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又称《真德经》、《五千字》、《老子五千条》、《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士大夫家散前的一部著作,在当时受到大家的推崇,相传是春秋时期老子李二所著(似为作者、注释家、传记家合集),是道教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又名老旦、李二,汉族,春秋时期楚国库县立乡屈人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武侯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世界上有《道德经》(又名《老子》)。其作品的精髓是朴素的辩证方法,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的《道德经》包含了大量朴素的辩证观点,如认为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面,对立面是道的作用,可以从对立中转化,对的归于怪,善的归于妖,祸的归于福,福的归于祸。他还认为,世间万物是存在与不存在的统一体,存在与不存在是与生俱来的,无是基础,世间万物因存在而生,存在因不存在而生。"天道是损其余而补其不足,而人道则不然,损其不足以服其余";"人民的饥饿是由于他们的粮食和税收的多少";"人民的轻死是以生存的厚度为基础的";"人民不怕死,但怎么会怕死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道德经》中的50句经典语录。
善如水,水无争地对万物有益。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翻译解释】:最善良的性格就像水一样,水是天地之间的终极良善,为万物提供滋养,同时在其下生活而不与之抗衡。
【感悟】水是生命之源,在这里水是对善者人格的隐喻。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人应该像老子说的水一样,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动;当他遇到大坝时,他停下来;当大坝破裂时,他又向前流动。容器是方形的,它变成方形;容器是圆形的,它变成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大。
不见己则明,不见己则明,不攻己则立功,不傲己则长;惟不战,故天下不能与之战。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译文解释】:不仅看到自己,更能了解这个世界;不自以为是,更能展示自己;不自夸,但能获得成功;不狂妄,所以能长久进步;因为无可争议,世界难以与之抗衡。
【感悟】《无争》被道家视为天理自然,其实是以无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道。
天长地久,天地若能长久,就不会自行生长,所以长生不老。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解释】:天地长存,天地之所以长存,是因为不为自己而活,才能长存。
【感悟】天地不自长,故能长生,老子通过反映天地大道的品格,展示人类社会。
风没有结束,雨也没有结束。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解释】:猛烈的飓风不会吹一上午,倾盆大雨也不会持续一整天。
【感悟】老子崇尚希望谈自然,即少教令顺自然,狂风暴雨不能持久,所以暴政也不会持久。
五色使人瞎,五音使人聋,五味使人爽,田野狩猎的放松使人狂,奇货可居使人作祟。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翻译解释】: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麻木不仁,五味使人味腐,猎马使人疯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盗抢夺。
【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不提倡禁欲,但反对性。
06如果您持有它并填充它,它将不如它曾经的好。如果您将它放在口袋里并磨砺它,则无法始终保持它。没有人可以保持它。如果您富有而自豪,则会受到责备。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译文解释】:控制自己所拥有的绰绰有余,锤子尖尖的,因而磨得无比锋利,无法长久维持;房屋金玉满堂,却无法永久隐藏;富贵自大,只能自食恶果。
【感悟】老子用饱满而尖锐的比喻,说明乐天派、富贵而狂妄的人容易招来灾祸,主张成、退、天道。
07歌是完整的,废是直的,郁是满的,我们是新的,少的是收获,多的是迷茫。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释义】偏转可用于完美,弯曲可用于矫直,低洼可用于填充,旧可用于新,少可用于多,贪多可混淆。
【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去理解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08走向虚拟的极致,保持安静和诚实,所有的事情一起努力,我会看着它恢复。
——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翻译解释】:使心灵达到空虚的极致,坚持宁静的美好境界,从万物的变化中,可以看到大道的存在。
【感悟】只有顺应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顺应道,才能历久弥新。
09看苏宝简单,少私几欲。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翻译解释】:保持本质的朴实无华,减少自私和贪婪(可以无忧无虑)。
【感悟】老子提出了朴素少欲的思想;丝不染为素,木不雕为简,见素抱朴曰:不被外物所惑,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无欲,但不能有贪,更不能有情欲。
10信心不足,还有不信。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解释】:缺乏诚信会导致失去信任。
【感悟】人无信仰不可立,人无信仰不可立于社会。
11道常无为,而无为。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翻译解释】:道路总是顺应自然,无所事事,但无所事事不是它所做的。
【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无为不是无为,无为是对无为作用的最高评价。
12进取心不立,跨界者不工,见己者不明,自以为是者不明,自砍者无用,自傲者不长。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翻译解释】:踮起脚尖不能长久,迈得太远也不能远行,自以为博学的人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不辨是非,炫耀自己的人看不到优点,狂妄的人不会成长。
