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州三杰名言名作?
①
常州三杰是指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这3位常州杰出的革命先烈。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被家乡人民尊称为“常州三杰”。
“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这是瞿秋白生前写下的著名诗句,他自喻为“江南第一燕”,立志要为黑暗的中国衔来春色,带来光明。
“为人民谋永远幸福”,这句出自家书的誓言表现的是张太雷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信仰。
恽代英被誉为“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他创办利群书社,创办并主编《中国青年》,传播马列主义,号召青年学习,他说:“国不可以不救。
他人不去救,则唯靠我自己。
他人不下真心救,则唯靠我自己。
自己要是不真心救,就是亡国奴的本性!
”被捕后,他在南京监狱中写下《苛刑歌》:“老虎凳,三上吊,电刑真难熬…
”表现了毫不动摇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②
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张太雷;人如果没灵魂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瞿秋白;我们崇高的理想,我们是舍得付出代价的——恽代英。
二、常州三杰的精神内涵?
1.胸怀抱负,志向远大的时代弄潮精神;
2理想崇高,信念坚定的大无畏献身精神;
3.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4.博览群书,追求真理的求知探索精神;
5宣传鼓动,发动民众的革命鼓与呼精神;
6.组织工农武装斗争的实践创新精神;
7.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8.严于律己,真情待人的尚德儒雅精神。
三、赤潮曲是谁创作的?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青年瞿秋白开始投身革命洪流。五四运动后,他以记者身份赴苏俄实地采访,亲身感受到无产阶级革命的蓬勃伟力。1923年1月,瞿秋白回国。诗歌《赤潮曲》就创作于这个时期。
瞿秋白在苏俄期间,写了大量反映十月革命后苏俄社会主义成就和建设的报道,有力地传播了马克思和列宁主义。1922 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青年瞿秋白
瞿秋白回国后拒绝到北京政府外交部任职,以清贫之身先后主编、编辑了《新青年》《向导》《前锋》等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这一时期,他撰写了200多篇文章,以极大的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常州三杰纪念馆宣教科副科长郭婷婷:
封面是他亲手设计的,《新青年》三个字是他亲笔题的。在第一期叫“共产国际号”上,他就发表了自己翻译的《国际歌》和他创作的《赤潮曲》。
《赤潮曲》的旧曲取材于昆曲曲牌“新水令”,瞿秋白根据音调旋律将创作的《赤潮曲》新词重新填入曲中。刊登之后,《赤潮曲》迅速在广大工农群众中歌唱流传,此曲也被中国近代音乐史学家汪毓和先生称为“中国最早的工农革命歌曲”。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致力于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了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江苏理工学院副教授马凌:
在这样的一种严峻的形势之下,秋白同志(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澎湃的政治热情和乐观的精神鼓舞着人们继续战斗。
中央红军长征后,瞿秋白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不幸被捕。面对敌人轮番劝降和高官厚禄利诱,瞿秋白宁死不从,淡然走向青山脚下,一路用纯熟的俄语高唱自己配译中文歌词的国际歌,优雅地盘坐在一处草坡,微笑着就义,临刑前只说了一句“此地甚好”。
瞿秋白英勇就义前的照片
瞿独伊是瞿秋白唯一的女儿,今年100岁,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瞿秋白遇难时36岁,那一年,瞿独伊14岁。瞿独伊:
那个时候很小,他牺牲的时候我哭出病来了,我始终不明白,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哪一个是我的父亲?
毛泽东曾高度赞扬瞿秋白: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一个本可以成为文化巨匠的文弱书生,因为信仰,笑对死亡。而在他站立的队伍里,还有他的同乡张太雷、恽代英,人称“常州三杰”,作为中国革命早期的领导人,他们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常州三杰
百年后,迎着春日朝阳,常州觅渡桥小学的学生深情朗诵着校友瞿秋白的《赤潮曲》。如今,以瞿秋白命名的“秋白书苑”遍布全城。“常州三杰”的精神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四、狱中诗中花的作者是谁?
