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岁月静好也怀旧
图片:刘宝生(中国摄协会员)
春城的一位生物老师告诉我,六月是一年中阳光最充足的月份,每天午时是阳光最毒辣的时候,尽量避免在这个时候进行户外活动。在饮食上,应尽量以自然清淡为主,不要盲目进补,任何肆无忌惮的“补”都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这位生物老师曾长期研究白鹤与丹顶鹤的生活习性,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睦相处等问题提出了不少相当有价值的观点,令学界普遍关注。
他说,在天、地、人相辅相成、互为制约的关系中,做为万物之灵的人,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其自然,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他最反对某些异想天开的人,动不动就补这补那,劳心费力、劳民伤财。
他说,违反规则的补,无异于饮鸩止渴,于事无益,反而有害。
由于他的种种观点总是那么朴实、那么接地气,因此受到春城人民的追崇,被誉为“春城反补专家”。
人间六月六,春城薯粉溜。
我们遵循自然规律,我们享受着岁月静好。
然而,即使流年似水,我们也从未淡化曾经的记忆。
岁月静好日子悠悠,我心淡然总也怀旧。
薯粉溜是老百姓最熟悉的一种农作物木薯的加工产品,也是习以为常的一种生活食物,因此在对这个味道怀旧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总会想到,这个日子是不是与民间的许多习俗有关?
据记载:“六月六”是汉族和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汉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
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布依族人民居住的村寨,家家户户都要宰牛宰猪,杀鸡包粽子祭祀祖宗。
尔后,合家欢饮。
隆重地欢庆布依族人民世代沿袭下来的传统节日。
而汉族的“六月六”,内容就更丰富了。有洗晒节、晒秋节、虫王节、回娘家节、天贶节等习俗节日,不同的地方习俗就不一样。
洗晒节是因这时天气已非常闷热,再加上值雨季,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所以在这一天从皇宫到民间,从城镇到农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习俗,有些信佛者尤其要以洁净之躯去焚香拜佛以示虔诚。
晒秋节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一些山区农庄的老百姓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虫王节是由于六月天气异常炎热,庄稼长势正旺,已是吐须秀麦穗之时,农家要观察长势,以卜丰欠。
于是农民伯伯要在农田、庭院里焚香祭祀,祈求上天保护,五谷丰登。
有些地方,街市上的中药铺和一些寺庙开始施舍冰水、绿豆汤和用中药制作成的暑汤。
正如春城生物老师所说,当天的饭食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饼等。
吃素食之俗除有清淡之意,是否还有深意,不得而知。
“六月六,看谷秀”,就是流传很广的一句俗语。
(上图来自网络)
至于回娘家节,一般是在晋南地区流传。
传说春秋战国时,晋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
有一年,晋国遭灾,狐偃外出放粮,说好六月初六日回家过寿。
女婿决定乘狐偃祝寿之机,刺杀丈人,以报父仇。
女儿探知此事,赶回娘家报了信。
狐偃放粮归来,看到了民间疾苦,后悔未听亲家忠告,痛恨自己作错事情。
不但不怪罪女婿,还当众承认了自己以前的错误。
此后,每于六月初六日,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
民间百姓效仿、相沿成俗。
一些地方,六月六,出嫁的老少姑娘也要回娘家歇夏。
“六月六,请姑姑”,人称“姑姑节”,看来与这个传说也有一定的联系。
(上图来自网络)
天贶节的贶有赐赠的意思,该习俗起源于宋真宗赵恒。
有一年的六月初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日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随着时代的变化,天贶节的民俗活动已渐渐被人们遗忘。
江苏的不少地方,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粉搀和糖油制成的炒面,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
”看来,这炒面与这“糕屑”应该是一个意思。
(上图来自南天一剑)
黎明已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今天就是六月六了。此时,早起的我悠哉悠哉地走在柳城的柳湖畔一隅,吸汲着柳叶散发出的新鲜晨露和芬芳气息,尽情地欣赏着微风传来的柳浪飞歌。这动静相宜、婉转悠扬的旋律,沁人心脾、感人肺腑,似乎在为我讲述着一个个凄美动人的故事。而故事的情节,总是与这个日子有关或无关。
(上图及下图来自南天一剑)
——南天一剑
来自话题
桃花庄园,散文天地
3612篇内容 9.9万人参与
已订阅
语录网网友观点:今天就是六月六了。
此时,早起的我悠哉悠哉地走在柳城的柳湖畔一隅,吸汲着柳叶散发出的新鲜晨露和芬芳气息,尽情地欣赏着微风传来的柳浪飞歌。
——南天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