片开发声中减少、消失……因此,我曾经想过,既然石库门楼房那么好,为什么不重新造一批石库门楼房呢?将视为上海文化“肌理”的石库门楼房保存流传下去呢?没想到,还真有人这样做呢!
摄于2012年10月
2012年10月,在上海的外环线旁,富长路与水产西路口,一个以“公元1860”命名的别墅区诞生了。这是一个既传承石库门文化又具有现代精神的完整的“石库门里弄现代社区”。它不仅具有观赏和收藏功能,更具有生活和文化功能,成为石库门得以“活生生”传承的重要示范基地。
这是绿地集团精心打造的一个品牌项目。据说,当时很多老专家看了设计方案之后“热泪盈眶”。他们说:这是他们一生的梦想,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也是不可复制与超越的文化奇迹。
摄于2012年10月
当时我就进入到这个接近完工,正在装修,却还没有居民入住的石库门弄堂,我像一个“陶金者”那般兴奋和雀跃,我就是喜欢这种如入“无人之境”的感觉,空气在静谧中颤动,思绪可以不受阻碍地延伸到任何一个角落,可以听见自己血脉的博动。
摄于2012年10月
摄于2012年10月
摄于2012年10月
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似曾相识的石库门楼房,联列式、过街楼、总弄、支弄、雕花门楣窗框、铜环乌漆大门,天井、客厅、厢房、前楼、后楼、灶坡间、亭子间、晒台楼……耳熟能详的建筑语汇,分明是穿越百年沧桑的符号,却又全被赋予崭新的外观。
阳光下,陶红色的屋面瓦、手工打磨的清水红砖墙、以整块石材砌成的门箍……无不透露出一股高雅奢华的新亮感,每一条纹理是那么清新和清晰。
于是,我绕有兴致地沿着一条条弄堂徜徉起来。
摄于2019年9月
摄于2012年10月
摄于2012年10月
摄于2012年10月
今夕何夕?四明里还是淮海坊仰或是建业里?我有一时的眩惑。哦,这是绝处逢生的石库门,这是上海“新版”的石库门,这里是石库门的“新天地”。
摄于2019年9月
摄于2019年9月
我看了两种格局的样板房,一种是单开间的三层楼石库门,另一种是双开间的三层楼石库门。样板房的装修和布置总是有些大同小异,显得有些奢侈豪华。楼上楼下大大小小房间有四、五间之多,如果一家人居住,真的很是宽畅,这就回复到最初石库门的居住生态。独门独户,关起来门来成一统,七十二家房客的现象不复再现。
摄于2019年9月
其实,“公元1860”从本质上说是一个高档的联排式别墅小区,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我的想象和观赏。我又深入到一些还未装修的“毛坯房”内探视。我喜欢的是内部的格局。虽说内部结构与市区的老石库门楼房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天井、客厅、厢房、镂空阳台、亭子间、晒台……这些石库门楼房特有的元素俱全。
摄于2019年9月
当我推开小门,走进二楼亭子间上不大的晒台时,触目所及的就是一条弄堂、对面人家的大门、天井、厢房和左右人家的晒台,这就让我想起电影《鸟鸦与麻雀》中一群孩子在晒台上唱歌游戏的情景,我顿时就醒悟到,将来主人家到晒台上观景或是洗晒什么的时候,一定会与左邻右舍碰面,而人与人有了自然接触的平台空间,就会有交流……这就改变了如今公寓式的楼房里老死不相往来的现状,而这一点恰恰就是昔日石库门弄堂吸引人的“奥秘”:狭窄的弄堂、逼仄的空间,左邻右舍,前门后门,家长里短,飞短流长,人与人近距离的自然接触,才孕育出独特的社会风情和人情世故,构筑了“海派文化”的景观。
摄于2012年10月
摄于2019年9月
2019年9月的一个阳光明媚、金风送爽的下午,我又来到“公元1860”石库门别墅区。
这里的房屋已经基本住满了居民。
漫步在“步升里”、“建仁里”、“集贤里”、“兴业里”、“永嘉里”、“泰安里”6个以老上海石库门里坊命名的片区里,在宽度为6米和4.5米的主弄与支弄之间穿梭,发现这里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上海石库门弄堂的风情,能听见亭子间、灶披间里传来的音乐声、说话声和飘香的鸡汤味……一间间房屋毗邻,缩小了邻里间尺度空间,让居民出门入门又能“抬头不见低头见”。
摄于2019年9月
摄于2019年9月
摄于2019年9月
但漫步在这片石库门楼群之间,不见往旧日石库门弄堂的那种嘈杂和热闹的氛围,没有孩童穿梭小巷嬉戏,没有老人晒太阳拉家常,没有小商贩奔走赚吆喝……就好像少了些许烟火气。也许地处郊外,也许是平常下午时分,整个小区内人影稀少、寂静安谧,呈现的仍然是当今高档别墅小区的情调和氛围。
摄于2019年9月
摄于2019年9月
摄于2019年9月
是的,过去的时光不会再来,历史从来也不会简单的重复。
也许类似“公元1860”这样复制传统元素建新如旧的项目,尚属个案探索,能否在现代生活观念下恢复以往的上海里弄文化还有待时光的验证。
但是有这样一个“复活”的石库门小区,至少能让不眷恋石库门文化的人真实体验石库门弄堂的具体文化元素和氛围,这不也一种保留和传承石库门文化的方法吗?
语录网网友观点:石库门某号上下整套房,当时也要几根金条才能买下的。
工厂里的拿摩温,洋行里的职员买得起,城隍庙一带做小生意的一辈子也赚不到那么多。
所言极是!
以前上海的住房是按经济收入论的。
现在上海的石库门是越来越少了。
作为上海的文化符号,真应该好好地保存!
五六十年以后又是保护建筑了。
石库门建筑的历史传承!
谢谢,现在头条为此文配音频了,还能听!
可惜又错了一字漏了一字。
特别是最后:能让不少眷恋石库门文化的人……居少了个"少字",变成:不眷恋石库门文化的人……唉失之亳里,差之千里!
石库门是老上海的象征要保护,不要随意拆迁。
老旧小区才需要拆迁,貌似石库门,实是豪宅区。
石库门文化无处寻找。
是的,有石库门弄堂之型,无石库门弄堂之实。
不过,有型也比没型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