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短语说说 军嫂心酸军娃缺少陪伴的说说,扎心!军嫂万言长文道亲情,字字真切催人泪下,读完你会心疼她!

军嫂心酸军娃缺少陪伴的说说,扎心!军嫂万言长文道亲情,字字真切催人泪下,读完你会心疼她!

1

休假,回家探望父母。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距离上一次回家刚好一年零二个月,一转眼,已过了一个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轮回,昼夜不断的交替,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似乎又改变了很多。

原计划是独自驾车带女儿回家,但先生不放心,执意要把我和女儿送到父母家。

每次到家都是在夜深人静之时,这几年,归乡的次数有限,读书的时候还能常回家,且学校离家的距离也不是太远。近两年随夫身在他乡,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工作以后,很少回家,身不由己的事情太多。

此次抵达又是凌晨以后,零下20几度的夜晚,年迈的双亲,还有年假归家的姐姐和放寒假的外甥出门迎接,所有的疲惫在见到亲人的那一刻似乎全部迎刃而解,辛苦是值得的,在爱的名义下。

先生早上要返程,父母心里有些不舍,但嘴上还说要以工作为重。父母对先生的疼爱,虽然在语言上表达、沟通的不多,但很多事情都是在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家姐在晚上八点,得知我们一家三口要回来,已经进入梦乡,结果又从温热的被窝起身,去鸡架抓了一只笨鸡,处理完炖上,刚入家门,扑面而来的香气,饭桌上摆好了可口的饭菜。

细细回味,归乡和亲情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情愫深藏内心之中。这样的情感,是我们用语言无法表达、文字无法叙述的。可能只是在可口的饭菜里传递出来的,也可能是某句话、某个动作里存在的。

不能深究,细节太繁琐,用心感受就好。

2

我变得不再急躁,就像小时候,寒暑假之时,写完作业,要去隔壁的小伙伴家玩耍一样。

临近下午,母亲会一边喂鸡一边喊我,回家吃饭。那个年代,人们从口中发出的声音清脆明亮,当然更便捷,但只适用于近距离,这是一种足以展现强大肺活量的农村特有的方式。

当然,在那个年代,像我们这样贫穷、落后的山村里,都不知道手机长得什么样子,几位在村里略有‘威望’且见过一些世面的长辈回来讲过手机的“长相”及当时现有的“功能”,人们听到了,眼神里总会流露出惊艳、夸张、羡慕、渴望、怀疑等。

多年以后,在回忆起这些的时候,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那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也是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疑惑。

但你以为现在的农村还是当年的那个农村吗?

不,早就不是了。

我看村子里的人对手机app功能的使用,要比我这个所谓的在城市里生活的人还要了解的多。时代在进步,城乡一体化也在持续而稳定的推动着。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还是很期待在建立新农村之后的变化。

3

悠闲。

丝毫没有时间观念。

不用考虑几点起床,孩子几点到幼儿园,上班会不会迟到,单位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孩子周末演出的服装和道具准备的如何,晚餐要做什么饭菜给孩子吃?

出门不带手表,也不用带手机,生活回到了最原始的状态。心态和状态达到了高度的吻合。

这于我而言,才是释放自己的一种最接地气的方式。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嘈杂,也就远离了城市的束缚。

这一刻,我的人和我的思想都是处于极度放松的状态。

这样真好。

4

父母家有个火炉,连着暖气,自给自足,在北方寒冷的日子里,每天点燃烧煤即可让室内达到不用穿棉袄的温度。

火炉上可以放个水壶烧水,也可以放马勺炒菜,或者放个蒸锅,不仅可以用来取暖,也可以用来烹饪。总之,我爱极了这个火炉。

记得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要去另外一个村子读书,往返的路程大概是8公里那么远,对于现在的市面上见到的交通工具来说,8公里真不是个大事儿。但在那个时候,对于10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真的是大事儿。

我们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天气暖的时候还好一点,就怕冬天,零下20几度的天气,天微亮,就骑车出门,找上同村的小伙伴,一起踏着微亮的清晨,骑着单车去求学,风雪不误。

