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网随笔 描写古镇老街的文章开头的短句,写崇福镇老街的作文?

描写古镇老街的文章开头的短句,写崇福镇老街的作文?

一直听说浦东杨南路上有个圣堂,每年有庙会,很热闹。

想想自己还从来没见过庙会的盛景,那么这里肯定有老街咯,一打听有三林老街,下次抽空去兜兜。

我还真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到达杨南路竟然又是快关门的时间,下午4点关门,上次的钦赐仰殿也是。

只好看个大概了。

崇福道院原为三国吴陆逊所建家祠,宋景祐四年(1037年)建。

宋宣和元年徽宗赐额“崇福道院”,主供真武大帝,成为道观。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焚劫三林庄,独道院周遭数里未受滋扰,乡民以为神佑,纷纷集资,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重修院宁。

清代,乡人俱认为道院能保佑一方,故奉为“圣堂”。

自重建后,因年久失修,大殿有所破败,邑人曹骧于光绪二十一年邀集城乡人士,集资4000余两银子加以修缮。

民国年间又有乡人任兆铨发起重建,将原有的四进三天井,改成三进二天井,主要奉祀真武大帝、三十六天将和十殿阎王。

据1993年《新编上海大观》记载,从宋代至清代,崇福道院与浦西的蓬莱道院所形成的宫馆体制,对松江和上海两地的道教发展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院内保存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崇福道院碑记》、《崇福道院赡田碑记》两块玄武龟蛇石碑。

时间仓促,看到了,没拍下,碑上字很小,我觉得我不一定拍的好。

屋檐上精美的人物雕塑,院墙上的介绍,院内的一口古钟,地上还有口更古老的古钟,能看到三林老街的久远。

这里高楼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人群,像潮水,霓虹刺眼,灯光恍惚。亦幻亦真。

酒吧内外大呼小叫恣意放纵的人群,古香古色的街道闪烁着名牌啤酒的广告灯,到了深夜却虫声唧唧、满眼烟岚的深山。城市的夜,何等迷人。灯红酒绿,斑离繁华。每当入夜的时看着万家灯火明,心中阵阵感慨。这座城市没有属于我的一席之地。看着他人在夜繁华的一角,那么的开心,放肆。而我只是这座城的过客。

有好友对我说:“你什么时候去看看皮市街,我在那里出生的……”于是心里一直在惦记着。前天晚上,在东关街吃过饭以后,婉拒了友人的车,穿过观巷径自走过去,沿着那条石板路,走走停停,转了一个来回。

不知怎的,刚入街走了几步,脑海中忽然闪出这段旋律:“每次走过这间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脚步;你我初次相识在这里,揭开了相悅的序幕…

”千百惠低徊的女中音,一直在耳边萦绕,挥之不去。

按理说,这样一首流行音乐的曲调,与这么一条历史久远的老街,怎么也不搭的,但整条街上的文艺范,都在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氤氲,散发着幽幽的故纸香。

如果说北京有“胡同”,上海有“弄堂”,那么扬州就有“巷子”。

扬州方言里有句俗语叫“巷子里扛木头——直来直去”,古城里许多街巷的取名就是如此,即使你从来没有听说过,就靠望文生义,也能将这条街的历史猜出个七到八。

从古至今,皮货都是时尚、高贵的象征,尽管动物保护协会如何反对,如何抗议,也没能撼动它在奢侈品中的地位。

扬州,这座历史上三度繁盛的富庶之城,自然不会少了皮货生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皮货经营一条街,这就是皮市街。

说是街,其实过去也就是条三米多宽的巷子,2006年改造时,才拓到了现在的宽度。

那次改造还留下了一个笑谈,设计和建设部门为了做出特色,在路面铺上了凸凹不平的麻石,不想却是弄巧成拙,给市民行走带来不便,后来硬是将它一块块打磨平整,成了现在的样子。

别小看了这条巷子,其经营皮货的源起,可是有了年头。

元代的时候,这里被称之为马军营,要装备马军,自然少不了皮制品。

明清年间规模不断拓展,皮市街因皮货众多得名,由于经营品种的侧重,自然分为南北两段,南皮市街卖皮衣帽、马蹄袖、皮毯褥等软件皮货,北皮市街卖皮带、皮靴、皮鞭等硬件皮货。

