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可以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教养。
在日常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不例外,每个人都更喜欢和有教养的人在一起相处,一起交朋友,因为有教养的人总能表现得让人赏心悦目,非常舒服。
“以礼待人,以善处世”,这句话就准确地表达出了教养的内在含义:用自己希望被对待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就如同查理德菲尔所说的,“所谓从礼待人,即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于别人。”所以,教养在一定程度上即可对之于礼学,一个人对礼仪掌握得越清晰,越透彻,往往这个人自身的素质修养也就越深厚。
之前看过的一则新闻报道,某大学的一位教授,仅仅因为环卫工人挡了自己的行车路,就对环卫工人拳脚相向,连打带踢,甚至直接放言道,“你挡我挣钱了”。由此可见,礼仪并不等同于文化,教养也是如此,教养跟学历之间也并不是单纯的正比关系。
就如同一直都流传的非常火爆的那段话一样:刻薄嘴欠和幽默是两回事,口无遮拦和坦率是两回事,没有教养和随性是两回事,轻重不分和耿直是两回事。同样的道理,教养和学历,也是两回事。一个人有没有素养,和这个人的文化高低是没有关系的。
很多的时候,教养不会要求贫富,不会要求文化,更不会要求出身,它要求的只是一个人对于周围人或物的细致入微的察觉和反馈。无论贫富,无论文化的高低,都是一样可以懂得并学会去尊重别人,懂得去提高自己的教养的。
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形成了社会各个阶层人士所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行为规范,即中华传统礼仪。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教养的评判标准是一个人的知书达理,是对这个人本身言行的肯定,而不是站在这个人的立场上去评价别人。所以,一个人有教养,只是他做了什么,并不是他指责了什么。
教养的表现往往藏在了生活的细节里,每一个细节,哪怕再微小,也会闪耀着光芒。曾看过一篇报道,一位年轻母亲推着婴儿车上了公交,由于公交车的走走停停,婴儿车不好控制,随后上车的一位年轻小伙则是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自然地用脚轻轻地踩住了婴儿车的底杆,使之不会轻易滑行。一件小事,但足以展现了小伙的人格魅力。
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和文化高低无关。陈道明说过:“教养是带有某种的天生的素质和一点一滴的积累。”与科学文化知识相比,教养更像是一种社交礼仪的基础常识,是通过生活中的点滴逐步养成的内在认知。教养的考量,更多的是能够由己及人,通过对他人的感受的顾及,来决定自己的言行,从而去尊重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