也有过几次因为迟到被罚站在外面,身体会冻得没有知觉。

那时候的孩子远比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强的多,而那时候的家长,也没有太多对孩子的溺爱和并没有觉得教师用这样“体罚”的方式教育学生有什么不当之处。

北方的冬天是真的冷,可那时候也从未觉得求学之路是如此辛苦,就连闪过即逝的想法都没有。

村子里没有楼房,也没有见过暖气。

只有炉子,这是唯一的一个可以取暖的工具,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

为了保证班级学生在上课读书过程中可以享受到温暖,以至于班级的每名家长每年冬天要交几袋子玉米棒子(就是把玉米弄下来之后剩下的那根棒子)。

毫无疑问的,每名家长都把家里的最好起火的那一部分上交。

虽然贫穷,但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都是站在首位的。

那个时候的我们,吃饭也是个问题。天气太热,午饭会酸掉,天气太冷,午饭会冻上。夏天午饭的问题很难解决,但冬季就不一样了。

我们有炉子,每日的值日生会早到,引火将炉子烧起来,同学们到学校后会把饭盒放在炉子上,齐刷刷的摆成一摞,有时候放在最下面的饭盒因为太热的缘故会糊掉,放在最上面的饭盒会没有温度。所以,我们上课的时候偶尔会闻到糊味儿,但也有时候会闻到菜香味儿,所以这一现象也导致很多同学上课的注意力不够集中。

身边的朋友都说我过于独立,是啊,如果你在十岁那年,迎着朝霞,踏着暮色,每天风雨不误的往返8公里去求学,天气好时骑自行车,遇到风雪雨天,总是要走路。路上的风景是田地,无人烟。

如果你问我对于那段日子最想说的是什么?回望过去,我想那段日子是我最美好的时光,无可替代的美好。

多年以后,乃至今日,我都在思考,是那段日子给了如今的我足够想拼命逃离那种环境的勇气和理由。尽管,那个时候的我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我年幼时最渴望的就是能在镇里生活,因为同龄的孩子们中午放学可以回家吃到不会酸掉也不会冷掉的饭。不用为了上学而起早贪黑,也不用每天骑着8公里的单车才能收获一天的知识,我当时是真的羡慕生活在镇里的孩子啊!

坐在父母家的火炉旁边,双手放在火炉处手心手背翻来覆去的烤着,思想放空,眼神很空洞,没有愉快,也没有悲伤,就是静静的看着火烧的很旺,手很暖和。

回忆这个东西可能和年龄、经历都是息息相关的,许是现在年长一些,看待事物的角度自然与年少时有所不同。年少时厌恶曾经最苦的那段日子,而如今的自己,还是很喜欢那个为了求学什么苦都能吃的姑娘,也很感谢有着这样的经历,才让今天的自己更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5

母亲身体不太好,其实我心里明白,大半生的于身于心的操劳,还能依然在拼命赚钱养家,实属不易。

到家的前两天,每天都要带着母亲开车往返县城。300里地,路程不远,却走出了我所有的愧疚。为人子女,无能为力。

母亲腰疼,据说前几天都已经到了无法行走的地步。母亲是一个十分刚强的女人,家里家外,自从父亲出事以后,她担起了家里顶梁柱的位置。早年父亲没有出事的时候,家里经营着一间农用车修理部,父母为人真诚,小店里的生意红红火火,父亲主外,母亲主内。

后来家里置办了电焊机,父亲考了电焊证,近些年村里改造项目多,电焊工炙手可热,父亲俨然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了,家里雇了几位男工人,但这些工人的技能,完全敌不过母亲这样的中年妇女。村子里的妇女,很少有人能和母亲相媲美,母亲的劳动力,完全可以和一个正当年的小伙子相提并论。

这一次,母亲是真的病了。病还未看,母亲说了她心中的顾虑,1、害怕瘫痪,害怕给两个女儿增添负担,余生在床,如果真的瘫痪了,恐怕自己这么刚强的性格也支撑不了多久。2、人死以后,不要进祖坟,把骨灰撒入大海,前半生被家庭束缚太深,人走后想要自由一点。