那时的皮市街,南接蒋家桥、广陵路,北接湾子街、罗湾街、紫气东来巷和观巷,是古城南北走向的一条重要通道,人气一直很旺。

人多了,文化氛围就浓了。有趣的是,在这么一段不到七百米街区的周围,汇聚了佛、道、儒和基督教的元素,先后出现过多所学校,这样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好好做些研究。怪不得朋友看上去总是温和儒雅,文质彬彬,原来从小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浸润。

佛教有万寿寺和兴教寺。

相传万寿寺始建于宋,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后又重修。

在它的西边,同时建有一座兴教寺,起初名为正胜寺,清同治年间重建后改名兴教寺。

上世纪末,寺庙的大殿迁至琼花观,其它建筑移到了文峰寺,只有戒台还在原址。

按佛教“小庙出家,大庙受戒”规制,万寿寺拥有放戒资格。

这个戒台,也是扬州现存的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戒台,现存于田家炳中学院内。

道教有琼花观和东岳庙。

琼花观毗邻皮市街,其前身是西汉所建的后土祠,唐代淮南节度使高骈到扬州以后,对此进行了扩建,改称唐昌观。

北宋年间,取《汉书·郊祀歌辞》“唯泰元尊,媪神蕃釐”义,改庙名为“蕃釐观”,宋徽宗赐予“蕃釐观”匾额。

由于观中遍植琼花,扬州人习惯称之为琼花观。

城里过去有两座东岳庙:一座在东岳巷内,称老东岳庙;后建的新东岳庙,正门临湾子街,后门沿皮市街。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八,周边的信众前来参加庙会,规模仅次于观音山。

解放后,这里一度作为市公安局的办公地点。

基督教有育婴堂。

同治五年(1866年),英籍传教士戴德生在皮市街27号建中式楼房两幢,是市区最早的基督教堂。

皮市街曾发生过两次轰动全国的“扬州教案”,一次是同治七年,天主教教士开办的育婴堂虐死婴儿,由此引发民愤所致;第二次是在光绪十二年,扬州民众历数教堂种种罪行,斥责“官府保护洋人”,聚众包围教堂,后被强行遣散。

如今其旧址还在,只是已破败不堪,如果有可能,还是应该做一些抢救性的修复,留住这一段曾经的过往。

儒家有梅花书院。

追溯梅花书院的历史,可到明代嘉靖年间,是明清时期扬州的最高学府。

1972年改为扬州七中,1980年改办扬州职业技术学校,如今为市旅游商贸学校。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原有寺院的基础上,建起不少学校,1902年在琼花观的旧址,兴办了扬州市第一中学,它是全市第一所新式教育学堂,朱自清先生曾在此教过书。

1949年,兴教寺与万寿寺成为扬州师范学校新址,1968年改为扬州市第五中学,现为田家炳中学。

从学校的围墙外走过,看着既往毕业生的一张张照片,朝气蓬勃,充满了生机。

在它的北面,是有着百年荣光的东关小学,侧耳聆听,《夕歌》的旋律,似乎还在夜幕中萦绕;朗朗的读书声,依然在周边的街巷里回响。

明清时期,街上的皮货经营者,与扬州的盐商一样,也是外地人居多,来自不同的省份,他们在做生意的同时,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地方小吃,在街边的巷口,开起了各种小吃店,久而久之,这些小巷也就有了名字,比如羊肉巷、蒸笼巷、大芝麻巷、小芝麻巷、风箱巷……

现如今,在这些鱼骨状的小巷支撑起的街面上,每隔几步,就有一个古色古香的文创店面、茶肆酒吧、餐饮小吃、休闲会所、青年旅社,最有特色的是书店和咖啡屋,浅浅的灯光,淡淡的霓虹,留住了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人。