《狱中诗》是恽代英所作,被周恩来亲笔题写展于陵园碑亭中还勒石。
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创办并主编《中国青年》,兼任上海大学教授,也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被列入“常州三杰”。
五、常州有哪四杰?
你是说人还是物??
人的话是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还有民盟常州四杰李公朴、史良、华罗庚、刘海粟我也才知道李公朴是湖塘人
六、常州的历史是什么?现代名人有哪些?
龙城,三杰人物,恽代英,瞿秋白,张太雷
常州名人
“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常州自古以来就是诗书礼仪之乡、钟灵毓秀之地。自从2500年前延陵季子(吴公子季札)在常州开邑以来,常州这块土地就以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人才辈出而著称,有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科学家从常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近现代,有被称为“常州三杰”的矍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有数学家华罗庚、企业家刘国钧、书画家刘海粟,等等。常州人不仅为常州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全国、为世界输送了大批的人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使常州无愧于“德业之盛,代不乏人,文学甲于天下”的美誉。
丁志良
丁志良 高级建筑师。
1941年1月生,武进人。
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曾任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现任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调研员。
享受政府特别津贴。
长期从事民用建筑设计工作。
在1980年后近10年时间内,作为项目设计总负责人和建筑专业负责承担大型建设项目全过程设计近10项,并积极参与项目前期可行性设计、招投标和专业学会或政府组织的建筑设计竞赛。
在行政领导岗位上完成省内外大型建筑方案10余项。大学毕业后完成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和监造近百项,其中主持承担大型公共民用建筑设计10余项。国内7省区有其作品。还独立完成大型雕塑毛泽东像1座。1980年~1986年获省城乡优秀设计一等奖1项,建筑方案设计竞赛全国奖3项、省级奖1项、市级奖多项。
丁皓江
丁皓江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4年8月15日生,常州人。
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分配到浙江大学数学力学系任教,1984年~1992年任浙江大学力学系主任,1990年后任浙江大学固体力学博士生导师、土木系教授,并兼任国家教委工程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力学学会理事长。
先后指导培养硕士生34名、博士生12名。参加完成国家科委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个1项,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正在执行1项。负责完成教委博士点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并多次获省优秀论文奖。
参加编写本科生教材《理论力学》、《弹力力学》和研究生教材,主编本科生《弹力和塑性力学中有限元法》教材,获1992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专著有《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力学》。
卜银根
卜银根 济南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市技术监督局局长、党组书记。
1942年毕业于北京轻工学院。
历任济南灯泡厂技术员、总工程师、副厂长、厂长、党委副书记,1986年调任济南市第一轻工业局副局长、局长、党委副书记,市工交工委副书记等职。
系济南市第9.十届政协常务委员,市科协4.五届常务委员。
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70年代主持对硅酸盐窑炉生产、泡壳和拉管机械化等工艺进行技术革新攻关,研制成功新型玻璃配方,在全国同行业中得以推广应用。
曾负责济南灯泡厂和市一轻系统多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决策,并获得成功,取得明显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技术监督系统和工交战线工作十几年中,大力宣传贯彻《产品质量法》等技术监督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积极开展行政执法和“打假治劣”活动,全面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使市技术监督局多次被国家、省技术监督局评为“先进集体”、“先进单位”,本人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主持源流标准化和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首批质量技术监督检验车等科研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级鉴定,分别被评为省、市科技成果奖。
主编《源流标准化》一书;主编《企业计量管理讲义》(山东省科技出版社出版)、《技术监督办案指南》(标准、计量、质量杂志社出版)、《法定计量单位数据临床应用》(济南出版社出版)等书。
发表论文《对当前打假工作的思考》、《我国加入WTO对标准化工作的影响》、《我市的产品质量状况及对策》、《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努力抓好各行各业质量工作》等多篇。