母亲虽然未读过太多书,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都是母亲教给我的,我至始至终都觉得,母亲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村妇女。她的思想可以和城市里的很多优质学者相提并论。

全家带着母亲去了医院,挂号、等待。等待的时间略长,母亲有些焦急。我明白,其实我也一样,我害怕来医院,不管什么事情,医院都不是一个让人舒心的地方。

排到母亲的时候,母亲略微紧张。医生询问了一下病状,说拍个片子看一下。问是拍CT还是核磁,价格差距挺大的。我想着母亲之前也一定拍过CT,那这次就拍核磁。母亲询问了价钱后执意不肯。我和医生再三说明,钱我来出,开个核磁的单子。

母亲支支吾吾的想问医生问题,我一下子就猜到了什么问题。我用母亲能听清的声音很直白的问医生:我妈妈会不会瘫痪。医生笑着说:离瘫痪远着呢?放心吧!

我很明显的感觉到,母亲轻轻松了一口气。之所以公开透明的这样问,会减少母亲对自己病情的担忧。

去拍片的路上,母亲脸上有了笑容,但嘴上还嘀咕着,拍CT就行了,不用拍这么贵的。

医生都说了,不会瘫痪。

我和她解释,既然拍,那就拍个好的,以前拍CT,不也看不出来啥么。

母亲说:也没拍过CT啊!我抬头看了看母亲,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母亲常年腰疼,只不过这次略微严重,寸步难行。

我一直以为,之前肯定也拍过片子,哪成想,这对于母亲来说,就是她人生的第一个医疗片子。

远嫁的女儿合格吗?或许这和远嫁也没有关系,是做女儿的不合格罢了。

没有办法做检讨,这显然已经不是检讨就能敷衍的事实了。

自责已经毫无意义,那么接下来呢?接下来,我只想认真的当一个女儿,做一个女儿该做的事情。我从不喜欢许诺,但我喜欢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来弥补,为人子女对父母的亏欠。

6

喝酒。

30年来第一次和父亲喝酒,他兴奋的,嗯,有点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

因为家里没有男孩的原因,以至于家里有大事小情的时候,父亲作为家里唯一的一个男人,永远都是站在最前方,哪怕父亲因为一场车祸,夺去了右小腿,但他依然是我们家的顶梁柱。

父亲出事以后,人变得异常敏感。作为女儿,如果能和他并排而坐,对酒当歌,笑看人生变化,即使天南海北的聊着一些与我们无关的话题,也一样的温馨,一样的可以让父女情变得更珍贵。

工作以后,和很多人喝过酒,唯独没有和父亲对饮过,这一次,主动提出要和父亲一起喝点。

成熟,或许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看待事物有了多重的角度,还是能用心去倾听父母亲内心的世界。问一问自己,从他们期盼的眼神中,最想得到子女给予他们的是什么。

从前,一直以为自己还是个孩子,直到有了女儿以后,才明白,到了该长大的时候了,不能让自己成为巨婴,长期生活在让父母担忧的日子里,他们的头发早已花白,身高也因为年迈的原因变得有些佝偻,是因为日夜操劳造成的吧!

从未强迫自己变成熟,总是觉得,该来的总是要来。虽然成熟于我来说,来的稍晚一些,但终归,它还是来了。

往年回家,都要因为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儿和父母有所争执,这次在临出发前就一直不断的告诉自己,收起自己的臭脾气,对待他人都能温文儒雅,为什么对父母就要过度苛刻。

父母的白发又多了一些,那些染发剂不断的在缩短遮盖的时间。

在家的日子,时常会想起年幼里的时光,时光里有自己的幼稚,也有父母的欢笑。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孩子要长大,父母在变老,一切看似悄无声息。

无数次的问过自己,如果时光倒流,我希望生活的模样是否就是现在这般状态?母亲在看平板里的小说,姐姐在一旁看电视剧,父亲为了不影响母亲明天的输液,执意要在漆黑的夜晚骑着电动三轮车去村里的诊所,把今天在医院医生给开的处方药的单子拿给村医,配一下明天输液要用的药。

外甥和女儿在一起看动画片,我在一旁用纸笔在实时记录这一切。

好像这是一场文字形式的直播。

日子不管是好是坏,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然是期待的。包括年迈的父母,他们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期许。

