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什么意思了?儒家的说法是指名分不正或者名实不符,就是不合理的事,一定不会成功。
而“名不正言不顺”后则应该加上“行无果”,合起来就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行无果”。
也许屏幕前的诸位要问了,这古代儒家思想的“名不正则言不顺”,放在古代有什么影响了?对于现代生活中又有何种意义了?
我们先来看一个成语——吊民伐罪,吊:慰问的意思,伐:讨伐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孟子·滕文公下》:“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各位在看一些古代小说和演义的时候,一定看过这样的剧情,就是“甲方”要去攻打“乙方”,那么“甲方”在出兵之前首先要做的是要写一封檄文,历数“乙方”的过错和罪恶,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是“正义之师”,是师出有名。
并借着檄文之名号召四方“有识之士”一起讨伐对方,而且檄文的内容还能给对方心里添堵,一定程度上还存有激怒对方的意思。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檄文如汉魏时期陈琳代袁绍写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为方便大家理解,我选择其中一个段落,让诸位一起品鉴。
《为袁绍檄豫州文》原文段落: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做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慓狡锋协,好乱乐祸。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司空曹操,他的祖父是宦官曹腾,曾与左悺、徐璜等人恃宠作孽,横行霸道,残害百姓。他父亲曹嵩,从外人讨要来孩子自己带养,用不义之财来买官职,用车子装着黄金珠玉送给那些掌权者,以至能窃居高位。曹操是属于宦官家的人遗留下来的丑类,本来就没有好的品德,轻浮锐躁,好生祸端。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原文,据说曹操本人倒是挺欣赏这篇檄文的,就是觉得陈琳把他祖上也骂在里面有些太过分。
网上著名的“曹操盖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名正言顺”在现代生活里也有着极其实用的地方,比如说在现代职场,公司高层有消息透露某人即将升职,但是还没有正式任命或者有书面文件传达,而被升职者听闻消息后沾沾自喜,以尚未正式升职之身,行升职之权,谋升职之利,那么轻则被公司高层及同事所不喜,重则被取消任命也未可知。
又比如说公司有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都有直接领导,那么非该部门的领导插手该部门的相关事物和人就属于“名不正言不顺”,哪怕身为领导,但无统管权责,那么该部门员工可以一概无视该领导的任意命令,且无需为此担责。
而在人际交往中,有亲朋好友发生激烈的争吵,而我们身为关系近亲之人为什么不能上去劝解了?就是因为“名不正言不顺”,别人的“家务事”或者“私事”,你凭什么去劝解?
所以做人做事当名正言顺,其所作所为才会有成果。
语录网网友观点:名不正则言不顺,古人很会为自己的行动找借口啊,名正言顺才有路人缘,起码能得到舆论上的支持,个人理解,古人的智慧,随便一条放在现在都是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