于炳坤
于炳坤 当代作家。曾用笔名周良恩。1934年1月2日生,金坛人。1947年~1949年在江苏省洛社乡村师范读书。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见习文化教员和俱乐部主任。1953年转业到上海市房地局工作。1958年开始在《上海文学》、《萌芽》上发表散文、特写。60年代初执笔创作电影文学剧本《大浪淘沙》(合作,1965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5年进上海戏剧学院编剧班学习。所写报告文学《力争上游》、《严师傅和第三次战斗》曾被《中国文学》选择成英、法文刊载。1973年出版长篇小说《飞雪迎春》上部(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学》英文版曾选载)。1979年初调任《上海文学》小说组副组长,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女儿回到要塞》(1982年《北疆》第二期)。还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英雄与罪人》,并在《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文汇》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在繁华的城市里》、《半落青天外》、《藏龙卧虎》等小说。
马 骐
马 骐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1929年8月生,常州人。1949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后,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3年从北大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为马列主义基础专业研究生。1956年毕业后分配进入上海交通大学,随迁西安交大任教,曾任陕西省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先后教过马列主义基础、哲学、自然辨证法等课程。1980年后主要任务转为指导培养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编写有关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及科学政策研究等方面的教材数种,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较有影响的有《科学认识与形象思维》等。
马时中
马时中 中国纺织机械工业总公司高级工程师。1932年3月15日生,溧阳别桥马家村人。早年就读于江苏省溧阳中学。1949年考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后并入华东纺织学院学习。1953年从印染机械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纺织部设计公司工作,50年代末转入纺织部研究院,1965年调纺织机械工程总公司(现为集团公司)。
长期从事印染和机械设备的设计。
参 国第一代五四型印染设备试制中关键部件,即国内首次试制的平面密封进汽头漏汽问题。
5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继英国之后的内加热式熔态金属染色机,60年代初搞超声波在纺织工业上的应用,1965年获部成果奖,1965年设计的LM型还原蒸化机,采用巧妙的热工方式,顺利地解决蒸汽吸湿工艺,使该机独占全国市场。
1970年下放沙市后,独自承担六五型整套印染设备的技改,使沙市印染厂顺利完成援外任务。80年代回公司后,主持与组织国家六五攻关项目整套MB型毛印染设备的研制,为这两条线提供现代化设备。90年代初又提出重点抓轧洗烘蒸单元机械发展,并研制成功针轮式整纬机。
后从事研制迎接21世纪的新型2000系列印染设备。曾多次赴西班牙、法国、德国、荷兰及奥地利的国家参观、合作研究。专著有《轧洗烘蒸单元机械》,发表《厚簧片哨超声发生器频率计算机》、《对我国将进入21世纪2000型染整设备的重要启示》、《评国际纺织机械的市场竞争及发展趋势》等数十篇论文。
业绩被收入《中国工程师大全》等20余种资料中。兼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顾问。
马忠良
马忠良 沙市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1935年11月生,常州人。1956年4月毕业于南京地质学校大地测量专业,分配到地质部测绘局第二大地测量队工作,1957年起,先后在国家测绘总局第三大地测量队、湖北地质局测绘队从事大地测量、地形测量等测绘工作。
1968年调沙市建设局,从事城市测绘工作,先后在沙市市建设局、规划设计院、城市规划管理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测量队任队长,1989年任沙市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在测绘行业推出全面质量管理方面作出一定成绩。
1968年主持沙市测绘工作后,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购置各类测绘仪器,使测量队伍和技术力量得到有效发展,完成城市各项测绘。
在荆州——沙市城区1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完成了三等三角控制网,二等水准网及城区53平方公里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工作。1984年主持荆州城区1.1000比例尺地形的航空摄影测量,为1989年进行航测图更新及1992年沙市开展地籍测量奠定基础,为沙市的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测绘保障。
曾
获全国城市勘测先进工作者称号。
马清槐
马清槐 编审。1910年生,常州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外国语文系。曾任中学教员、教导主任、校长等职。建国后,历任常州私立西郊中学校长,出版总署编译局秘书,人民出版社编辑,时代出版社编辑,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组长,商务印刷馆编辑组长。
