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不必向别人展示你的好。你不必告诉每个人你的坏。
每个人都只是关心自己的世界,给别人点赞,大多是不经意间,甚至没有打开内容。
瞬间是每个人的自由,但你不必沉溺其中。
回归生活圈是必然趋势。
蔡康永曾说,“我们要祝贺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拿出大部分心力去应对现实生活,祝贺他们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事实上,还有更多无情的人已经一两年没有打开朋友圈了。从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到关闭朋友圈,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02
成熟的人,都在做回自己。
记得三年前,有网友问我:「我们能不能就这样关掉朋友圈?」
我一脸茫然:“好像不行吧。”
为什么要关闭朋友圈,我觉得主要是因为看朋友圈很烦人。
当我打开微信的时候,我看到发现一栏里有红色的数字,而这些数字大多来自朋友圈,我忍不住点开,却发现我喜欢的人没有给我点赞。
点赞的大多是“陌陌”。
有句话说:真正在乎你的人,不在朋友圈。
如果你有喜欢的人,你可以去找他聊天,也可以单独在微信上和他聊天,如果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那么他不仅不会和你聊天,也不会在朋友圈里和你互动。
朋友圈里,大部分的热闹"不属于你"。
我真的很佩服那些关闭朋友圈的人。看透人性,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喜欢"。
起初,朋友圈真的很热闹,大家通过Moments,可以看到别人的生活,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生活。多年未见的人,也在朋友圈“见面”。
即使你整天不发朋友圈,不看朋友圈,你也会有强迫症,你只要打开它,否则你会缺少一些东西。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淡出了朋友圈,还有不少人设置了“三天不见”。
打开别人的朋友圈,看到一条横线,像一把刀,插进了自己的心里。在乎的人,已经拒绝了你的“关心”;喜欢的人,已经不在朋友圈了;在乎你的人,少得可怜。
别担心,朋友圈里的大多数人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你。
一个人越成熟,越会懂得"社会道理",赞美只是最表面的社交,晒生活的人更在乎自己,炫耀的人希望被别人羡慕,却嫉妒别人。
关掉朋友圈,彻底退出朋友圈,取而代之的是“一百”。朋友圈干净了,打破了“像朋友一样”的想法,松了一口气。
03
一个人的强大,始于不合群。
不合群的日子,真的很爽。
你可以看云,看海,爬山,一个人坐着看书。
移开视线,走出朋友圈,视野才真正开阔;不再局限于小范围。
强者要有大格局;而不是把眼睛,藏在朋友圈里。
我想,当你小心翼翼地编辑一条“九宫格”信息时,你其实把自己锁在了九宫格里。
很多人,在朋友圈发出“九帧”,周围都是风景,中间是自己的头像,看起来确实不错,但真的很浪费时间和精力。
长得好看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获得更多的喜欢。
你打开朋友圈,向前滚动,你会发现你曾经给自己发的信息是如此幼稚。过去彼此亲近的人现在很好。
真正帮助你的人,不在朋友圈。
当然,在你的生活中,靠谱的人并不多;靠山,靠大家跑,靠自己,才是最真实的。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置身于一个群体中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当你关闭朋友圈时,你不再相信社交,时间自由了,你的心也自由了。不再找人抱怨,不再向别人伸手要任何东西。
孤独,看似孤独,却有力量,把自己活成一座山,余生靠它。
他们的软弱、痛苦、烦躁、贫穷、迷茫......都与他人无关,一个人默默承载,然后默默解决。
"总会好起来的"你经常这样给自己打气吗?
04
不指望别人,也就不会失望了。
去年夏天,我准备去徒步,但是我喜欢的山离家有20多公里,在朋友圈里,我看到我的老同事阿米经常去徒步,发了很多美丽的风景照片。
我问阿米:"周末去远足怎么样?开你的豪车吧"
阿米回复:“好,随时恭候。”
周六早上,我的电话一直静悄悄的,阿米到底是错过了约会。中午,我给他发了微信,他回复说,“哦,我忘了这件事。"
你有没有等一个人的时候?
一个人拿着手机,等待着别人的回复,久久都是郁闷。
其实发朋友圈的时候,还在等什么,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发的内容,然后喜欢留言,然后打电话询问情况。
吸引了很多关注的朋友圈是一件好事。不幸的是,越来越少的人关注你。即使你发布朋友圈,也没有人整天喜欢它。
读这句话:"总有一些人,在设置了三天可见的时刻后,重新打开它,但是几天没有人和他互动,所以再次设置了三天可见的时刻。"
冰冷的场景看着让人心寒,如果不触碰《瞬间》,就没有希望,也没有失望。
厌倦了片刻,回到生活的圈子是人类的天性。
余生,不要去取悦别人,也不要指望别人取悦自己,各自安好。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