我们热爱、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即使它是如此的平凡。

一生短暂,懂得珍惜就如同拥有了开启美好生活的钥匙。

7

忙完母亲病痛的事情,带着礼品去了亲戚家。

第一站到了姥姥家,双方父母,姥姥是家里的唯一的老人了,79岁。

停好车,往楼上一看,是姥姥,她的位置是她的房间。眼神下看。

几次伸出手抬高,手舞足蹈的打招呼,但清晰可见的是,姥姥依然面无表情,我猜想,可能是一年多未见,对我的发型和衣着不熟悉了。

后来聊天的时候听家里长辈说,姥姥的视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人在面前,还需要贴近了看,才能看得清是谁。莫名的有点难受。

随着年龄的递增,会清楚的明白,我已长大,而长辈们,头发早已花白,我追不上他们的脚步,他们也无法停留在原地等我,这是时间给予成长的代价。

据母亲讲,姥爷在世的时候是学校的片长,那个时候,片长就相当于现在的校长,姥爷专心忙于学校的事情,姥姥则在家中照顾几个年幼的孩子还有家里的几亩良田,日子平淡却也幸福。

我特别讨厌在一个美好的故事里添加“后来”这样的词语。有了“后来”,故事就会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是啊,那么后来呢?后来姥爷得了癌症,不久撒手人寰,留下2儿3女,一个身体欠佳的妻子。

天塌了。

如果你以为厄运会在这个家庭就此打住,那真是错了。在姥爷过世不到100天的某一天里,姥姥的二儿子,也就是我的二舅在河里洗澡的时候被淹死,那一年,我小姨才7岁,如今一转眼,小姨都要奔50了。

姥爷和二舅也过世好多年了。姥姥今生都没有再嫁。姥爷过世的时候,姥姥才30岁出头。说是放不下姥爷,也不想给这几个孩子找个后爹,怕孩子们受了委屈。

在那个年代里,一个在不到100天的日子里,即痛失了丈夫又痛失了儿子的女人,扛起了这个家的重担,实属不易。于身于心,都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历练。

姥姥的晚年,直到今天为止,都是幸福的。这几个孩子,无一不孝顺,姥姥的教育是成功的。

在那个以男孩为一切的年月里,听母亲亲口说过,姥爷在临闭上眼前,把母亲叫到了床前,母亲作为长女,姥爷希望我母亲可以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供哥哥读书,让哥哥早日成为对社会对家庭有贡献的人,母亲对于的我姥爷的遗言,始终牢记在心。从那以后,母亲辍学了。

她常常和我说,这辈子书没读够,年少时不懂事,不爱学习,母亲总是叹着气说,不知道好好珍惜。现如今,终于明白当时母亲对知识的渴望,却又不得不放弃的心情。

我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一直站着主导的位置,凡是以和为贵。我猜想,那个时候,作为长兄,作为家里的唯一的男人,他一定不想让妹妹担起家里的重担,但他又很清楚的明白,过世的父亲还有离世的弟弟,一定希望他考取功名,为家族添加另一道光彩。

知识改变命运,从古至今,这是更古不变的道理。

当一家人的力量集中到一起以后,散发出的光芒可以照亮所有孤独、无助、不安、彷徨的日子。

日复一日,随着子女渐渐长大,原本灰蒙蒙的天,逐渐的亮了。

长大以后,很少听到大人们提起姥爷和二舅,就好像我们的家族,他们不曾来过,也不曾出现过一样,或许,每个人都在逃避,逃避血淋淋的伤痛。

时间在疼痛的日子里,是个好东西,它是一剂良药,能减少疼痛。

我们这些小辈也在长大,一切都在改变,唯一不曾变化的就是长辈们以身作则演绎出来的亲情。亲情的伟大不在于家庭刚需成员是否都健在,而在于,从内心流露出来的真。

祝愿吧!祝愿我的姥姥可以长命百岁。祝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孝敬她。

8

前年回家过年,是父亲出事以后第一个新年,想着回家过年,一家人在一起热闹一下,减少父亲对残缺身体的不甘。

如今回忆起来,都觉得那是一个及其失败的新年。

那个时候的我,也远没有现在这般的思维方式,同时对亲情的认知也很淡薄。

新年要走访一些亲朋好友,父亲这边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父亲的二哥离父亲家的距离略远,我读书和工作常年在外,几年不见面也习以为常,早年又和长辈有点隔阂,以至于我把探望二伯的时间放到最后,甚至想让家姐替我去一趟,避免接触。

