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女排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下面小编就以2147字给大家详细介绍中国女排是一种什么精神,预计阅读需要6分钟!
一
1984年夏天,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半决赛战胜日本队,决赛战胜美国队,夺得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也是1981年以来的第三次世锦赛(三连冠)。
当时,12岁的上海少年徐峥,和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切。35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为知名导演和演员的徐峥发布微博回忆当时的情况:
"当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三连冠时,我们家的大人们已经疯狂疯狂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让我历历在目,女排精神是一种永恒的精神。"
对于徐峥来说,发微博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又拍了一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夺冠》,45岁的吴京和43岁的马伊琍主演,都经历了激情澎湃的80年代,中国女排的辉煌岁月。
二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的球迷数不胜数,辽宁姑娘徐雪媛的父亲是中国女排的铁杆球迷,在父亲的影响下,她能说出中国女排每一个队员的名字。
徐雪媛记得电视上正在播放中国女排的一场比赛,她的父亲看了流泪,徐雪媛坐在她旁边,不理解父亲的行为,“一个大男人还哭”多年后,女儿惠若琪成为中国女排队员后,她突然明白了:“这是一种真正的民族自豪感。”
什么?你没听说过惠若琪的名字?
2016年夏天,在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决赛中,惠若琪飞起打进绝杀球,25:23,中国女排最终以3:1的总比分战胜塞尔维亚,夺得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冠军,这是中国女排第三次夺得奥运会冠军。
三
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马云邀请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和丈夫到杭州的家中进行了热烈的交流,马云告诉郎平,他是中国女排的球迷,也是郎平的球迷。
他们一定追忆了80年代。
在中国女排获得洛杉矶奥运会冠军的那个夏天,20岁的马云不顾家人的反对,第三次报名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出来了,马云的总成绩离本科线还有5分——正是这5分让他第三次落入孙山的名下。
好在马云的英语太好了,被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专业破格录取,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英语老师马云,至于创立阿里巴巴,那就更晚了。
马云的身份在改变,中国女排粉丝的身份却没有改变。
2018年印尼亚运会女排决赛前,马云坐了8个小时的飞机抵达雅加达,为中国女排加油助威,当中国女排3比0击败泰国女排,时隔8年再次夺得亚运会冠军时,马云心疼地表示,要为中国女排姑娘们清空购物车。
女排姑娘们一片欢腾,为马云的豪爽叫好。
四
1981年,41岁的张暖忻执导了个人首部电影《沙鸥》。
《沙鸥》讲述了中国女排队员沙鸥在经历了自身伤病、爱人离世等种种打击后,依然坚强地重振精神,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排球事业的故事,影片最后,双腿瘫痪的沙鸥在疗养院的电视上看到中国女排夺得亚运会冠军,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1982年,张暖心凭借《沙鸥》获得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
沙鸥最大的愿望就是亚运会夺冠,对于中国女排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
就在《沙鸥》上映的同一年,11月16日,袁伟民和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上以七战七胜的战绩,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消息传回国内,11月17日,人民日报将整个头版给了中国女排,主教练袁伟民、队长孙晋芳等14名教练员和队员的照片登上了光荣榜,人民日报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首次提出了向女排姑娘学习,在现代化建设中弘扬女排精神,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
有一种奋斗叫永不放弃,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学习女排精神,成为80后时代最强音。
五
张暖心原本是人大附中排球队的一员,她拍一部关于中国女排的电影似乎顺理成章,但如今陈可辛也来拍《中国女排》了。
陈可辛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拍过《金枝玉叶》、《香蜜》、《三班倒之家》、《如果爱》、《投名状》、《中国合伙人》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电影,陈可辛与中国女排是什么关系?
陈可辛在微博上这样解释:
我第一次现场观看中国女排比赛是在1978年曼谷亚运会上,18岁的郎平首次在国际赛场上亮相,当时坐在场边的我16岁,现在快60岁了,准备开始拍摄中国女排的故事,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
陈可辛亲自为《中国女排》挑选了男女主角,分别是黄渤和巩俐。
据媒体报道,巩俐来到位于宁波北仑的中国女排训练基地,和大家一起训练,和球队一起观看比赛,就是为了打好“铁锤”郎平。
有了这样的努力,定于明年上映的《中国女排》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吧?
七
1981年,中国女排夺得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时,郎平21岁,张荣芳24岁,陈雅琼25岁,周晓岚24岁,孙金芳26岁,陈招娣26岁......正是壮年。
38年后,郎平出任中国女排总教练;张荣芳已辞去全国体育总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职务;陈雅琼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周晓兰居住在马里兰州;孙晋芳因病辞职;2013年陈招娣因病去世。
在陈肇迪的葬礼上,五连冠的老女排队员几乎都到了,包括从美国赶来的郎平,郎平泣不成声。
葬礼结束后,郎平辞去了美国女排主教练的职务,回国成为中国女排主教练。
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换了一茬又一茬,唯一不变的是代代相传的女排精神,那些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名字会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但总有年轻的姑娘们顶上,继续在赛场上上演新的传奇。
这样的故事,我们喜欢听到。
语录网网友总结:“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精神伴随国家改革开发前进历程,由贫到富,激励几代人勤劳奋发有为,将永远铭刻历史,代代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