【感悟】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违心,才能达到目的。
13人律地,地律天,天律道,道律自然。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翻译解释】:人取法与地,地取法与天,天取法与道,道是纯天然的。
【感悟】这句话是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学与天、地、人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和自然都必须模仿道,而道只是模仿自己。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翻译解释】:轻率会失去根,躁动会失去主宰。
【感悟】《老子学派训论》说:重则无欲自重,轻则放纵自轻,两者皆用以治身;静则静而无为,躁则快而善行,两者皆用以治国。
15当事物强大时,它们就会变老。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章
【翻译解释】:事物达到强盛时,也走向衰老。
【感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16要关闭它,就要坚定地拉伸它;要削弱它,就要坚定地强化它;要废除它,就要坚定地复兴它;要抓住它,就要坚定地追随它。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翻译解释】:要缩小它,必须先扩大它;要削弱它,必须先加强它;要废除他,必须先让他繁荣,要抓住他,必须先给他。
【感悟】老子通过对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思想,他把这个道理归结为弱胜于强,认为打仗治国离不开这个道理。
17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者强,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者有志。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翻译解释】:能理解别人的人叫机智,能认识自己的人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实力,战胜自己叫坚强;知道一个满意的人(总觉得)富有,一个身体强壮的人(只能说明)他有很大的抱负。
【感悟】这是老子的修行学说,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是做人最重要的事情,自知之明,自胜之强,其实是千古名言。
18大方无角,大器晚成,大音大,大象无形。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翻译解释】:最方的东西看不见它的棱角,越贵的器具做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无痕。
这句话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常人难以理解,因为道有无穷,而常人的感官难以观察,是无形之形,万物之象。
世界是柔软的,世界是坚定的。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翻译解释】: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能驰骋过世界上最艰难的东西。
【感悟】弱胜于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地预示着道的本质。
20非常多的爱会付出很多,多的隐藏会导致厚厚的死亡。知足并不可耻,知道停止并不危险,这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出处:《道德经》第44章
【译文解释】:过分在乎名誉会带来很大的损害,过多的财产积累肯定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常乐的人不会蒙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他们才能长期安全。
【感悟】普通人更轻名利、贪婪、垂死挣扎,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知足常乐
21以正义治国,以出奇制胜,以一无所有取天下。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译文解释】:治国理政正道,打怪战术,与民安息,稳定民心,方能臣服天下。
【感悟】治国要正,打仗要怪,顺应自然,才能无为而治,这是老子治国、打仗、平天下的基本方略。
22见小则亮,守柔则刚。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译文及解释】:看到几个微小的东西叫明,抓住弱点叫强。
【感悟】有出息的人要有秋天的意识,能够对外界保持柔弱。
23大成若缺,其用无损;大利若急,其用不穷;大直如弯,大巧如拙,大辩如默。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译文解释】:最完美的总是让人觉得缺少了什么,但它的功能从不失效。最充盈的似乎是空的,它的功能也不是无穷无尽的。最正直的似乎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似乎是笨拙的,最雄辩的似乎是不合理的。
【感悟】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境界,其表现形式就属于自然。
不幸取决于好运,好运取决于厄运。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
【翻译解释】:祸,福靠它,福,祸藏其中。
如果您治理一个大国家,您可以烹饪小美食。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
【翻译解释】:治大国如烹小鱼(同理)。
【感悟】这是老子的治国方略,毛传云说:煮鱼腻则断,治民腻则散,知煮鱼,知治民。
图26比容易更难,但比精细更大。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解释】:处理困难的事情,要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感悟】由易到难,多积累,才能成大事。
27世界上困难的事,要容易做;世界上伟大的事,要细致做。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解释】:世界上困难的事情一定要轻易发生,世界上伟大的事情一定要从细微之处开始。
【感悟】天下大事难事,没有办不成的事,着眼大事,从小事做起;常有出息的人,从来都是大事而一做,却成就大事;不做小事,就做不成大事!