是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曾校订[法]笛卡尔的《哲学原理》、[英]洛克的《人类理解论》和《政府论》、[英]休谟的《人性论》、[法]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等著作50余种。译有蔡特金的《列宁印象记》、《阿奎那政治著作选》、[英]
潘恩的《常识》、配第的《货币略论》等;合译有《欧文选集》(第三集)、《季米特洛夫选集》等。
唐 骏
唐 骏 微软亚洲技术中心总经理。1962年生,常州人。1980年从江苏常州高级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邮电学院,1984年毕业,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本校通信专业研究生,次年被教育部选送到日本留学,学习计算机专业,其间,参与语音识别和人机对话研究。
1990年秋又转赴美国深造,获计算机博士学位。
在以后的创业中,1993年融合多媒体和数据库技术开发“街头速配机”获得成功,并申请专利,这套游戏专利被韩国买走转卖日本一公司生产面市后,风靡大阪和东京等城市,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娱乐。
美国微软“按图索骥”找上门来,1994年12月被聘任微软公司下属3个部门经理。
因技术管理出色,为微软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1997年被微软聘为在上海成立的全球第五个技术中心——微软大中国区技术中心任总经理,从事为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在内的中国微软产品用户提供技术服务。结果仅半年,即做出杰出成绩,获微软公司最高荣誉“比尔·盖茨总裁杰出奖”。
1999年11月“大中国区”升格为微软公司“财富500强”评比中“管理、人才选拔和财政情况”3项指标均获第一;在微软内部管理层业务指标及员工满意图获2项第一;在微软4。5万名员工抽样调查显示中,所领导的亚洲技术中心员工满意度达91%,列全微软第一;在全球6个部门中,亚洲中心10项业务指标排名第一。
2000年5月被评为“微软亚洲地区最优秀经理”,在内部全球性举荐中,被微软总部推举为“全球未来微软领袖之一”。
王 平
王 平 高级讲师。又名王建平。1925年6月5日生,武进前黄镇人。抗战时离开家乡。1948年毕业于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史地系。
先后在昆明师范附中、五华文理学院、昆十四中、昆二师、昆明师专、省中学教师进修学校、陆良一中、曲靖教育学院等任教。
曾任陆良一中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和陆良师范暨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系陆良县人大第八届常委、第九届副主任和县政府委员。
曾兼中国地理学会和全国地理教学教研会会员、省地理学会理事、副理事长和理事长,系云南省气象学会和地理学会创始人之一。
先后发表《怎样指导学生观察星座》、《陆良县乡地理讲授提纲》、《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地理教学》、《突出师范特点,培养合格师资》等20余篇教学论文。并参与编写《陆良县志》。1993年获云南省教委、省人事厅等颁发的“在教书育人岗位上辛勤耕耘三十年以上,为人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荣誉证书。
1988年退休后,为县政协《文史资料专辑》撰写《陆良彝语地名的由来及其意义》、《滇东古陆——“牛首山隆起”》、《谈谈彩色砂林的形成》、《历史上的陆凉海和中原泽》、《南盘江陆良段的自然特征》等文章。简况被收入1994年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云南专家学者辞典》。
王 锐
王 锐 南京药物研究所研究员。1928年7月生,武进人。1952年毕业于华东药学院。曾任药物合成研究室副主任。是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科委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药学学科组成员,《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委。
享受政府特别津贴。长期从事抗血吸虫病新药、灭螺和抗疟药物的研究。参加研制的抗日本血吸虫病新药没食子酸锑钠(锑—273)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作为主要负责人和参加者研制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药吡喹酮获1979年江苏省科技成果奖、1980年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等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以后主要从事灭螺药和灭螺增效剂的研究。
后者于1991年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医学科技“八五”攻关项目。
目前已筛选出若干有苗头的化合物,为创新药物研制奠定基础。
发表论文《治疗血吸虫病新药吡喹酮的合成》、《抗日本血吸虫病药物研究Ⅱ溴乙酸及碘乙酸香豆素酯的合成》、《灭螺增效剂的合成》、《1—氰基—2—基甲酰基—7—苯甲酰氧基—1。
2二氢异喹啉的催化氢化研究》等20多篇。是《成药分析》、《法医化学》主要译者之一。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和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血防先进个人。
王云坤
