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唐朝白居易《衰荷》
“竹屋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朝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初衣解诗: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谢了,不但开谢,连最后的绿意也渐渐消退,出于水而归于水,池塘里却仍旧有不多的枝干,像是等待着故人,又像是守候秋水。
衰荷与枯荷,常给人以萧瑟破败之感。这也难怪,从春暮,小荷如钱,到夏初,绿盖盈盈,风姿绰约,到仲夏绿衣红颜,带珠出水,风舞翩跹,明花照水,说不尽的田田翠色,道不完的花如笑靥。而转瞬西风池塘,红销绿减,是多少人不禁秋悲。仿佛看到了红颜之老,人生最是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这许多人的眼中,秋天的衰荷,败荷和与枯荷,是一个惨不忍睹的悲剧。你若看到了她当年有多美,你就知道我现在的心有多么沉痛和惆怅。
湖北宜昌:高温酷暑荷花别样艳
所以历朝历代写残荷的诗,大多含了满心的惆怅,一包眼泪。后主他爹老皇帝的名句,“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于是秋天的荷花,开启了忧愁门,“一片伤心云锦地,也曾遮月宿鸳鸯。”
当然更多的人选择无视,这样的秋景荷花很容易败兴的。因为那种焦黄枯黄,容易引起视觉上的沉落和不安。
但是唐朝却也有伟大的诗人,不惧秋荷的衰瑟,发现了另类的美。
首推的是白居易的《衰荷》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他的荷花是写在了荷花衰败的仲秋之后,这个时候,白露降临,荷花顿减的生机,一池秋水,一阵凉风,不但绿瘦红瘦,而且荷叶开始破败。但这个时候白居易,看到的是,风吹秋荷,残红败绿,却仍然坚持着生机。有着独特的萧条中的生气和美,并和这种萧条相应合。
我们知道白居易虽然长寿,但是他非常多病。生命力的顽强往往不以外表作为观感,乃是有不肯消泯的生命力,并坚持。这首诗很有禅诗的风味。他笔下的荷花,佳人迟暮,却依然开放,的同时也是他内心人格品质的一种表现。
那么比白居易稍晚的李商隐,则更升华了枯荷之美,他写的荷花,比白露更晚,是初冬的霜降。此时的荷花已经全然无花,经过秋风的干燥,荷叶干枯,它们或已经消灭在水中,还有部分留在了水面,以干枯焦黄的姿态,迎接着季节的冬天。
“竹屋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季节的深秋与初冬,四面无人,如同空谷,如果有雨声打在荷叶上,那声音一定会扩大成脆响。枯荷,秋雨,一种寥落极致的衰瑟之美中,我们却能领略枯荷不死的灵魂。
李商隐一生颠沛坎坷,此时已是中年。人到中年,没有任何依靠,靠着生命本身的力量迎接岁月的风雨。那打在荷叶上的声音,是一种成熟的承受。如果人生不能够改变,如果已是如此,那么不如坚定与开阔,枯涩也是人生滋味,枯荷听雨也是美。且美得如此物我两忘。
这是唐朝的两位伟大的诗人,用自己的心魂,赞美了季节里最萧瑟的荷花。人生总有萧瑟与萧条,如同季节里不会永远是春夏,通过季节来折射人生,达观与坚持,是这两位诗人给我们的正能量。
那么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另外给大家欣赏一首宋朝周密的写秋天荷叶的诗《西塍废圃》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这里面充满了田园生趣之美。你不要把那些荷叶都摘去了,秋天还有这么大的斜阳,亦有风雨,且留着它,给那些鱼儿遮风挡雨吧。其实这首诗也点出了诗人的爱荷,不肯别人将荷叶拔去,是借口,也充满了乐趣。
这几天秋光晴好,池塘里的荷叶沐浴在秋冬暖暖的太阳里,别有一种让人心安的古黄色。仿佛故人相见,并不互相在意容貌,只是看见就好。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竹屋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