事情的导火索大概就是此事。父亲很生气,情绪波动很大,50岁出头的男人坐在土炕上擦眼泪。而那时的我,对此不以为然,坚持己见。

忘记后来的事情是怎样解决的,经过争吵、劝慰,我还是去了,当然,内心是不甘的。那一刻,似乎发誓的说,再也不要回来过年,再也不会走亲戚。

说真的,我从10岁左右到我大学毕业,再到我结婚,我很少和家里亲戚往来,我一个人辗转换了几个城市生活,也习惯了出门靠朋友这个概念。从小到大,没能理解亲情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一直都是独闯。

人在成熟懂事的时候,似乎只需要一瞬间。这一瞬间,很可能就是惊鸿一瞥或者是看到亲人巨蝼的背影等。

去年十月一假期,和先生带着女儿一起开车回老家,在回家之前,特意采购了当地的特产,分给双亲的直近亲属。

有了新年那次不愉快,这次从心底感觉慌。假装很自然的和父母说,车后备箱的这些礼品都是准备送给亲人的,而数量也刚好是够拜访这几位亲属的。

这一次,没有父母的催促,而是早早的去亲戚家进行了拜访。

也没有很刻意的第一个去二伯家拜访。

傍晚的时候,二伯来家里,他说的那几句话让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说:“小颖(我乳名)去的时候我没在家,回家的时候看着小颖拿的梨子,这梨真大,甜,水灵灵的,吃着梨,喝了二两酒。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梨子也可以当下酒菜,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即使不联系、不见面,但血脉亲情是连着筋络的,割舍不掉。

今年回来,还是把所有亲戚拜访了一遍。

临近中午的时候二伯又来了。这一次带了两只刚杀完的土鸡还有30个鸡蛋。在很多人眼里或许这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不是什么上好的回礼品,但这是长辈对待晚辈拜访后的回馈,回馈里满是亲情的成分。

如今很感谢长大后的自己,没有让父母为难,也没有让自己对亲情丧失了最基本的感恩能力。也在思考,如果下一次回家,要给家人带些什么特产好呢?

9

和父亲在树林里捡柴,用来烧火做饭取暖。

小时候,为了消磨无聊时光,也会和父母亲在林子里捡柴,但儿时的自己,玩肯定还是占据主要部分的。

很多年没在同父母在林子里捡柴,如今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又带了假肢,真的想多帮他们干一些体力活,甚至想从早劳动到晚。

坐在父亲的电动三轮车上,亦如小时候一样,他用他宽厚的身躯为我遮挡风寒,不同的是,现在的躯已经不再宽厚,甚至有些单薄,头上的黑发早在几年前就变成白发。

抬头望向天空,天很蓝,上空有“飞机拉线“(飞机拉线——就是飞机飞过,有白色烟雾的痕迹。

小时候对此的称呼)。

儿时仰望天空的时候,一定没有想过,或者也可以说,不敢想,有一天,也会因为需要节省时间而选择乘坐飞机这样的交通工具。

也一定没有想过,如今自己的丈夫也是“蓝天人”,他用他专业的术语给我解释了我所谓的“飞机拉线”,但很遗憾的是,我并没有记住。

到了林地,因为担心地上的干树枝太少,小小树枝也要弯下腰捡起,不断循环。

原来双亲常年累月的就是以这样蹲下、站起、再蹲下、站起,才得以在北方的寒冬里得到丝丝暖意。

慢慢的,我的速度越来越快,我要让我的思维转化为体力,我不想做任何的思考。

还有什么好思考的呢?而立之年,尚未能让父母亲脱离目前的这种生活方式,只能多做一些,减少内心的不安和内心的愧疚。

父母是非常不同意我来林地捡柴的,或许他们觉得,女儿一年才回来一次,不应该干这些体力活,还有就是,虽然从小到大,家庭条件有限,但父母也在尽力的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公主来对待。