王云坤 吉林省政府省长。1942年12月12日生,溧阳人。196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无线电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工机械厂党委宣传科科长、厂党委代理副书记。后来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所属炼油厂、研究员和有机合成厂任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党委副书记、并任工程师。随即任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团委书记。后进入吉林市领导班子,任吉林市副市长、代市长,中共吉林市委常委、副书记,吉林市市长。
后调任吉林省电子工业厅厅长、吉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吉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吉林省副省长、中共吉林省委常委、中共长春市委书记。1995年6月人吉林省代省长。1996年2月6日在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当选为吉林省省长。1997年9月18日,当选为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王汉东
王汉东 烟台市电视大学副教授。1928年生,武进人。1948年7月从常州市正衡中学(市一中前身)毕业,考入杭州市之江大学机械系,读两年,患肺结核病休学。1951年5月到山东工作。先后在掖县(现已改为莱州市)一中、平度一中(省重点)任高中数学教师,并兼教研组长。
1971年后,调至潍坊市昌潍师专和烟台市一中等校任教,1975年从事成人教育,在烟台市“五七”工业大学,烟台市文化宫业余大学和烟台市电视大学任教。曾多次在全省(市)“电大”数学系业务研究会议上介绍数学经验,并在《山东电大》杂志上发表题为“面授辅导《数学》一至三章”。
1991年退休
王汉琦
王汉琦 原云南省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1922年9月生,武进鸣凰人。
1948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任惠化中学(现鸣凰中学前身)教导主任,1949年4月常州解放后,入苏南公学学习,后参加二野西南服务团随军西进,编入川南支队一大队二中队任班长、俱乐部主任、负责行军中的文化娱乐活动,同年底抵达四川内江地委,参加解放区剿匪征粮工作,任碑东乡工作组组长。
1950年夏,调川南行署财政厅工作,后调行署政策研究室负责政策研究和编辑《川南政报》。1952年,川东、南、西、北四行署撤销,合并成立四川省政府时,调云南财经委员会工作,1956年调省工业办公室秘书科任副科长,1958年在合并后的省计划委员会任秘书、综合处副处长。
1972年调省基本建设委员会负责综合处工作,后任建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83年任省计划委员会顾问。曾主持编写《云南基本建设》一书,参与《中国基本建设》一书的撰写,1986年离休,任云南省基本建设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省建筑学会顾问、建委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离退休干部协会理事长等。
曾组织出版《云南基本建设》月刊,任副主编,参与《云南建筑志》、《云南城乡建设志》审稿工作。
王永忠
王永忠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饲料食品所研究员。1936年8月18日生,金坛县后阳乡思模村人。1956年金坛中学高在毕业,考入西北大学生物系,1960年毕业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毛皮兽研究所(现特产研究所)工作。
1963年调至吉林省九台县(市)畜牧局工作。1978年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先后在畜牧兽医和饲料食品所工作,历任课题组副组长、组长、研究室主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等职。并先后兼任《中国养兔杂志》和《毛皮动物饲养》两刊编委、硕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和国家级科研成果的评委。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先后获科研成果十余项,其中所主持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兔的良种选育获国家农牧渔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执的长毛兔饲养标准与饲养配套体系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获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育成貂低鱼粉全价干粉料与添加剂研究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畜禽兔饲料添加剂研究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四等奖;泌乳奶牛饲料添加剂研究获南通市政府二等奖;全省饲料工业布局的研究获省科委软科学奖三等奖。
其他科研成果也都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1964年曾获吉林省九台县(市)科协科普奖。“九五”期间,主持国家和省重点攻关野生海藻用作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课题,已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其中《野生海藻用作肉仔鸡饲料添加剂》论文,被华中地区第二届科技推广大会评为二等奖,授予奖状。
主要著作有《怎样提高兔毛质量》、《狐狸与水貂生产关键技术》和合作编著的《长毛兔饲养新法》、《养兔手册》、《中国畜牧兽医辞典》等书。在经济动物、毛皮动物的驯养和繁殖、畜禽的饲料饲养、遗传育种、饲料与饲料添加剂、兔的饲养标准(营养需要)和桑蚕用药物兼营养添加剂的研制等方面发表论文80多篇。
在省农科院65周年院庆大会上,被省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被《当代中国科学家发明家辞典》、《中外名人辞典》、《世界名人录》和《中国当代学者大辞典》等18种典籍收录。
尧奇
