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秋日风乍起,残荷听雨声(残荷亦清香),下面小编就以2985字给大家详细介绍秋风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预计阅读需要8分钟!
《红楼梦》第四十回有这样一段剧情:
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
宝钗笑道:“今年的这些日子,你为什么放过这个花园闲置,每天闲逛,还有时间叫人来打扫。”
林黛玉说,我最不喜欢李一山的诗,只喜欢他那句‘留残荷听雨声’,你别再留残荷。
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那是最近的立秋,半夜突如其来的雷声,把睡梦中的我惊醒,风雨压住了一丝炎热,白色的雨水跳入窗户,把半席的窗帘吹湿,让我彻底昏昏欲睡,孤零零的坐在孤寂的灯光下,索性无事可做,翻开身旁的红楼古籍,闻着些许泥土,听着雨打在窗外的梧桐上,如果秋天真的快到了,赏荷的日子也将逝去。
秋天的场景很多,有白居易的《山寺月寻桂子》,有王维的《夕阳满山秋色》,也有刘禹锡的《湖光秋月两相》,相反,我们在夏天遮盖的荷花却被很多人遗忘了,因为秋天荷花肥大宽大的叶子渐渐枯萎萎缩,消瘦的身姿仿佛被秋风蹂躏,垂头丧气般垂在水面上,从桥上望去,有一种萧瑟的味道,阴冷阴沉。没有过去风荷容颜的一半。
但黛玉并没有意识到,她以为残荷的存在更有诗意,秋雨若淋,望着朦胧山间枯枝枯叶,听着细雨细雨,别有一番风味,秋日的残荷再也看不到荷面上圆圆的雨滴,有的只是沙沙的摩擦韵,但这样的世界显得很安静,听天籁便是如此,其实《留残荷听雨声》是曹雪芹改编的,原诗是李商隐写的。标题为《苏落石阁送淮翠勇翠枪》: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亭子水榭被纤细的翠竹层层环绕,流水声响彻空竹码头,显得格外静谧,纤细无尘,清冷,宛如置身世外桃源,青山遥遥,相思之情隔于郊外,正是在这样静谧的环境中,我们的主人公在螺市亭,怀着无限的孤独和悲哀,思念着与千山万水相隔的崔永和崔枪两兄弟,他的思念是那么难以消亡,就像山外的青山楼,他思念的人也与他隔了一座又一座城。雁传不了信,思念也说不完,于是他给秋霜倒了一枕苦酒,望着秋景,继续写下去,秋风异常萧瑟,云雾铺天盖地,沉重得抬不起头来,浓浓的秋愁在天空翻滚,不肯消散,借力推开晴空,挡住了一丝光明,一片漆黑,连霜飞的季节都像停滞了一样。
李商隐自己也很不舒服,哪入觉得这秋景萧瑟多了些凄凉和落寞,寻觅着寒冷和凄凉,凄惨和凄惨,最后无眠。或许是夜深了,亭子外传来雨声,滴落在一池碧绿中,小心翼翼地停了下来,却发现雨中有一些异常的音效,沙沙作响,像手指划过纸张,摩擦出了粗糙。李义山终于知道了池子外是什么,想必是一池未清洗的枯荷,在深秋的夜里,传递了一丝不服输的怨恨。我大概知道林妹妹为什么喜欢这句话了,《离荷听雨》韵味十足,在室内,听着残荷淋漓的雨声,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这是秋天的荷花,虽然已经腐朽,几乎没有夏天的活力,但它不应该被我们忽视,它仍然可以点缀秋天。
苏轼的《赠刘敬文》说得好,荷花不再抱雨盖,菊残尚有傲霜枝,荷花断了,像雨盖一样肥圆的荷叶也落进了泥里,只剩下一根枯黄的莲杆在那里,散落无规,但撇去精华,荷花的精神还是感动的。在阳光明媚的夏天,其“出淤泥而不染,洗波纹而不妖”的君子气节令人敬佩,在秋天依然如此,即使在寒风吹过之后,草木散落,精华都脱落了,还是自己的身体毅然决然地站在这里,坚定不移,不怕寒冷的冬天,不怕风霜。而且荷花还能产生莲藕,姿势像美丽的仙女,蔑视权贵,没有失败的脊梁,一切都是真实的结果,所以秋天的残荷不输于其他花朵。
露冷芳意尽,稀疏空碧荷。
残香随暮雨,枯蕊堕寒波。
楚客罢奇服,吴姬停棹歌。
涉江无可寄,幽恨竟如何。
——唐·李群玉《晚莲》
秋天来了,露水浓了,寒风萧瑟,夹杂着一丝寒冷,让人不寒而栗。小麦草娇嫩的花瓣承受不住这种折磨,纷纷从枝头落下尘土。远处的荷花池里,曾经有无限的蓝色荷叶,现在只有几株还没有枯萎的稀疏植物,给秋日增添了一抹色彩。枯枝落叶和粉色花瓣的融合没有错。墨水在空气中,冰冷而寒冷。夜幕黄昏真的下着雨,更有片刻凉意,荷花在池塘里随风肆意摇曳,若有若无的香气飘荡在空中,随着雨的落下,它在雨中穿梭,萦绕在鼻尖,玩弄着指尖,枯核太轻了,就这样随着雨水落入寒潮,池塘激起无数小涟漪,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几株荷花随着天籁上下摇摆,枯核随着节拍远去。天色有些暗,但秋天的我们还是能够身临其境。
