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乡镇小学校园
上林县白圩中心学校,我的母校,她陪伴我小学、初中八年读书学习的时光。
学校坐落在白圩镇街上北面,整个校园面积约90亩,其中宽约200米、长约300米。
学校前面是张屋街、新民街、拜堂街、鱼塘、菜园、百货公司经理部。
东面是周村、岭坡地。
北面是镇粮所。
西面是镇运输社,水田菜地。
校园四周种着大叶桉树、凤凰树,花园小径道路种植着竹子、冬青、株槿花、栀子鸡冠花、夜来香。
学校前面有一条乡村公路穿过,整个校园掩映在树林里。
校园前面操场,高高的旗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学校大门,两颗高大的凤凰树,听说是五十年代学生种植,每年五、六月花开,六一节金灿灿的凤凰花最鲜艳,同学们叫它六一花。
进入校门,两幅深蓝色宋体大字标语映入眼帘:——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学校分为高级部和初级部。正中是学校礼堂,宣传板报,学习园地,拾金不昧—失物招领箱。走廊一边是图书馆和阅览室,教学用具实验室,高年级学生宿舍区。另一边是教务处,老师备课的地方。
俺那乡村旮旯学校,教室、宿舍等建筑物全部是土墙砖瓦平房,教室是闶阆(大木条横梁)屋,宽阔明亮,遇刮风大雨时,有可能会漏雨。
校园西区是高级部(五、六年级),三排六栋教室,教室前面大草坪,学校舞台,公社曾在这里召开欢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千人大会。邻近是学生饭堂,鱼塘、竹林、菜地,前面一排教工宿舍环绕着。
校园东区是初级部(一至四年级),三排九栋教室,教室前面是操场,乒乓球台和炮楼(初级部教务处,其实是一栋二层半的土墙建筑物,可能是民国时代旧炮楼),花间草地,前面一排教工宿舍环绕。
校园围墙外面一个足球场大的草坪,是初小部学生课外活动的场所。
靠近岭坡围墙是学校战壕,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每逢拉响警报,全体师生直奔树林小道,躲进防空洞。
校园门前是乡村公路,对面是体操广场,篮球场,跑道体育场,还有学校的一口大鱼塘,也是整个校园的防洪排涝区。
教室后面是大片菜地和丛林荒地。菜地是高级部各班级的菜园,平时种菜供应学校饭堂,高级部乡下学生食宿在学校,自带大米,蔬菜是各班级自己种植,自给自足。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从小养成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的习惯。
丛林荒地生长着大叶桉树、苦楝树、相思树和一些未名乔木。这片丛林荒地,有湿地、池塘,草丛中生长着五色花、蕨类植物和一些藤蔓灌木,还有几处老龙甲(穿山甲)窝,微风细雨,那地方阴森森的,有些怕人。晴天,灌木丛林吱喳蝉鸣;雨天,草丛湿地,蛤蟆蛙声一片。遇到好天气,课外活动,会有学生到丛林中去做军演游戏。
上学前,妈妈手工一针一线,为我缝制蓝色染布小书包。我记得,开学前一天下午,父亲戴一顶竹帽子,大手牵着小手,来到学校注册入学,学杂费和书费共2.50元,《语文》《算术》课本,书的香味一直萦绕在我的嗅觉之中。1964年9月1日,我背起妈妈缝制的小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堂。
开学了,开学了,学校门前国旗飘!穿新衫,戴新帽,高高兴兴上学校。见到老师敬个礼,见到同学问一声好,大家嘻嘻笑,高高兴兴上学校。
那一年,我们学校,小学一年级招收两个班,我表哥与我同年,他分在22班,我在23班(学校成立以来,累计招生班级数量)。
我们班班主任姓卢,女老师,全班有50多名同学,每张课桌坐两个同学,由于招生人数超过课桌坐位,有些课桌安排坐三个同学。
记得第一册《语文》课本,没有一个汉字,全部教汉语拼音字母。
每天早晨从《社会主义好》的歌声,到大声朗读汉语拼音bpmf、dtnl、gkh,jqx、csz、chshzh,学习十分带劲。
童年记忆,时光荏苒。小学的课文可有趣了,比如:大哥当兵在边疆,寄回一张像。每天站岗在海防,肩挂红领章,紧握冲锋枪。我也挺起胸,握着小木枪,学着哥哥那模样。我问妹妹说,看我像不像?妹妹摇摇头,连连说不像。个子没有大哥高,枪也没有大哥的亮!我对妹妹说:等我长大了,准跟哥哥一个样。
一些哲理性的课文,如《铁杵磨成针》《小猫钓鱼》教育学生学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做事情遇到困难,培养坚持不动摇的意志,在实践中锻炼坚忍不拔的精神。《樱桃好吃树难栽》《蟋蟀与蚂蚁》说明一个道理——不劳动者不得食,幸福不会从天降,教导我们从小热爱劳动,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的哲理。