街边的路灯下,间或还能看到一些老外的身影。

想象刚刚毕业回扬州工作那会儿,如果能有这样一条,既古韵绵长,又前卫时尚的文艺街区,怀抱一把尼龙弦的吉他,坐在街角的长椅上,看着眼前的人来人往…

思绪怎么会一下子跑这么远,我不禁莞尔。

相对现在工作、学习的快节奏,“慢生活”成了一种轻奢的追求。

1999年,“国际慢城联盟”在意大利的奥维多诞生,目前我国有南京高淳的桠溪镇、广东梅州的雁洋镇入选,其实古城扬州,确是一座资深的“历史文化慢城”。

人们常说“厚积薄发”,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能从自我的角度,为之作出一份努力,她一定能散发出积淀的沉蕴,历久弥香。

一圈转回来,走到街的北端,人气最旺的是“天天乐摄影俱乐部”,城里许多摄影大咖,时常在这里雅集,研讨作品,交流心得;二楼上有两间教室,平时为新手们作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的培训。

如果说,古代的诗词歌赋,留住了传统文明的魂,那么当代的摄影爱好者,用他们的手中的镜头,定格的一个个美好瞬间,为人类文明的延续,留住永久的记忆,比起那些制作考究的皮货,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时尚和高贵,感谢他们!

夜游古镇 ,坐在游船,心情舒畅,夜景很美,风很温柔。生活即是来日方长,慢慢感受身边的美景。

人在景中走,船在水中游。慢品人间烟火,闲观小桥流水,便是好时光,感受古镇的慢生活。

摇橹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似闲时信步,若暇隙漫游,这里的一切仍可以慢下来,喜欢古镇的生活。

一进镇,便闻到了一股江南风味。跨过卧龙桥,信步在北栅街,河埠头,三两妇女拿着木槌捶打着衣服。岸上,煤炉冒出的缕缕白烟缭绕上升。远处,蜿蜒的青山隐约可见,一斜夕阳从山头洒下来,颇有“幽巷深处有人家”的意境。

想和喜欢的人去这样的古镇住一段时间,体验一下这种生活。

丰盛古镇。如果喜欢安静就来这里吧!踏着斑斓的石板老街,细细的走街串户,寻访小镇往日的人情旧事。

1、背上背包,明天就出发吧!

2、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浏览风景,而是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放空自己,感受、享受孤独!

3、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古镇情怀,流水江南,烟笼人家。

4、我告诉自己我很幼稚,多大了啊,还那么在乎分数,我告诉自己我很可笑,眼泪那么轻易的落下。

5、背着背包的路上,看过许多人,听过许多故事,见过旅行风景,就这样,慢慢学会了长大。

6、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7、可是,我真的很难过的,很多东西,付出的真的太多,但结局却并不完美!

8、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9、一个人的旅行,在路上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10、因为有梦,所以勇敢出发,选择出发,便只顾风雨兼程。

11、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

12、旅行的理由不需要阐述太多,一个字就可以概括全部:走。

13、有人说,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彼此追逐却有永恒的距离。

14、出去旅行,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寻回自己——最本真的自己。

15、爱一个人没有成为一件简单的事,那一定是因为感情深度不够。

16、我们一路上兴致勃勃地参观,当夕阳西下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17、一个背包,几本书,所有喜欢的歌,一张单程车票,一颗潇洒的心。

18、一颗说走就走的心,一个会拍照的情侣,一段甜蜜的旅程。

19、旅行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走走停停。

20、有的事情现在不做,就一辈子也不会做了。

21、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应该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22、流转的时光,都成为命途中美丽的点缀,看天,看雪,安安静静,不言不语都是好风景。

23、不管多大多老,不管家人朋友怎么催,都不要随便对待婚姻,婚姻不是打牌,重新洗牌要付出巨大代价。

24、当遗忘变成另一种开始,我踏出了旅途的第一步!

25、散心吧,最近真的很多烦恼的事哦!

26、联系朋友,预定住的地方,一切都很麻烦,让我有些后悔怎么那么冲动啊,可不可以不去了呀?

27、总有一天,我会丢下我所有的疲倦和理想,带着我的相机和电脑,远离繁华,走向空旷。

28、一路涉足、一路留恋、一路回望。依旧前行!

