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邢真源的《无处安放》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但是有一句话我想都印在了大家的脑海里——城市容不下肉体,故乡无法安放灵魂。
那会觉得莫名有些共鸣,后来才是悸动~
16的夏天,知了的叫声显得欢快而刺耳。作为一个十八线小县城的孩子,刚刚结束高考,一面是对大城市的憧憬,另一面是成长告诉自己的坎坷。
一路跌跌撞撞,站了十四个小时的绿皮火车,终于来到了这个空气中充斥着雾霾的城市。高楼林立、马路宽阔,街上的行人似乎都显得格外靓丽,可这天空却远不如家里蓝的纯粹,大城市的天也就那样吧!!!
四年大学上的忙忙碌碌,但似乎都是漫无目的的瞎忙,不,不是似乎,就是瞎忙!什么都参与着,什么都马马虎虎。说点实在的,一个小地方的孩子,哪怕在大学这个自由的象牙塔里面,干什么多多少少也显得拘谨了些。步入正题,毕业工作才是在这个城市与生活抗争的开始。
找工作-疫情爆发:新冠病毒的到来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恰巧这个时间,我毕业了。囚禁在家,网络不好,无所事事,这是我所不能容忍的。穷人家的孩子对什么最渴望,无非是钱,渴望得很纯粹很彻底。终于疫情有所缓解,从老家回来了这个我上了四年大学的城市。开始正式找工作,现实来了当头棒喝,疫情之下,实体经济遭受巨大冲击,而我的专业本身近些年行业就不景气。对标我的终极目标——挣钱,我找了到了让自己满意的工作—网校辅导老师。同样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受影响不仅小反而迅猛发展的行业线上教育可能是最大的例外!
干起来-情怀与收入并重:对于一个家庭教育、成长条件并不好的人来讲,时常思索的我深刻明白,在孩子萌芽成长时期,教育过程中的某一个举动将深深影响他的一生。可是慢慢工作发现,原本的纯粹的教育工作在资本的运作下已经变了味道,教书育人确实在做,但是对应的销售发展任务却成了一切工作的核心。兢兢业业的付出,更多是为了销售额的转化。为了保持本心,我选择付出更多的精力,对学生提供更高品质的帮助。去年暑假,高强度的工作下,没有正常的作息,三餐不规律,终究吃不消了,上课过程中去了医院急诊。也看过很多人发表的对现在教育尤其线上教育的看法,一部分人说是在贩卖焦虑,我并不否认,甚至认可,毕竟作为从业者,我深知其中的猫腻。不过付出终究没有辜负家长学生也没有辜负自己。学生成绩、习惯的改变,家长的认可让我的绩效一直排在前列。日复一日的披星戴月终究算是给自己一些欣慰。稳定的收入也让我在这个城市获得了暂时的安全感。
转线下-急流勇退:在自己第一块职场土地上辛勤耕耘,获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就在这个时候我做出了别人都不理解的选择。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在这块职场上混得如鱼得水的我迎来了升职加薪,领导的认可说明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是来得有些突然,因为这个时候的我身体确实吃不消了。教育行业的特殊性,容不得我一点身体上或者心理上的放松,我要做个负责任的人。在领导多次沟通后,没有选择升职加薪,也没有选择在自己的第一块战场上继续打拼,撤退,我想眼光要长远一点,这么下去,自己消耗干净那一天,不会太远。
再入教育-风暴来袭:辞职后的我,也尝试找了很多的方向,后来发现,自己还是想做教育,我想能不能两者并重,身体负担小一点,但是继续在这个行业。于是我开始做线下教育,相比之下,作息时间规律了很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就在我准备潜心发展的时候,国家政策出台了。终究是要做出新的选择了呀!活在这个世上,情怀这玩意,确实没有办法当饭吃。一个男人,要养家,要担起今后家庭的责任。一个小地方没有依仗的男人,更是如此。于是开始摸索新的方向,这个时候才发现,其实这个社会的包容性并不强,不是你选择从头来过就可以找得到机会。不对过去跟现在的事情哀怨,但是不得不三思未来的方向。
进退难-何为故乡:当没有了应届生的身份,从头来过变得无比艰难,慢慢的激情也被消耗殆尽。不得不承认,我退缩了。从前看不上一眼望到头的生活,现在却成了触不可及的奢侈。继续停留在这个城市,勉强生活,成家立业的资本遥遥无期、希望渺茫。回到家乡,连一份工作都难以找到。时间的推移下,越来越没有归属感,处处是家,处处不是家。时代大浪的席卷之下,你怎么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