28要在没有的情况下做,在没有混乱的情况下治理。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解释】:遇事要未雨绸缪,灾难混乱要未雨绸缪。
【感悟】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处于量变的过程中,但有些还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形成质变,所以一定要尽快解决。
29抱在一起的木头是在萌芽中诞生的。九层楼的平台从疲惫的土壤开始。千里之行始于一步。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解释】:拥抱在一起的大树是从嫩芽开始的,九层楼高的平台是用一篮筐的泥土堆积起来的。千里的长途旅行也是从脚下一步一步地走。
【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如果你在一天结束时保持谨慎,就不会有失败。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解释】:如果你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对待结束时的工作,没有什么是不成功的。
【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信仰不美丽,好话不信,好人不争,辩手不善,有知识的人不知,有知识的人不知。
-出处:《道德经》第81章
【翻译解释】:诚实的语言不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多彩的语言不是诚实的,善良的人不用甜言蜜语,甜言蜜语的人不是善良的;明智的人不是杂的,杂的人不是明智的。
【感悟】老子提出真善美理论,是老子五千字精辟的总结。
32我有三宝,由我持有守护:一是善良,二是节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翻译解释】:我有三样永远不会放弃的宝贝:一是善良,二是节俭,三是不逞强好胜。
【感悟】老子提出三宝是他的理论基础,爱情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勤俭持家、从政从简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为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善于战斗的人不生气,善于赢得敌人的人不战斗,善于利用人的人在下面。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译文解释】:善于当将军的人从不自夸英勇;善于战斗的人不轻易冲动和愤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对抗,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卑。
【感悟】自卑与不战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这里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战之德,强调了弱胜于强思想的军事运用。
34如果抵抗结合,哀悼者获胜。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翻译说明】:两军势均力敌,哀方获胜。
【感悟】丧兵必胜,面对悲痛和压迫,军队战斗力最强。
35如果人民不害怕权力,那么权力就会到来。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译文解释】:当人民不再惧怕(统治者的)压力时,混乱的威胁就会到来。
【感悟】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稳定的根本。
36圣人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重。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译文解释】:圣人有自知之明却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却从不显露尊严。
【感悟】自知自爱,是一个人自我修养达到高境界的体现。
37人民不惧怕死亡,但他们以死亡来惧怕死亡。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译文解释】:当人们不怕死的时候,他们还会害怕你威胁死亡吗?
【感悟】治理国家,要仁政;以暴治民,则民反。
38强者死,弱者活。
-出处:《道德经》第76章
【翻译解释】:强者属于死亡的范畴,弱者属于活力的范畴。
【情绪】弱可能转强,强则转衰。
软胜硬,弱胜强,世人一无所知,无能为力。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翻译解释】:弱胜于强,没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感悟】弱胜于强,世人知道却做不到,人难以做到的往往是品德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40江海可作万谷之王,以其善,可作万谷之王。
-出处:《道德经》第66章
【翻译解释】:江海总是在最低点(百川),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山与海洋争水,水也会归海,只有善于为底层工作,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护和支持。
【感悟】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仅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两千多年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1全世界都知道美是美是恶,大家都知道善是善,但不是善。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翻译解释】:世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美,一定是因为某种丑陋;世人都知道善之所以善,一定是恶。
【感悟】美丑、善恶对立存在。
知其雄,守其雌,为世界之流;知其白,守其黑,为世界之风,知其荣,守其耻,为世界之谷。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翻译解释】:知道自然是强大的,但保持女性和柔软,(将成为)世界所属的沟渠和溪流。知道自然是白色的,但保持混乱和黑暗的局面,(将成为)世界的范式。知道身份的荣耀,但保持屈辱的地位,(将成为)世界所属的山谷。
【感悟】这句话成为历史上很多名人的诉求。
43塞其交换,关其门,一生不勤。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翻译解释】:堵塞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生不尴尬。
【感悟】老子的话道出了洁身自好,收敛自己想安居乐业的道理。
44诸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行而不争。
-出处:《道德经》第81章
【译文解释】:自然规律有益于万物而不伤害它们,圣人遵循的原则是给世界上所有的人带来好处,但不与他们竞争。
【感悟】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的论述;天道有益而无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是不争而行,是他的政见。
45生而无有,为而无靠,成而不生。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翻译解释】:养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竭尽全力而不靠自己,为成功而不自傲。
【感悟】器小易填,海纳百川;浅才自傲,做大事的人永远谦卑。
46如果你在承诺中很轻,你就不会相信。它有多容易,它就有多难。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译文解释】:轻易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轻易见事的人必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感悟】一诺千金,但一诺千金,凡事深思熟虑,方能成大事。
47天地无情,视万物为卑狗;圣人无情,视百姓为卑狗。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翻译解释】:天地无偏爱,让万物自行消亡;圣人无偏爱,让百姓自行安息。
【感悟】卑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拴着的狗,人们虽然把它装饰得很漂亮,但用过就扔了,不是爱它,也不是恨它,人们以自然的态度对待卑狗,圣人没有偏爱,还人以自然。
世间万物生而有之,生而无之。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
【释义】世间万物皆由(有形)具体物(存在)而生,而具体物(存在)则由无形的道而生。
【感悟】这是老子对宇宙的诊断。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
【翻译解释】:天网浩瀚无边,网眼虽薄,但不会漏网之鱼。
【感悟】这与一个人要想无知,就必须什么都不做,除非什么都不做和不伸手就会被抓一样。
50天道无亲,常伴良人。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翻译解释】:上天对人没有偏爱,但结果是经常帮助好人。
【感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放任自然,但结果往往是帮助好人。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让你的思想丰富你的生活。图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始来源所有。我们专注于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必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