不只是条件尚好的人家有公主的存在,即使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家也一样,有公主的存在。

父母未能给予我豪宅豪车,但让我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也读了大学,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生存的技能,现如今也有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

年少的时候如果埋怨父母不能像其他同龄人父母一样,给子女买品牌的服装,那这一刻,我为年少的自己感觉到无比的羞愧。

我执意要陪父亲一同捡柴,不仅是为了减少内心的亏欠,也想着,只要我多出一点力,父亲就少出一点力的想法,就像小时候父亲对我一样,如今,父亲老了,我长大了,爱护的角色应该换一下位置了。

坦白的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段特别虚荣的日子,不敢承认自己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尽量躲避父母是农民的这个职业,怕被嘲笑。现在才明白,连自己真实身份都不敢承认的人,其实是最悲哀的。

很庆幸,那段日子离我已经很遥远了。而自己明白的也不算迟。

现在你要是问我,我不会有任何的修饰词,我会告诉你,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我身上还残留着那片养育我的土壤的气息,虽然那片土壤对当今社会的价值是有限的,但我还是很喜欢那片土地,是那片贫穷而落后的土地教会我任何事情都不要轻言放弃。

我希望将来有那么一天,可以遇到一个适合我家乡土壤的项目,引进它、开辟它,带领大家一起走向名副其实的小康社会。

10

天气突然降温,措手不及。

按理说从小在北方长大,应该早已适应了北方冬天的天气,但慢慢的发现,越长大越怕冷了。小时候穿着棉袄棉裤在零下20几度的天气里,依然要在外面玩耍,每年冬天小脸都会冻成“高原红”,与现在孩子们的活动量是截然相反的状态。是啊,那时候娱乐活动项目不多,现在大部分孩子恐怕都是左手手机、右手iPad了吧!

往事不能回首,回首已成枉然。

窝在火炕上,不肯出门,风大,北方平原地区的风就是那么凛冽,风起树摇晃,在林地里捡的木柴就是被风刮下来的。

我是热爱这样的生活的,特别是在城市里生活了几年之后。尽管这样的生活是无味的,但却异常的安逸。

室外颇为寒冷,一家人围坐在炕头,聊天、吃水果、嗑瓜子。好不惬意。

许是年龄的递增,只想和家人在一起,哪怕什么也不说,或者说些毫无边际的话,哪怕讨论一下电视里的故事情节,也是值得珍惜,且会流连忘返。

岁月看似很长,实则很短。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光临,都是未知的。那就珍惜当下吧!好好享受这段静谧而温馨的时刻。

嘿,偷偷告诉你,零下20几度的天气真的挺冷的。

11

给已逝的爷爷奶奶上坟。

北方对于清明节扫墓的事情看得似乎没有南方隆重,清明节可以不扫墓,但是过年必须要给逝去的亲人上坟,磕头,焚烧纸钱。

很久以前,长辈们是不允许女孩子去逝者的坟前的,如今,在提倡平等的同时,也意味着人的思想开始打开了视觉上的认知,这种开放程度意味着社会的改变,人们的意识也变得不再陈旧。

而我刚好,在成年以后就赶上了这个时代。

其实转念一想,即使没有赶上这个时代,有些事情终究也是要面对的,因为父母只有我和姐姐俩个女孩子。家中无男儿,所以,我的父母在我和姐姐很小的时候,就比那些重男轻女的家庭要开明很多。

我从未见过过世的爷爷,如果非要说见过,那应该也是见过的,在我出生的时候,和爷爷在同个屋檐下生活了一个月零三天。爷爷是因为年龄大了,自然老死。听父亲说,爷爷的一生纯粹而简单,和爷爷接触过的人,对爷爷的评价度都是很不错的,总结一句话就是,为人忠厚老实。

奶奶是在我高二那年过世的,也是自然老死。我对奶奶的记忆和情感真的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该来的时候来,该走的时候走。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因为奶奶的离开,也因为自己在最无能为力的时候,没有给奶奶好的生活,始终无法原谅自己。

