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怕后生笑文言文阅读答案?
①
原文]欧公晚年,尝自窜写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注释]尝:表示频度,相当於”常“、”经常“。(《汉语大字典》第一版1529页繁体“尝”条。)
[译文]欧阳修晚年,经常修改自己平生所写的文章,用心思索很是辛苦。他的夫人劝他休息说:何必自己给自己找苦吃呢,难道你还怕先生(指老师)么?欧阳修笑着说:不怕先生责怪,但是怕后生(年轻人)笑话啊!
②
怕后生笑
欧公①晚年,尝自窜定②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③,却怕后生笑。”
(选自《宋人轶事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释)
①欧公:指欧阳修。
②窜定:刪正、改定。
③嗔:怒,生气。
【小题1】“晚年”的意思是()
A.傍晚的时候 B.年末的时候 C.年老的时候
【小题2】本文写欧阳修晚年做的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自苦如此”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自苦如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答案:
小题1:C
小题2:删改自己一生所写的文章
小题3:这样自讨苦吃 怕年轻人笑话
小题4:欧阳修是一位谦虚谨慎、严谨务实的人。
二、既罹窜逐涉履蛮瘴的意思?
意思就是:柳宗元既遭遇贬逐,又经历蛮荒之地瘴厉之苦。
出自《旧唐书·柳宗元传》: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埋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译文: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既遭遇贬逐,又经历蛮荒之地瘴厉之苦,身处崎岖道路阻塞的环境,内心积聚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成文章。他写了十多篇骚体文,读过的人都为之凄婉感伤。
遭遇灾难之后到处逃窜,最后流落到充满瘴气的南方荒蛮之地
三、我是一名高三生请问:文言文中表示贬官的字眼有?
文言文中表示贬官的字眼有: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如①《三国志·诸葛亮传》: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②《新唐书·柳宗元传》:贬邵州剌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③《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
2.窜:放逐、贬官。如韩愈《进学解》:暂为御使,遂窜南夷。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梁启超《谭嗣同传》:既而胡即放宁夏道。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师序》: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新唐书·裴延龄传》: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 (张)滂等官。
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如①《晋书卷二十八》: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②《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何间相。③《晋书卷二十八》: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后汉书·明帝纪》: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9.黜、绌:废掉官职。如①《国语·晋语一》:(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②《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③高启《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10.免:罢免官职。如《史记·吕后本纪》:王陵遂病免归。
11.夺:削去,罢免。如高启《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四、翻译文言文捕鼠说?
一旦猝遇,鼠愕然以窜,而猫若未之见者。
译:(老鼠)一旦突然遇到(猫),老鼠会惊惶失措的逃窜,但是猫就好象没看见(老鼠), 和今以人食食猫而复玩之,其得鼠也不亦难哉。
这和现在(人们)用人吃的东西喂猫,然后再玩弄(猫),让它再抓老鼠不也就成了难事了吗?
这是2段了吧,逐字翻译有点难度,很难精确,尽量
一旦猝遇,鼠愕然以窜,而猫若未之见者
一旦突然遇见(猫),老鼠就吓得逃窜,但猫却好像没看见一般
和今以人食食猫而复玩之,其得鼠也不亦难哉
现在以人的食物喂猫又(把它们拿来)赏玩,让猫去抓老鼠就难了
五、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翻译?