王尧奇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31年9月10日生于武进鸣凰镇。
1946年毕业于城南初级中学。
1949年肄业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
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气候专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1962年调至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
主要从事太阳辐射研究。
曾是下列重大研究项目的主要参加者:祁连山融冰化雪试验,达国内先进;兰州第二热电厂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价,获甘肃省科技成果二等奖;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研究,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学术代表作有《兰州冬季的大气浑浊度》、《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与大气质量的关系》、《河西地区的太阳直接辐射和大气透明度》、《一个新的大气透明度标征量》等。 。
③
常州为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距今已有6000余年,有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叠压地层。
天宁区青龙镇潘家塘、蒋塘、刘家村一带的潘家塘聚落遗址于1976年发现,距今5500多年,下层属于马家浜文化时期,浅层属于崧泽文化时期。
戚墅堰区丁堰乡排姆村附近的常州果园遗址于1986年发现,距今5000多年,属马家浜文化后期。
武进区郑陆镇三皇庙村寺墩遗址,距今约4500年,属良渚文化时期。
自吴太伯从先周一路南奔至长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百越之地建立句吴(吴囯的前身),常州作为吴国领地已有32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
常州武进区的淹城遗址,是中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迄今已有近3000多年历史。
淹城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汉朝《越绝书》:“毗陵县南城,故古淹君地也。
”古代“奄”、“淹”两字相通。
奄国为商殷属国,今山东曲阜县东有奄里,即淹里,也即是奄国所在地。
周成王初年(约公元前1042年),奄人随同纣子武康和蒲姑人、东夷人一起抗周。
三年,周杀武庚、定奄、灭蒲姑。
奄和蒲姑遗民南逃,逗留在江淮之间,后又至太湖流域,淹城之称为古淹君地便是在此时。
此外,武进区境内还有春秋时期吴国的阖闾城遗址和胥城遗址等。
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开始了长达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为县治。王莽改毗坛,东汉建武元年时又复称毗陵。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分无锡县置毗陵典农校尉,屯田垦殖并统诸县。
西晋大康二年(281年)建毗陵郡,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江阴、张家港西部)、无锡7县,是为江南大郡。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驿——毗陵驿就设于此。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5年)为避东海王越(司马越)世子司马毘讳,改毗陵为晋陵,晋陵之名前后沿用290多年。
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占地聚居,侨置郡县,一度曾在武进县境内设有兰陵郡、兰陵县,在晋陵县境内设有东莞郡领宫县、东莞、姑幕3县,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后废止。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以州统县。开皇九年(589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后割常熟县入苏州,遂移常州治于晋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后,虽曾改称过毗陵、晋陵、长春、尝州,但时间都很短暂,而常州之名沿用至今将近1400年。
唐武宗会昌四年(840年),升常州为望,列入全国州府十望之一。
宋代,常州属两浙西路。
宋元之际,发生常州之战。伯颜攻克常州后,下令屠城。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常州路,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治晋陵县、武进县(两县同城),领晋陵、武进二县和宜兴、无锡二州。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置长春府,同年更名常州府。
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武进另置阳湖,析无锡另设金匮,析宜兴另立荆溪,加上原领江阴、靖江,常州府统领8县,故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
1953年1月1日,常州市为省辖市。
1958年,镇江专区改名为常州专区,专署由镇江市迁至常州市。常州市划归常州专区领导。
1959年,常州专区改为镇江专区,专署由常州市仍迁驻镇江市。常州市划归镇江专区领导。
1960年,镇江专区武进县划归常州市领导。
1962年,常州市改为省辖市。武进县划归镇江专区领导。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镇江地区的武进、金坛、溧阳县划归常州市领导。市区设广化、天宁、钟楼、戚墅堰、郊区5个市辖区。常州市共辖3县5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