至始至终我都不想回忆,疼痛,那种痛失至亲的疼痛,痛到无法言语。

我是奶奶从小带大的,整个童年的记忆,全是奶奶的佝偻的身影。

我姐姐从小身体不好,父母把重心都放在姐姐的身上,我看起来像个多余的孩子,是奶奶让我觉得自己不孤单,是个有家的孩子。

奶奶过世前,父亲给我请好假,让我回家见见奶奶,没有想到,那一面,竟然是最后一面。而至始至终都让我内疚的是,那一面,没有存放太多情感,不是感情不浓烈,而是对生死很茫然,也很无知。

那一面,奶奶已经不认识人了,而唯独还能认得我。回学校几天后,我晚上梦见奶奶来看我了,就坐在我的床前。

有一天中午,我父亲来县城办事,顺便来学校看我。坐在一个小饭馆靠门的位置,父亲竭尽全力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缓缓的说:“你奶奶走了,走的很平静。”

那一刻,我知道,从此我爸爸没有妈妈了,而我没有奶奶了。未说话,泪先流。

我点头表示知道了。后来,我什么都没有问,没有问几点走的,走之前说什么了,这些我到现在也不敢问。不敢去回忆,不敢去让父亲回忆。

奶奶没有等到我考上大学,也没有等到我嫁人生女,更没有等到我孝敬她。她走了,在我高二那年,在我未满18岁的时候,就走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来还是会泪流满面,其实我知道自己的心结在哪儿,就是当我有能力孝敬她的时候,她却走了。

如果人真的有来生,我希望她来生还是我的奶奶,但一定要缩短我们之间的年龄差,这一世,我17岁,奶奶都85岁了。来世啊,一定不要有这么大的年龄差。

我要报答她,报答曾经给与我的那些温暖和爱。

去上坟的路上,不言语,不知道说什么,感觉那种疼痛还在,沉重的心情依然清晰可感。

原来,时间带走的只是时间,记忆还在,疼痛还在。以为自己忘记了,实际上就像是自来水一样,水阀打开,所有的回忆奔涌而出,将人吞噬。

祖坟的位置坐落在家里口粮地的最北端,但母亲说,这片土地是早年间双亲低三下四用了不平等“合约”才换到自己名下的,父亲的哥哥们说这个地方风水好。

上坟回来的路上,依然沉默不说话。正对阳光,眼角不自觉的流出了眼泪,是阳光太刺眼了吧!一定是的。

12

终究还是要告别。和父母告别,和这片土地告别。父母在,不远游,但梦想尚未完成,怎能在家中独享静谧时光。

假期虽未结束,但已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年关将至,还是要离开。父母懂,也明白,所以,没有挽留。

和母亲因为一点点小事在语言上有冲突,其实我们彼此都明白,只是心有不舍,又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或者说,即使表达了,也只能增添彼此心里的牵挂,却也改变不了接下来的离别。

在离开之前,带着父母一起去草莓园摘了草莓,每逢这个季节,都要带女儿去采摘草莓,如今,第一次带着父母和女儿一同前往。

草莓棚很大,父母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什么都稀奇,惊叹。其实在那一瞬间,我感觉无比的满足。我终于带他们一起去见识一些他们不曾见识或者是没有机会见识过的了,放宽了他们的视野。虽然只是一次采摘,但一切都从小事出发,总是会有一天,要带着父母去外面,看看外面的世界。

回家探亲前,和先生商量后一起做了一个决定,今年要给父母在镇上买栋楼房,这样,他们在冬天就不用再去捡柴,夏天的时候,在楼上呆不住,那就回农村种地,天冷的时候,再回到温暖的城里。

况且,镇上的楼房价格合理,对于刚刚走上生活正轨的我们来说,还能接受,也能负担得起。

临行前,让父母有空就去看看楼房,毕竟楼房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买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真的很开心。

看见他们开心的样子,心莫名其妙的阳光了,我长大了,虽然目前能力有限,但也在拼劲努力的去安顿好他们的晚年生活。

虽有不舍,但还是要离开。离开是为了给年迈的父母创造更幸福、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