翻译: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
语出自唐代王勃之《滕王阁序》:
原文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译文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
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
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
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
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
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滕王阁序》赏析:
写景、抒情自然融合。
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
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
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
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就坐落在这片吞吐万象的江南大地上。
接着,作者的笔由远及近,由外景转而描绘内景。
“层台耸翠,卜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桂殿兰宫”、“绣问”、“雏登”。
“遥岑甫畅,逸兴遗飞”,王勃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一个“路出名区”的“童子”,“幸承恩于伟饯”,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
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
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
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情由景生,写景是为着抒情、景、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
浑然天成,恰似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自然流畅。
对比铺叙,色彩鲜明。
作者无论是状绘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人物的遭际情绪,都能洋洋洒洒。
展转生发,极成功地运用了铺叙宣染的方法。
譬如在说明洪州的“人杰地灵”时。
一气铺排了十四句,从历史人物到现实人物、从文臣到武将,不厌其多;写登临滕王阁远望的景象,则沙洲岛屿、山岭原野、河泽舟舸、宫殿屋舍、眼底之物,一一叙来,不一而足。
而这种铺叙,又是在对比之中进行的。
这就使文章一波三折,跳跃起伏,回环往复。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弦管、纤歌、美酒、佳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四美具,二难并”,这是盛况空前的宴会。
相形之下,“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天才沦落,迷茫落拓,又是何等的悲凉。
这是人物境遇上的对比。
文中还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是地域上的对比;“逸兴遗飞”与“兴尽悲来”,是情绪上的对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是怀才不遇和喜逢知己的对比。
这种色彩强烈的映衬对比,在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忧,烘托文章的主旨中心方面,能产生相反相成、鲜明晓畅的艺术效果。
对偶工美,用典恰切。
全篇中除了“磋乎”、“鸣乎”、“所赖”、“云尔”等叹词、语助词与“勃”的自我称谓外,大部分都是四字一语和六字一语的对偶句。
这中间有的是单句对,如“云消雨弄,彩彻区明”、“,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是复句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还有的是本句对,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中,“襟三江”与“带五湖”对,“控蛮荆”与“引瓯越”对。
再如“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龙光”、“牛斗”等也都是本句对。
这种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文中多次出现的典故。
且都用得恰当贴切,非但没有冗赘晦涩之感,还使文章显得富丽典雅,委婉曲折.情意真切。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这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为沛王府修撰而受排斥打击和因作文而被高宗逐出的遭遇,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且无金刚怒目之嫌。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两个典故是隐喻目己不畏险阻、壮心不已的坚强信念。
“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悫意之长风”等典故.则隐喻自己“长风破浪”的浩气和积极进取的决心。
化静为动,以物拟人。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客观静止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这是的又一特点。
作者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飞阁流丹”、“层台耸翠”,只因了“飞”、“流”、“耸”诸字,巍峨的楼阁便腾飞起来,殷殷的丹青竟汩汩流淌,层叠亭台上的翠色也高高耸出.静物变成了动物,确有画龙点睛之妙。
而洪州古城,也只因“漂”、“带”、“控”、“引”,变成了一位裁“三江”为衣襟,摘“五湖”作衣带,近则制“蛮荆”,远则接“瓯越”的巨人。
至于如“星驰”般的“俊采”。
“如云”的“胜友”,更是灵动活现,气韵不凡。
六、窜梁鸿于海曲典故?
东汉文学家梁鸿幼年丧父。
东汉初年,梁鸿入太学受业,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但一生怀才不遇。
学成后梁鸿被分配到上林苑养猪。
一次,梁鸿不小心烧毁了人家部分财物,欲以猪作价抵偿。
那家主人为人刻薄,以为赔少了,便让他做护院,梁鸿克尽职守。
几位邻居看不下去,一起责备。
主人便要将猪归还给他,梁鸿拒辞不受,也不再当猪倌,径回老家平陵去了。
汉章帝时,梁鸿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经过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对王室多有抱怨,对百姓多有同情,这首诗被章帝知道了,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鸿。梁鸿闻讯后改名换姓,携妻儿逃到了渤海边上居住。章帝的派出的人追到了齐鲁,梁鸿见只得携妻子和一个儿子南逃。梁鸿夫妇逃至吴地后,在富商门下做雇工。
后代文人常引“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来抒发自己一生襟怀未曾开的抱怨。
出处:梁鸿之典见于《后汉书》。
2、梁鸿,东汉人。
3、曾隐居山中。
4、他有一次路过京师时,写过一首对现实有所批评的诗。
5、皇帝听后,深为不满,派人找他。
6、他于是改变姓名,和妻子逃到齐鲁间,后来又逃到吴地。
7、 生平事迹:梁鸿的字叫伯鸾,是扶风平陵县人。
8、父亲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
9、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埋了。
10、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
11、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
12、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受灾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部拿来做赔偿。
13、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
14、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做工来抵。
15、”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们做杂务,早早晚晚从不懈怠。
16、那家邻居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怪那家主人,并称赞梁鸿忠厚老实。
17、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觉得他很特别,把猪全部还给梁鸿。
18、梁鸿不接受,离开返回自己家乡。
19、 寓义是指在贤明君主的统治下,贤能之士也会难免遭遇不幸。
③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出自王勃《滕王阁序》
源自《后汉书·梁鸿传》
意为梁鸿逃到齐鲁之地,
他所处的难道不是政治开明的时代吗
王勃以此感叹自己一生襟怀未开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生卒年不详,东汉文学家。见《后汉书·梁鸿传》《后汉书·逸民列传》。存世作品只有收录于《后汉书》本传里的三首诗,即《五噫歌》、《适吴诗》和《思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