记忆中,小学有一篇弘扬正气,惩恶扬善的课文《仙鹤》,印象深刻。
课文这样描述:从前,有位画家,在乡村祠堂的墙壁上画一只仙鹤,每逢有乡民来这里下棋、休闲,仙鹤就会从画面飞出来,翩翩起舞……。
财主心生邪念,一天晚上,他趁着夜深人静,偷偷地将仙鹤画面挖回家,企图独自享受。
正当他得意的时候,仙鹤从画面飞出来往财主的身上猛啄,财主叫苦求饶,仙鹤直追不放……。
用今天的话来说,可谓充满着正能量。
还有,人生启迪,教益非浅的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小河流过我门前,急急忙忙去浇田。滴答、滴答,下雨啦,麦苗说,我要发芽。滴答、滴答,下雨啦,向日葵说,我要开花。滴答、滴答,下雨啦,小朋友说,我要种瓜……。
那时候,小学课本主要是《语文》《算术》。
《音乐》课,老师教唱革命红歌《社会主义好》《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走在大路上》《学习雷锋好榜样》《学大寨赶大寨》。
《手工》课,玩泥巴做泥塑,用稻草、泥巴、芭蕉心做营养杯培育树苗。
《体育》课,做广播体操,列队练兵,玩小皮球等。
每天上午三节课、下午二节课,作业很少,老师布置作业,同学们在教室30分钟就可以完成。
喂喂!朋友,朋友快出来,出来跳跳真痛快!快来,快来,别躲在屋里啦!
课余时间,因为学校体育器材所限,同学们成群结队,聚集在学校操场的大草坪上玩耍。女生将地上的桉树叶,一片一片地串起来,放学时带回家;男生在草坪上拔一枝嫩草芽,在草坪中仔细地寻找一个绿豆大小的虫洞,然后用草芽作诱饵,钓取洞穴里的虫蛹,这玩儿可锻炼人的耐性啊。
读书、唱歌、种树,滚铁环、踢毽子,捏泥人,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渡过闲暇的时光,好像自己永远不会长大似的。
小小少年,美景涟漪。小学一、二年级的美好时光,很快被打破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是队里的小社员,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精神。
学校草坪、足球场被开垦成玉米地,读书,种树,种玉米。半耕半读,农忙假,拾稻穗,给生产队积肥。
1966年、1967年大串连,轮不到我们红小兵。但每人都有一个红书包,装着毛主席语录,我也有一个用红领巾改成缝制的红宝书小书包。
早晨起来,首先,向毛主席像敬礼,表忠心、朗诵最高指示,然后再吃粥、带上红宝书去上学。1967年春季到1968年春季,有11个月不上学,停课闹革命。向前进,向前进,战士责任重;千山那个万水,连着天安门……。
1968年春季开学,复课闹革命,应该是四年级了,可三年级还没有上课呢,老师说,同学们,一对忠,一对红,我们把时间抢回来,赶紧补三年级功课吧。
没有课本?《毛主席语录》就是最好的课本。
我的学习收获,就是认真读毛主席语录,唱毛主席语录歌和革命红歌,记得还能背诵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
1968年秋季,根据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方针,白圩中心学校更名为繁荣七年制学校,即小学五年(初小三年,高小二年)、初中二年。我们跟着就读高小四年级,沿着五七指示的道路,继续前进。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还要批判资产阶级。
已经是这高年级学生了,同学们个子也一天天地长高。学校除了读书学习,还要参加各种活动。
比如:学农——开垦草坪、荒地种玉米,甚至将鱼塘回填起来,用作种玉米、种竹子、种桉树。
学军时,每位同学必须扛着红樱枪,列队练兵。刚从桂林师范学院毕业分配下来一位姓梁的女教师,还教我们唱《一轮红日从韶山升起》。
《义勇军进行曲》《新的女性》《毕业歌》等抗战歌曲,唱响整个校园。劳动课,修战壕,挖地洞,备战备荒为人民。
学工吧,学校运用珠算和笔算相结合的教学方案,计划建立校办工厂,制作算盘,曾派老师到桂林参观学习,买回设备。可惜,校办工厂没有办成,我们已经小学毕业。
小斑鸠,小斑鸠,叫咕咕,俺家来了位好姑姑,同我吃的一锅饭,同我住的一间屋。白天下地搞生产,回来扫地又喂猪。有空教我学文化,还帮妈妈补衣服。大家问她苦不苦,她说不苦不苦很幸福。要问好是哪一位,她是下乡来的妇干部,好干部。
语录网网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