父母尚在贫穷,我没有办法给与自己诗和远方,有的只有奋力一搏的决心。

13

闲暇时翻看很久以前写的一篇文字。那时候对于父母、对于亲情远没有现在理解的这么透彻。

那次,我好像第一次很直面的和朋友谈起我的父母。和他们的关系就像是一杯白开水,清澈见底,可能我生性为人就比较淡薄,也可能他们并不善于表达对我的情感,总之我们之间的关系有点生疏,也有点尴尬。

我不知道这和我从小就不在他们身边有没有关联,如果有的话,那么我该庆幸,我给了女儿近两年的全职陪伴,和她分离没超过五天。如果没有的话,我也依然庆幸,因为我是一个能够很张扬且毫不吝啬地表达出爱的人。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场修行,没有尽头。维系我们之间的关系可能除了养育之恩,还有深浅不一的爱。尽管这种爱于我而言,并不够完美。

有一种爱,很重、很浓、很暖,舍而不得。也有一种爱、很轻,犹如羽毛,风起,就被吹走了。两种爱混合,让人退而不能,弃而不舍。

我很想坐下来用足够的勇气和耐心去和他们谈一下,我对所有事物都能做到发挥自己所长,唯独对他们。也许,面对太亲近的人,我仍然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爱。这些年,我和太多同我父亲那般大的长辈们喝过酒、碰过杯,可从来没有和父亲面对面的边喝边谈心。

我父亲是那种喝过酒才很健谈的男人,我母亲的思维要比我的思维清晰的多,只是这么多年,我把我的目光都放在了周围人的身上,以至于现在我和父母处于一种“我有事,但并不想和你们说”的状态。

他们知道我所有的近况应该都是从我朋友圈里得到的,所以,我恨不得每天都发朋友圈,因为我潜意识的想告诉他们,我挺好的。

我手机里没有存放父母的电话,这是因为,那些号码我是能背下来的。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儿,我是从来不会给他们打电话的。

两年多以前,我父亲出了一次事故,从出事到进医院ICu,这中间发生的事情,我是一无所知的。出了ICu,进入普通病房,我才得到消息。亲情大概就是这样,因为母亲和姐姐担心我深夜开车前往,一直没告诉我。见到父亲的时候,距离他出事的时间大概是30个小时左右,而我,大概在七八个小时前,才得知他出事的消息。

后来我就想啊,如果父亲当时在手术室或者ICu没有挺过来,那么我该怎么办?我的余生是不是都要在不安中度过。

那时候我离他们千里之外,没有航班、没有高铁,只有绿皮火车和长途大巴,母亲和姐姐考虑我的安全,就等天亮我上班以后才告诉我。

我懂,我懂他们心里所想,但事后我很郑重其事地和他们谈了一下,我希望我有知情权,怎样做出选择那是我的事情,不要让我人生留下任何遗憾,这很可能是任何人都负担不起的遗憾。

父母对我的爱,太低调,像沙子,手一松,掉下去,找不到,悄无声息。

我想,我和父母之间的爱,一定是存在的,它可能不够热烈,但它又足够真实。

如果有一天,我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所有人都有可能从我身边离开,但唯独我父母,他们不会,永远不会的弃我而去。

大概这就是父母对我的爱。看似无,却是有。”

写上次那段文字的时候,与父母之间还处于一种“不理解,但又假装理解”的局面。就感觉我们彼此之间有一道鸿沟,难以跨越。

直到我休了年假回家待了一段时间以后,才真正的和父母有了良好的接触和沟通。

我始终觉得,父母的爱是从未动摇的,只是我成长的太慢,以至于让他们在原地等了我许久,从青丝到白发。

现如今才明白,爱父母,要大声的说出来,他们也一定在等那句“我爱你们。”

为人母以后才明白,孕育一个生命,照顾她一天天的长大,并不是想在年迈的时候索取什么,而是希望她在往后余生里,开心、幸福就足够了。

人生最大的幸运大概就像此时,父母尚在,我还有机会去拥抱和爱护他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k202209051330112c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