29、梦想,并不奢侈,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30、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

、他说他在等待属于他的那一辆能够载他去环游世界的游轮。虽然每一艘游轮都是一个样子,但是属于他的那一艘,他看一眼就认得出来。

2、他说他在等待属于他的那一艘能够载他去环游世界的游轮。

3、游轮经过你的世界,明媚了眼,沉醉了心。

4、清脆的嗓音啼不出幸福的声音;华丽的游轮载不动悲伤的心。

旧巷老街,猫与少年。

读刘小备的小说《星星与猫》,有着一种淡淡的沧桑感,一个人、一只猫、一条巷子、几户人家,几代人的若干故事,就是这本书的全部。淡淡的笔触,简单的勾勒,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叙述,历经了容巷的风风雨雨,跟随着容巷人的喜怒哀乐,感悟着人世的悲欢离合。

旧街旧巷等旧人”下半句是:

1、真情真意待真心。

2、新家新房迎新娘。

分析:由于出题人题意不够明确:“下半句”有多种理解。如果从对联的角度出发,那么“新家新房迎新娘”无论是从词性、结构、还是平仄等方面均符合要求。如果不是从对联的角度出发,那么“真情真意待真心”从内容的相关性上承接上句很合乎要求。

坐在乌篷船里,我们或是相互讲讲笑话,或是听听乌篷船那亲切的摇橹声,你听,多有节奏呀“啪哒,啪哒……”或是吃着各自手里香喷喷的扯白糖,好不乐哉。

石板是清的,各式各样的石板被自然的拼放在了一起。高高低低的石板把路又一次引向了一个新的拐角。石板颜色也很多,青色的,纯洁无暇,青中带黑的,还有青,带一些清新的翠绿。

那些柔柔地漾着暗香绵长寂寞的青石板巷,旧色斑驳陆离的砖墙,缝隙中瑟缩了几根细细的野草,撑了油纸伞在烟云雨色迷蒙中踽踽独行的纤丽女子。

漫步南浔老街,脚边不远便河水。既是水乡,便一定有风了。丝丝细风掠过水面,便让河水泛起鱼尾纹,甚是有趣。

斑驳的墙面,留下一年又一年的印记,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檐角向上轻轻翘起,似乎是一个绝美的笑容。褪色后的红砖青瓦也倍显沧桑. 叶落归根 [ yè luò guī gēn ]

释义:树叶从树根生发出来,凋落后最终还是回到树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

26个老街片区(建筑面积27.7万平米,居民3118户)。

14个片区列入“保基本”改造,其中,8个片区(鲁汇、中河、塘口、塘湾、北桥、七宝2片区、诸翟1、2片区)正在现场施工,预计年底工程完工;6个片区(七宝1、3、4、5、6、7片区)已通过区政府审议,并已完成立项、招投标手续办理,今年根据老街实际情况错峰进场施工。

12个片区列入动迁改造。包括,颛桥、朱行、陈行、曹行、召楼、马桥东街等。

七宝老街七宝老街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七宝古镇的新街青年路傍,汉起形成,到宋初发展、明清繁盛,已有1000多年历史。七宝古镇同属江南太湖流域的千年古镇,风景如画,典型的城中之镇,又是离市区最近的古镇。

莘庄老街莘庄老街很短泗泾老街似乎每座古镇,都有那么一条老街。泗泾老街亦是如此。它应该就是泗泾古镇的灵魂所在了

绍兴往西十几公里,便是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绍兴县安昌镇,安昌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著名江南水乡古镇。石板铺砌的三里老街,店铺林立,两廊相连,行着成群的"毡帽"飘扬着社戏的曲调,座座造型各异的石桥下穿梭着乌蓬船,那水是碧绿深邃,微波不兴,仿佛陈年的老酒,荡漾着往事,弥漫着乡绪……

安昌古镇景区包括三里老街、城隍殿、师爷馆、安昌民俗风情馆、义和当台门等。

古镇保存有数里长的依河古街市、古色的店铺、凝重的台门,别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弄。

古老的石桥小巧精致,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nsn.com/article-1-j202205302042170276z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