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影视圈一直都有个怪现象:好片子能火,烂片也能“火”。就像前不久因“技术性”原因被官方下架的《八月未央》,虽口碑惨淡,但却频繁冲上热搜榜,究其本质还是在于片子本身所引发的争议性,走出电影院的观众一致认为:曾经的疼痛文学早已不再“青春”了。
作为一代人的记忆,青春疼痛文学也曾大火,但近几年却不怎么“吃香”,扑街的情况比比皆是,根据此类题材改编的《八月未央》也“难逃一劫”。
有人感叹:难道青春疼痛文学的“中年危机”真的来了?作为与韩寒、郭敬明并驾齐驱的青春疼痛文学代表作家张悦然认为:在名利面前,更要保持文学的纯粹性!而关于未来文学创作又该何去何从的相关问题,张悦然在《舍得智慧讲堂》中作出了一一解答!
适时调整,竖起文学创作的标杆
初读张悦然的作品,总会有一种年少时难以脱口而出的苦涩,因为她的文学里见证了太多人的青春。谁的青春没有迷茫过?但时光已经迈入了2021年,在这个“后浪”风起云涌的时代,文字里的青春早已显得不再锋芒,不少创作者开始寻觅新航线。
身为与张悦然同一时期的青春疼痛文学创作鼻祖,郭敬明、韩寒开始涉足电影领域,名声大噪。
与此同时,在文学创作这条路上顺风顺水的张悦然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开辟文学创作的新道路。
她说:“我心里有一个文学的标准。
”如果按部就班,自然就意味着名利双收,但对于张悦然来说,这条看似光明的道路实际上与她内心的文学标杆是背道而驰的。
认清自我,从心出发,她审时度势,作出适时调整。
选择的背后,是一条新道路上的冒险,张悦然不惧未来,迎难而上:“我在向我心目中的文学标准去靠拢,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我自己也会特别的愉快。”她坚持创作自己心中认为好的作品,跳出名利的光环,跳出曾经青春文学的读者群。
而从爆红的青春畅销小说作家向新道路转变的张悦然也曾一度沉寂,甚至有人质疑她的才华只是昙花一现,但新火花的产生毕竟意味着沉淀与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张悦然清醒着并愉悦着,她用作品诠释了自己的成长,她用改变见证了一代文学的革新。
关注现实,给予创作丰满的灵魂
没有人会在时代的冲刷里一成不变,破茧成蝶的张悦然携着丰满的创作灵魂归来,她笔下的文字不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融入越来越多的社会性,她说:“小说家需要足够的了解现实。”
经历了时光打磨后的张悦然笔触更加锋利,《茧》作为她成长后的第一部作品,曾被读者质疑“风格不够张悦然”,但对于张悦然本人来说这是她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我觉得这是一个作家可能产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变化,我觉得是一个作家的精神上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转变。
”在作品里隐喻的融入现实性的思考,她的创作更成熟,内容更丰满。
告别了曾经架空时代的想象,张悦然随后的作品愈发成熟:“我是真的会关注周围的现实,我是真的会有自己对它们的态度,我有自己想要对它们说的话。
”经历了十年的成长,跳出文学创作舒适圈的张悦然更加脚踏实地,她将这些年来的收获回馈到文学创作中去。
在她的心中,每个人的成功都不一样,保持对文学的敬畏之心,学会用文字与读者交流才会引发共鸣感。
在一番成长与转变之后,当我们再次从文学作品中与张悦然重逢时,她的文字告诉我们:抛开名利,要对文学保持敬畏之心,学会感恩,更要保持文学创作的纯粹性。
而今天,青春疼痛文学已经随着一代人的青春成为遥远的记忆,回忆永远都是美好的,但还是要向前看齐,不断去选择、去革新,才不会被时代的灰尘蒙住。
青春纵然会远去,但只有努力成长才能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青春疼痛文学是一代人的记忆,在你的脑海中,是否也有那么几部印象深刻的作品?快来和大家说一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