雨馀风际费禁持,除却亭亭别有姿。
偶忆佳人初睡起,销魂正在欲嫣时。
——明·范景文《残荷》
秋天,荷花似乎把它的力气都带走了,就像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弯着腰,顶着一根五线谱藜麦顽强地走着。这就是残荷。此外,秋天,多雨多风,阴雨绵绵,总是带着不舒服的温度,折磨着我们的荷花。周敦颐曾经这样描述夏天的荷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但是在范靖雯的作品中,虽然雨已经停了,遭受这种折磨的荷花没有了曼妙的力量,但是它虽然没有少女的妩媚,但是它仍然迷人,有着不同的姿态。我们不认为荷花现在是那个萎蔫的样子,它曾经用一边的水垄断了半个夏天,它从水里出来,微笑的样子,可以很漂亮。
而一位现代诗人写了一首很俏皮的诗,他的名字叫苏曼殊,诗中写道"莫道横堂秋露寒,残荷犹掩鸳鸯。"很多人嫌弃残荷霸占了清水的池塘,但诗人所说的,且不说秋天的到来,池塘因为秋露而变冷,那些不被别人喜爱的残荷是鸳鸯最好的住宿地,它们可以把这些荷叶作为建筑居住,也可以作为取暖的地方。这就是诗人的可爱之处。这样写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让残荷发挥了作用,也借用了鸳鸯的样子,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完美关系。
不过,残荷有时也会激起人们的忧伤,毕竟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不禁皱眉。南唐中师李靖在《传遍浣溪沙》中写道: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知不知道,知不知道,应该是绿肥红瘦”是美好的,“荷花绽放香卖绿叶绿叶”也是美好的,但古人大多还是“自古说秋悲孤寂”,惜春伤秋,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切都是他们对秋的感情,残荷的没落总是对时间的伤感,我们知道残荷的美好,但还是难以接受时间的匆匆。秋天,荷花绽放的清香渐渐散落在人间,昔日的碧绿荷叶也由圆润变成了残渣,西风吹皱了一波绿水,破坏了原本的纯净,荷花不再,时光不再,每每读到这里,总觉得心酸。
“浮云过去深深见,倾盖相逢处处稀”,白云苍狗,时间在流逝,西湖旁,洞庭水见过的荷随着时间日渐清瘦枯槁:万木方零落,荷先叶自伤。
既圆应有破,久翠渐多黄。
盖或随波荡,茎犹惹露香。
蓐收无赖日,恼杀两鸳鸯。
——陈昂《有令赋残荷遂口占》
它的花先是散落在泥泞中,后来叶子也开始枯萎,低垂着头,绿色开始变黄,轻轻随风飘动,这就是荷花从辉煌到衰败的过程,荷花是君子,无论是圆润还是缺失,它只是符合自然界万物转化的规律,却没有改变它们内心的芬芳。如此残存或饱满,都是规律,残荷也有它自己的美,当进入文人笔下,我们发现它真的美了一段时间。
每年都有人在西湖划船,清理那些残余物,为了下一年更好地生长;看着他们撑着长杆收割低挂在水面上的残余物,当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伴随着湖光山色,半边江水沙沙作响半边江水红,其实真的挺美的。
-作者-
应禅师,一个热爱诗和江南的人。幻想是把白鹿放在翠绿的峭壁之间,愿望是一生好游入名山。
语录网网友观点:无根雨丝紧相拥
野露浓妆耿耿退
昼送庭院半帘雨
哽哽咽咽昏晓泪,白云苍狗,时间在流逝,西湖旁,洞庭水见过的荷随着时间日渐清瘦枯槁:,我觉得残荷契合了黛玉的心绪,她是喜散不喜聚 喜静不喜闹的人 ,不喜欢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虚荣!
反之个性活泼张扬或生活顺遂的人大体是不喜苍凉的意境的吧!
近期疫情略有反复,刚好暑假又得空,便日日去了东湖看荷。
今天读了这篇好文章,很是满足和享受。
即使枯枝败叶在文人雅士眼中也是一道风景,在诗人眼中那是一首,在画家眼中那是一副画。
看完这篇文章就有去看秋日残荷的冲动。
文中有个别字不会读,我非常喜欢有关残荷的诗文、美术作品欣赏美文~,文笔真好!
我眼里只是落败的残荷,作者眼里却能看见意境,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还是喜欢这二句,残阳洒在水面,波光粼粼的,伴着湖光山色,半江瑟瑟半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