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内科三甲病房陆续收到了来自同一名患者的3封感谢信,原来是51床患者顾女士的丈夫宋先生亲手打印了他精心书写的3封感谢信,并送给了戴秀珍主任、王廷如护士长和徐新杰护士。
▲家人已经寄了三封感谢信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三封真挚的感谢信时,我还以为是宋先生在网上摘抄的美文,因为每一封不仅感情真挚,字字优美,而且在排比和赞美中跌宕起伏,充分诠释了医护人员的敬业和奉献精神。
据了解,宋先生本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却热衷于文学创作,已经写完了一部小说,另一部小说正在创作中,所以这三封充满文采的感谢信,一字一句、一段一段、一篇篇,都融入了患者家属的真情和感恩。
事件回顾:多发性脑梗死严重,选择医院成关键
“我老伴今年74岁,患高血压和糖尿病10年了,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所以每年要特别注意定期体检和颈动脉斑块筛查,去年10月份体检各项指标正常,但2020年春节前夕疫情来袭,她很少出门,活动更少,没想到脑梗来的这么快......”患者的丈夫宋先生回忆道。
今年7月11日,顾女士和几个好姐妹相约一起吃火锅,在吃火锅的时候,筷子多次从手上滑落,随后出现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这是她第一次突发脑梗,当时因为被送到当地医院及时治疗,没有留下后遗症,所以回家休养。
▲多发性脑梗死及严重肺部感染患者
7月23日,顾女士又突发脑梗,这一次,她没有那么幸运了,左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严重闭塞,达到75%以上,随后在治疗医院进行了脑血管造影+左颈内动脉CTO病变血管成形术。很快,顾女士的病情再次恶化,她的头部CT显示:心室扩张,8月14日,全麻下行心室-腹腔分流术;之后,由于严重的肺部感染,更多的咳痰,呼吸困难,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于8月18日。
经过多次手术,顾女士现在全身插着插管,要么是气切管,要么是胃管,要么是尿管,要么是输液管......整个人看起来非常虚弱,眼睛和心脏都在疼痛的宋先生更加焦虑。看着病情越来越严重的妻子,当务之急是给她找一家更专业的脑病专科医院,该医院在治疗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康复训练。随后,宋先生和女儿实地走访了三四家医院,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并于9月7日走访蓝十字,住进了功能神经内科三甲病房。
仁者戴主任加强了患者家属的选择权
"......来到蓝十字脑科医院,戴主任亲自接待了我们,不厌其烦地介绍我们到贵院,她以深厚的神经内科知识深深打动了我们,亲自带我们参观了医院病房和康复科,我和女儿当场改变了主意,决定来贵院进一步治疗......”患者的丈夫宋先生说,当初之所以选择蓝十字医院,不仅是因为蓝十字是脑病专科医院,环境好,医疗设备先进,更是因为医院有戴秀珍主任这样的好医生。
据戴秀珍主任回忆,顾女士当时来医院时病情还比较严重,因为她有多发性脑梗死,有过两次脑梗死,且有10年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必须严格监测控制血压和血糖,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药物治疗,以防再次突发脑梗死。
▲戴主任与科室医生,分析讨论顾女士病情(左一)
当时患者除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外,还患有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和严重的抑郁症,戴主任一一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由于严重的情绪问题,患者一开始不配合治疗,戴主任在调整治疗药物的同时积极安抚患者的情绪,他慢慢开始配合治疗。并及时咨询和安排康复技术人员对患者四肢无力、肌张力增高等症状给予康复治疗。
在医护人员2个多月的专业治疗和精心护理下,顾女士的病情逐渐好转,肺部感染明显好转,气切管成功封口,胃管和尿管已拔出;整个人开朗,能简单说话,并与家人和医护人员进行了简单的对话;她的四肢肌肉张力明显下降,四肢肌肉力量已经恢复,但仍在恢复中。目前,顾女士已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
▲病人病情明显好转已转入普通病房
顾女士的康复情况一天比一天好,宋先生非常感激:"能在蓝十字遇到戴主任并为他治疗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说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戴主任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对患者认真负责,时刻关心患者,经常查房疏导,还经常在病房里做科普讲座,教大家如何控制血压,预防中风。他真是一位难得的好医生和导演。"
在病房做科普讲座的戴主任
暖心贴心的护士,传播爱与温暖
“老伴的身体能恢复得这么快,除了戴主任和管床医生的精心治疗,离不开重症监护病房热心仁爱的护士们,他们总是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传播爱心和温暖,真的很辛苦”,宋先生赞叹道,并对护士们竖起大拇指。
对此,护士长王廷茹表示,由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比较特殊,以老年人居多,基本上都是长期嗜睡、智力下降,并伴有严重的身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患者,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交流。因此,这对护士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多种护理技能,从包扎插管到并发症的护理,从鼻饲、吸痰、留置导尿到口腔护理、伤口包扎、疾病观察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病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关心和安慰他们,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辅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病人。
▲总是在病房和护士台忙碌的护士们
正是因为目睹了护士们的无私奉献和奉献,宋先生才用文字来形容如此真实感人的画面:
"......为这些老人服务他们几乎都是九十多岁、八十多岁、昏迷不醒、昏昏欲睡、偶尔清醒的病人,几乎每天都是在发药、打针、喂食、血糖、换纱布、涂酒精、清洗伤口、送血样、检查注射器、填辅食、记录大便次数、计数尿液等。,做不完的事情。一个接一个,十几张床,病人几乎不会说话,也不和护士交流,如果他们没有一点爱,面对这些反应迟钝的老人,工作中看到的只有衰老,瘦,烂,弱,苍白,薄,软,他们会是什么心情?如果他们没有一点爱,他们还会整天微笑吗?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热情、朝气、活力、活力、精神,充满正气和青春。他们对每个病人都是如此积极、主动、热情、亲密、细心、善良和热情......"
耐心和细心的照顾者给他们的家人舒适和温暖
▲像亲人一样照顾患者,经常与家属视频交流
尊敬的蓝十字脑科医院护理人员领导:
我是3A 51床顾XX的家人,自9月7日住进重症监护病房以来,除了护士的悉心照顾,最让人感动的是两位护士,一个叫尚小红,一个叫徐新杰,他们工作辛苦,脏活累活,时间长,照顾的细,都是前所未有的。
小到往盆里倒尿,大到灌水压药,小到擦桌子卫生,大到清洁用具,小到翻盖搬出房间,小到擦身体换护垫,大到换衣充气,小到擦身体洗脚,大到定期洗头,小到凌晨打鸣,大到半夜,小到有没有毛巾纸,大到还剩多少尿垫,事无巨细都要注意,事事操心,第一时间及时与家人联系沟通。
睡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人,是我们的亲人,是丈夫,是妻子,是母亲,是父亲,是放不下的家人,是离不开的血缘,是更难以割舍的亲情,但他们与他们无关,却像他们的亲人,不生气,默默无闻,和颜悦色,照顾有加,毫无怨言。
特别是徐新杰同志,她虽然年轻,但长期工作劳累,睡眠不足,双眼无神,两颊缺色,腿脚浮肿,身上没有一丝青春气息,还是想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心尽力,经常给家人打电话汇报情况,告知遗失物品。她经常使用她的手机和家庭视频,以便我们的家人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所爱的人的病情。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千言万语无法表达我们心中的感激之情,贵院护理人员以娴熟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医德,对我们亲人的病情给予了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在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我的家人体征正常、平安、稳定,给了我和其他家人莫大的安慰和无比的温暖,我们为此深受感动。在此,我代表我的家人再次感谢贵院护理人员和领导,请接受我们最诚挚的感谢!
此致敬礼!3
A 51床顾XX家庭成员:宋X
2020-10-28
细心的宋先生还特地给在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的护士们发去了一封发自内心的感谢信,正是护士们对患者耐心细致的关怀和对患者家属的安慰温暖,让他们在疫情特殊时期将患者安全地交给医院和医护人员,才谱写了这首和谐感人的医患奏鸣曲。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美无处不在;美就在身边。
以上是关于有关医院感染的句子和关于医院的语句的内容,另外中华语录网小编还想讲以下几点:
内分泌科王川副教授在朋友圈里,到医院看病请相信并配合医生,祝你们身体健康,战疫为了治疗被感染的病人,成功从医院重症病区出院,当局调动各方力量新建了医院,王阿姨通过近三周的治疗,很是感动28日上午11时55分,修正版,作为居住在中国首都的西班牙人,把人民群众生命,送给所有关注和支持抗击疫情的人们。
用诙谐幽默的语句讲述了自己的,祝福自己,却满含真情,90后护士们一起,这对您的病情好转有,语句朴素,我们在行动,抗击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看病花费高和医生是否有钱没有关系。
看到短短几天内,带领着科室的80,一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